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婚姻,對於幸運的女人來說是天堂,對於不幸的女人來說是地獄。


女人嫁人無疑都是嫁給了命運,選擇了婚姻也就意味著選擇了運氣。掌控命運和擁有好運氣,一半靠自己,一半需要聽天由命。


幸福都有相同的模樣,不幸的人卻有各種不幸,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己,鞋合不合腳知道,人愉不愉快心知道。


都說相愛容易相處難,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與習慣。這個疫情炸出了不少偽真愛和偽和睦,彷彿大家都憋著一口氣,趁著這個機會,做了這個決斷。


有報道說,西安民政局復工後,離婚登記的竟然都已經約滿了。其實婚姻真相,與疫情無關。離不離,不取決於疫情,而關乎日復一日累積的矛盾和抱怨,疫情,只是一個契機,只是萬事俱備的一陣東風。


一個高贊回答是:


即使沒有疫情,該分手的還是要分手,不會分手的還是不會分。


感情裡的矛盾,都是在長年累月中積累起來的。有數據指大多數的離婚,都是由女性提出,這背後隱藏著什麼原因呢?是女性進步了?獨立了?還是像網友留言的那般:不想供養一個外姓的活祖宗了?


現在社會對女性似乎過於苛刻,要進得廚房,出得廳堂,另外還要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更要懂得賺錢養家兼貌美如花!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過年在家躲避疫情的時候,聽到6歲侄子說:媽媽就是我們家免費的保姆!


聽完後我馬上嚴厲的批評了他,現在的小孩也說出這般諷刺女性的話,真的寒人心。女人不僅要貌美如花,還要照顧好全家。


堂嫂是一名高三教師,平時為了帶領學生跨越高考,就已經夠焦頭爛額,回到家裡還得洗衣做飯搞衛生。


她有著家裡引以為傲的工作,但家人卻體會不到她的艱辛,家裡家外的擔子都壓在她的肩膀上,家人卻不懂感恩,堂哥在家也就是打麻將和吃飯,家務事從不過問。


伯母還說,家裡的男人從來沒有幹家務的習慣,也不應該做這些女人事,男人應該志在四方,窩在家中洗洗涮涮的不像樣。


對這些話,我實在不敢苟同。好的關係,應該是在日常的點滴中,互相陪伴,在突然的風雨中,互相扶持。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想起店鋪旁的一對夫妻,男人叫豪哥,是麻將館的常客,他妻子叫阿蘭。


他們有一對非常可愛的兒女,兒子5歲,女兒2歲,丈夫做工程,阿蘭則在家一邊照顧小孩,一邊做些手工。


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一個溫馨的小家庭。但是年前他們就離婚了。阿蘭提出離婚時,阿豪不同意,並以小孩的撫養權威脅,阿蘭自知爭取不了,最後只好放棄一切淨身出戶。


我們都知道她老公好賭,上了麻將桌就六親不認,不管是孩子發燒還是其他家庭事,他都一概不管。


有時候阿蘭要趕手工交貨,就沒來得及洗衣服、做飯,她老公回到家沒飯吃,就要發脾氣罵人,說她整些有的沒的,正事都不幹。


贏了錢也就還好,如果輸了錢心情不好,回到家裡看啥都不順眼,指東罵西的,阿蘭若是頂撞還嘴,他甚至會動手打人。


阿蘭曾經向我們抱怨,說嫁了一個似皇帝般的男人,說的話句句都是聖旨,必須得順從,稍有不慎就犯了大逆之罪。生活過得如履薄冰,天天謹小慎微。


俗話說,寧教人打仔亦莫教人分妻。我們不能給她任何主觀或客觀上的意見,能做的只有是一名傾聽者。


只是再次印證了一句老話: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婚姻的真相,都在關上門以後。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關上門以後》有一段描述女主感覺的文字:我永遠不能對別人說我所經歷的一切,永遠都不能對他們說起我嫁給的那個怪物的事情。


是的,婚姻裡永遠你都是一個人,你的感受無人可以傾訴和分享,即使親密如父母,也無法分擔你的痛苦和無助。


街坊四鄰都不理解,她怎會如此狠心,做出這般丟兒棄女的事情。


可謂冰封三尺並非一日之寒,委屈積水成潭,堰塞成湖,又猛地破堤,一切覆水難收。


她為了丈夫生下了二胎,這一定是因為愛,如若不愛怎麼會一而再的為他生小孩?當然那些被拐賣在大山裡的不幸,就另當別論了,況且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出走。這當中的悽愴,也許只有當母親的人才會懂吧。


“湊夠失望就離開”這不是一句網紅話,而是一句心裡話,這句話足以表明一個人內心:她是多麼的不想離開,即使很難過,她拼命的找藉口留下。


面對破碎的婚姻,勇敢的人未必選擇離婚,但選擇離婚的人一定是勇敢者。


離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然而,勇氣這個東西,不是喝兩碗雞湯,打兩針雞血就能夠擁有的,那些最終有勇氣去離婚的人,其實所承受的,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離婚要面對的東西,實在太多,感情、財產、孩子、周遭的眼光……任何一個方面,都足以令人退縮,而離婚是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所有這一切的。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前天我收到一個問題,問是什麼樣的絕望,才會讓女人放棄小孩也要離婚。


我想內心深處的絕望,不僅指愛、家暴與貧窮、還有生活中的諸多壓迫,為家竭盡付出,任勞任怨十年如一日,卻始終得不到一絲的尊重與理解。


女人可以柔軟,也可以堅韌,甚至可以堅強,但她們終究無法承受被忽略、被無視、被冰冷。她得不到男人的積極回應,也得不到男人的愛和溫暖,那勢必會讓一個女人深感心涼,從而陷入絕望。


兩個人從陌生到相知相愛,再到決定相守,能一路走來,初衷一定是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可是生活的一地雞毛,將雙方的愛都消耗殆盡。


曾經最愛的人,甘於將自己一生都交付的人,在且行且珍惜中走到一闊兩別,結局讓人感到無盡的唏噓。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一切淨身出戶,忍受骨肉分離的痛苦?



《我最愛的女人們》中張晉一家吸粉無數,蔡少芬賢惠孝順、張晉溫柔體貼、婆婆對兒媳也好,一家子其樂融融。張晉曾分享自己的婚姻觀,他覺得夫妻倆是有一個“愛情銀行”的,記錄著兩人在愛情裡的“收支”。


“愛情銀行”就是我們的情感帳戶,就像銀行帳戶一樣,要先存進才有取出。如果只取不存,一直透支,就如信用卡,後期要還的帳單是連本帶利。


我們打理情感也像理財一個道理,只有平時多儲蓄,在需要的時候才能有備無患。


生活本就是雞毛蒜皮的組合,吵吵鬧鬧是常有的事情,只是我們要懂得把握拿捏好分寸,底線不能碰,知道紅燈區域。更不能把感情超支,一旦透支就很難補嘗,一旦有裂縫就再難以修復如初。


最後:婚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不是一味的仗著對方的喜歡放肆,任意作為。只有建立在理解與尊重上的關係,才是健康且長久的關係。


齊帆齊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