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期最大的瓜,“肖戰227事件”隨著各方的道歉宣告尾聲。這個故事的始末已經有很多人寫文總結過了,在此不做贅述。今天寫這篇文主要是因為我在這件看上去很不可思議,卻又在清理之中的事件背後,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CP粉”的勢力崛起。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關於“CP粉”的概念,某度詞條是這樣解釋的:源於韓國娛樂圈,網絡流行詞,主要是指粉絲痴愛某綜藝或某電視劇中被設置為情侶的一對,並時時幻想在現實中也是一對 。CP可以是男女,男男,女女。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簡言之,CP粉就專指只喜歡演員在戲裡塑造的虛擬角色,而非演員本身的一類人。和專門追星的那些粉絲們不同,他們喜歡的CP雖然基於明星的顏值、演技等因素,但更多的是對塑造他們的影視劇內容更加痴迷。實質上可以算作一部影視作品的粉絲。


中國內地最早出現CP粉的現象應從《還珠格格》熱播時算起。當年《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最高收視率破歷史記錄65%。主演趙薇、林心如等人不僅成為了內地第一批偶像,還帶動了一大批雜誌、卡片、日曆、海報等相關衍生品的銷售。後續打著還珠原班人馬的旗號進行宣傳的《情深深,雨濛濛》也成為了當時又一熱播劇集。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後,喜歡“紫薇+小燕子”的CP粉們貢獻了巨大的力量。雖然他們其中一部分會由原本明星的粉絲和新的路人粉構成,也會在影視作品更換演員時脫粉。但他們無疑是製片方在構建自己商業帝國的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這部作品擁有的CP粉足夠多的時候,理論上來講它就可以成為一個IP。如果這些粉絲能分佈在全球各地,那它就成了一個全球性的IP!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前幾天韓國電影《寄生蟲》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獎項公佈時,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段子: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雖然看上去這只是個段子,但仔細探究這些話背後的邏輯發現道理的確如此。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6,天然就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支柱企業,哪怕是互聯網BAT三巨頭,所佈局的產業無一不是在享受中國的人口紅利。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存在商業。


我們常常羨慕好萊塢影片70%來自於票房之外的收入,卻對他們近些年努力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IP,比如《尚氣》,比如《花木蘭》等行為熟視無睹。


中國影視消費市場逐步增長的勢頭已經不可逆轉,未來我們能分享的最大蛋糕可能並不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而就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之上!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前很多電影或電視劇製作公司,經常努力的把精力花費在對於影視IP的故事架構與人物設計中,希望自己的作品遠銷海外。


我承認內容部分對於一個IP來說非常的重要,但它只是IP形成的基礎,是我們要邁出的第一步。


為什麼影視行業會產生專門的發行公司?


為什麼製作公司非常依賴網絡視頻平臺和影院?


根本原因在於除了宣發公司外,其他公司都沒有一批直接能給他們帶來收益的粉絲。所以,培養屬於自己的“私域流量”,不僅是藝人經紀公司要做的事情,而是影視全產業鏈條的公司都應該做的事情。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2月28日,四川太平洋影管公司市場總監王彥在中國影院“逆勢”成長計劃直播課中也提到相似的觀點。她認為,影城經理應該意識到,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服務好他們影院的觀眾,而非影片本身。


在她的舉例中,我發現即使有網絡票務平臺插手售票,讓影迷和影院的關聯越來越少,但她們旗下的影城經理還是在努力的做社群營銷,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渠道打造屬於自己影城的粉絲團隊。而且這些粉絲讓在疫情期間不能開業的影院通過銷售賣品,影票提前預售等方式迴流了部分資金,解決了影院的燃眉之急!


課程中有的人提問,很多的動作我們也做了,但是沒有什麼成效,短期內也無法產生實際的效益,應該怎麼辦。我想這個問題是很多沒有形成自己粉絲群的製作公司的共同問題。為此,王彥總結了3個長期打造粉絲圈的管理方法:


定目標


雖然企業在做這件事開始的時候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做,並沒有對結果抱有信心。若這樣的情緒也傳遞給員工,那最終這件事情一定會不了了之。制定合理的粉絲招募計劃和固粉目標有利於工作後續的展開,也讓員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確清晰。


所以,可以按照員工的工作效率和人數,和參考同類粉絲群運營數據,大致制定一個可量化的目標,如一個月內要吸引多少粉絲,發佈多少內容,做幾次活動等等形式。後續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目標的調整。


有激勵


激勵一方面在員工處,在制定目標的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讓員工有動力去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另一方面要在粉絲處。比如,在拉了粉絲微信群后,可以說“本群定期有xx福利”或“歡迎大家介紹也喜歡xx的朋友進入,成功推薦x名群友的朋友將贈送xx”等方式,保持粉絲與企業的粘性與熱度,這樣在企業真的需要粉絲去打call的時候才能有效果。


透過肖戰事件看“CP粉”:中國影視IP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


培訓如何做


有的企業在做到前兩條後,收效可能還是不明顯,或者粉絲增長一段時間之後就趨於平緩了。這個時候,可能是工作方法出了問題。


如果不打算專門去招聘相關的社群維護與拓展人員的話,那還有重要的一環是要培訓負責這塊業務的員工,告訴他們怎樣才是正確的社群營銷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員工達到目標。


另外企業普遍還有一個誤區是,制定好了目標和激勵方式,但是對於員工去實現目標中的方法大加干涉,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做了很多錯誤決策,導致員工失去主動性,且對企業的管理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企業管理這項任務的人也應學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方式,這樣才能帶領團隊做出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