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我們在中學都學習過化學,這是必修課,誰也躲不過。

就像學語文得背漢語拼音,學英語得背26個字母一樣,學化學也必須就得背元素週期表。

我們看《大明風華》,給大家貢獻了許多歡樂的朱家五子當然都是有名有姓,不過這名字裡有的字實在有點偏門,沒點學問的還真不一定能叫出來;可是那些沒在電視劇中出場的朱重八的後代兒孫們,那名字就更是生僻,奇葩,很難認識了。

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然而這些如此奇葩的名字,卻為中國化學的普及做出了里程碑一樣的貢獻。

這事兒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位天天嚇得老朱棣做噩夢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這是一位中國好父親,好祖父;自小孤苦的朱元璋早早的就為子孫後代籌劃好了一切,大到政府運轉,軍費來源,小到子孫生計,柴米油鹽,都在生前制定了規範,認為後輩只要照著幹就天下太平了;在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取名問題上,他也給子孫後代定下了一整套取名的規矩。

首先是制定輩分表,這個不稀奇,很多大家族都有,比如孔家,孟家等等。像比較知名的孔祥熙就是孔家的“祥”字輩。

不過老朱家的特點就在於他們家的版本比較多,朱元璋20多個兒子一家一個版本不帶重樣的,每份20個字,一看輩分表對照名字就知道是那一支的;老朱棣這一支也有自己的20個字,不過沒用完,到第十個字“由”字輩的時候崇禎朱由檢吊死煤山(景山),明朝就滅亡了。

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這十個字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胖乎乎的太子爺是“高”字輩,叫朱高熾,皇太孫則是“瞻”字輩,叫朱瞻基。大明後邊的皇帝,名字中間那個字都是按這十個字排隊下來的。

第二條就麻煩了,輩分按著輩分表排很好辦,這一輩兒的中間都是那個字。後邊的單名卻得按照金木水火土排!而且還要按照五行相生相剋;比如胖乎乎的太子爺叫朱高熾吧,是火字邊。那麼太孫就得帶土,所以叫朱瞻基,而女主孫小姐的兒子則叫朱祁鎮,是金字邊。

為什麼呢?因為按照五行生剋火生土,土生金啊!老朱家起名字就是這麼個規矩。開始還可以,比較正常,就像朱家五子,好歹還都不是太偏門的名字。

問題是朱元璋沒想到的是他的後代子孫太能生了!

明朝的政策是將皇太子作為精英培養,從小就出閣讀書,學習孔孟之道及一些政治,歷史知識,為將來接班做好準備;為了皇太子到歲數能否出閣讀書這個事情,明朝歷史上還發生過好幾次重大的事件,文官集團和皇權之間狠狠的碰撞了幾次,鬧的雞飛狗跳,板子橫飛。

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而其他皇族則一律當成豬來培養。好吃好喝,榮華富貴,不學無術,啥事不幹基本就是明朝的皇族政策了。目的是維護中央政權的穩定,使其他皇子不至於對太子造成威脅;這也是崇禎一家子全軍覆滅之後,繼任的明朝宗室中沒有太優秀的人才能出來支撐江山的直接原因。

於是廣大有錢有閒,吃飽了沒事幹,過著豬一樣快樂生活的皇族們就只好奮不顧身的投入到了聽歌看舞,荒淫無道,欺男霸女,加油生娃的這些偉大工作之中去了;那位王爺要是敢在自己的封地賢德明睿,聲名遠播,受到廣大老百姓的衷心愛戴,那恭喜了,很快這位王爺就能去鳳陽高高的圍牆裡面與自己的祖先進行一輩子的精神交流了。

這種養豬政策的後果就是朱氏皇族成幾何倍數增長,閒的沒事兒就生唄!

朱重八的子孫如他所願般蓬勃增長起來了,如雨後春筍,一茬一茬,生生不息;不但給明朝中後期的朝廷財政增添了巨大的壓力,最終連給自己生下來的孩子起名字都成了難題了;拜朱元璋神奇的起名規則所賜,各位皇親廣請高人學者,翻遍史書古籍,到處蒐羅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等等,還是滿足不了需要。

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實在不行了,只能開始想辦法去造字了。

霹靂一聲震天響,我們所熟悉的元素週期表的各大元素所用的漢字就此橫空出世了!為皇室起名而造的字舉幾個例子吧,比如有鐳,鈉,鈷,烷,烯等等。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元素週期表王爺們都有誰吧:朱慎鐳,朱在鈉,朱成鈮,朱成鈀,朱恩鈰,朱帥鋅,朱效鈦,朱孟烷等,剩下的王爺們還有好多,在此不再列舉了。

那麼這些王爺名字裡的字又是怎麼成為了元素週期表裡的元素了呢?這就是著名科學家徐壽先生的功勞了。

過了大明是大清,轉眼就到了清朝末年了。

公元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週期表,在1896年的時候被中國的化學先驅徐壽引進了中國。

朱元璋為給後代取名,立了條規矩,使兒孫的名字後來成元素週期表

徐壽是江蘇無錫人,一生翻譯了13部科學著作,中國最早的化學著作都是徐壽翻譯引進的;當時的翻譯都是有外國人口述,徐壽記錄之後翻譯,再整理成書,很不容易。徐壽在翻譯元素週期表的時候很是頭疼了一陣子,為了達到形聲兼備又要好讀好記,能夠順利的在中國傳播。徐壽天天翻看各種古籍,尋找翻譯靈感。

什麼《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康熙字典》之類的天天翻,愁的已經白了的白頭髮更白了。

結果一個偶然的機會,徐壽翻到了明朝的皇族家譜,立馬眼前一亮,這簡直是太合適的了;金字邊,火字邊,旁邊再來一個音譯的漢字,簡直就是天生為元素週期表的翻譯預備的啊;比如說Na,就完全可以用到瑞金王朱在鈉的名字來命名為鈉!

只能說這世界太過於有趣了,朱元璋天才發明了後代子孫的命名方法與朱氏皇族強悍的生育能力相結合,發明創造了一系列奇葩罕見的漢字,卻像冥冥中註定的一樣適用於元素週期表。

感謝朱元璋及其後代子孫們吧,正是因為他們,我們今天所背誦的元素週期表才能夠那樣的形音具備,減少了很大的難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