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家長,謹防騙子借疫情行騙

2020年3月4日,38歲的張女士報警稱其女兒在家中被人冒充英語老師詐騙培訓費和專用學習IPAD押金共計4300元。

經瞭解,因為疫情,張女士沒有復工,12歲的女兒也在家上學校組織的網課,張女士的手機經常在女兒手中。當日下午,張女士在忙家務時,其手機收到家長QQ群中英語老師發起的臨時對話,說學校為了提高學生英語能力,要求報名參加英語輔導班班,時間是6個月,每週一至週五最後一節課上課,培訓費用為2300元。其女兒掃碼支付後,英語老師又說還需要繳納專用學習IPAD的押金2000元,課程完之後再退還。其女兒又掃碼支付了2000元。

之後張女士獲悉此事後覺得蹊蹺,電話聯繫了老師方才知道受騙,同時也在QQ群成員中發現有兩個頭像和暱稱都是一樣的“英語老師”。


這是一起發生在成都疫情期間的案例疫情當下騙子也在借疫情行騙!那麼老師和家長要怎麼預防詐騙?
《應急發聲》今天邀請到

市公安局刑事犯罪偵查局情報處、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王飛 大隊長

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 曹宇 警官

帶你一起來了解

師生家長,謹防騙子借疫情行騙



騙子通常採取的行騙手法都有哪些?

利用疫情冒充老師詐騙: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佈詐騙信息,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各項費用。

先通過各種辦法加入到各班級QQ群,再把自己的頭像和暱稱改成和班主任一樣,然後在群裡發送相關通知,稱因肺炎疫情影響要做好相關開學準備工作,要求繳納學費、培訓費等各項費用,因為有些學生家長平時比較注重防騙知識學習,在群裡及時戳穿了騙子的偽裝,讓其他家長免於被騙。近來,騙子改進了套路,利用QQ群不是好友也能私聊的特點,逐個與班級群的家長單獨聯繫行騙。

充值返利詐騙:qq群、抖音上冒充明星可以充值十倍返利,或者q幣充值返利、商城充值返利等為由行騙,待首次充值後,以其他理由要求繼續轉賬。

遊戲幣、遊戲點卡詐騙:犯罪嫌疑人在遊戲、QQ群、微信群、快手視頻APP等其他社交平臺,推廣遊戲優惠刷點券廣告,並留下聯繫方式,誘導受害人加QQ或微信好友私聊,之後虛構各種充值優惠套餐,提供給受害人選擇,要求先付款再充值,承諾五分鐘到賬,成功騙取套餐充值費用後,又製作各種遊戲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圖,併發送截圖給受害人,以安全檢測、退款保證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繼續充值(保證幾分鐘後會全數退還給受害人)持續實施詐騙,直至將受害人QQ或微信拉黑。

遊戲裝備詐騙:犯罪嫌疑人在遊戲、QQ群、微信群中發佈買賣遊戲裝備的廣告信息,誘導受害人加QQ或微信好友,之後犯罪嫌疑人會發送一虛假遊戲交易平臺給受害人,並說明要在該平臺上進行交易,受害人在該假遊戲平臺充值交易後,犯罪嫌疑人以充值金額不足、不能自動發貨、交易需要交納保證金為由持續實施詐騙。

另外,青少年被騙的高發案例還有虛假貸款詐騙、兼職刷單詐騙等。


騙子為何會這麼輕易詐騙成功?

總的來說,容易上當受騙的人員大都有以下心態:

電信網絡詐騙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也許詐騙的危害不像新冠肺炎一樣來得這麼猛烈、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但是每年官方公佈的涉案損失也達數百億,有的受害人價值觀發生重大改變,人生軌跡幾乎改寫。如果我們連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危害性都不知道,那麼就談不上去防、去控,很有可能會被騙。

網絡安全意識差:青少年社會閱歷相對較少,但確又對此缺乏自我認知,輕信於人、輕信於網絡。

防範意識差:都認為被騙的人是傻子,都不願承認自己智商有問題,所以主觀上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自己絕不會上當受騙,從而缺乏防範意識,拒絕仔細學習鋪天蓋地的防騙知識。往往這類人最後就成為了自己想象中的“傻子”。

“想撿錢”“想生錢”“想掙錢”“想省錢”“想借錢”的思想導致容易上當受騙。“貪”隱含在每個人的內心最深處,大多數人會理智的對待“天上掉餡餅”的事。然而,“想撿錢”的人依然大有人在,最後和騙子的關係演繹了那句成語“與虎謀皮”。業餘時間,輕輕鬆鬆,動動手指,點點鼠標……就能獲得一份不菲的酬勞,應該是每一個人的夢想職業。可是,真有這種工作嗎?

具體到不同的詐騙類型,詐騙容易成功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利用疫情冒充老師行騙這類案件:

第一,利用了肺炎疫情這個熱點。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省市都要求開展線上培訓,騙子正是利用了這個熱點,讓家長放鬆了警惕,覺得今年的收費方式、培訓特點肯定不同於往年,把費用交給老師也可以理解。

第二,利用了QQ群的特點。QQ群私密性不強,用QQ搜索群名都可以加入該群。而且絕大部分班級QQ群為了溝通方便,所有成員幾乎都更改了群暱稱,比如XX老師,XX的媽媽,騙子進群后馬上就能知道群成員的角色,然後把自己的頭像、暱稱改為和班主任一致。

第三,利用了QQ群臨時會話的功能。之前,騙子一般在群裡發佈公開收款信息,有些防騙意識強的家長很快就會識別。但最近騙子卻利用了QQ群可以發起臨時會話的功能,進行各個擊破。在沒有人提醒的情況下,很多防範意識薄弱的家長很容易上當。


疫情當下,老師和家長預防詐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學校老師要加強聯絡群的管理。請老師(或群管理員) 開啟入群驗證功能 ,並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家長QQ、微信群。另外,各位老師應立刻對本班家長QQ、微信群成員身份進行核查,對身份可疑人員,儘快清除出群。對確有需要通過網上支付的合規收費事項,建議學生和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進行確認,不可盲目進行網上支付。

要讓孩子們在潛意識中警惕任何網絡上的陌生人,對網上所有主動接近的人打一個問號,心裡嘀咕一下這人是不是要騙你,這樣慢慢的形成風險意識。

同時,要樹立孩子正確的經濟價值觀,傳達努力勞動才有回報,付出才會收穫的正確理念。此外,大人要做好自身手機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同時通過交流互動,告訴他們不要盲目掃描二維碼,以防惡意軟件和木馬病毒被強行安裝,更不要盲目點擊不知來源的鏈接以防進入釣魚網站。

比如類似於遊戲賬號、裝備等虛擬物品本身就是看得到、摸不著的東西,網絡購買更是存在著極大的風險隱患,應避免過度沉迷遊戲。在互聯網上交易遊戲裝備或者遊戲賬號時,一定要使用遊戲官方經營或授權的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如果遊戲本身沒有經營或者授權給第三方平臺,最好諮詢遊戲的官方客服,尋找官方認可的交易渠道。


QQ家長群,冒充老師行騙是怎麼回事?

不法分子用老師的QQ,一夜之間就給家長們發了如假包換的交補習費通知。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麼精確的信息,不法分子是怎麼獲得的?

對於這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有不法分子混入班級家長群,通過換頭像、換暱稱冒充老師行騙。

第二種情況是直接盜用老師的QQ號碼,發消息行騙。

通過已偵辦的案件來看,QQ密碼被盜一般有:暴力破解、釣魚網站、木馬盜取這幾種。

1.暴力破解方式就是使用軟件工具依託“常用密碼庫”用大量的密碼去試出真正的QQ密碼,這種方式對一些密碼過於簡單的QQ幾乎是輕而易舉。

2.釣魚網站方式主要是在用戶瀏覽網頁時,常常會彈出一些窗口或者鏈接,當用戶進入這些鏈接後就會被要求QQ登錄之類的。防範意識薄弱一點的就直接把自己的密碼輸入上去了。

3.木馬盜取方式主要是在電腦上植入一些木馬病毒軟件,用戶一般發現不了。病毒會記錄用戶的鍵盤動作,自然就把用戶的密碼盜取了。這類情況多發生在公用電腦像網吧、辦公室、賓館等等。


如何避免QQ密碼被盜?

加強密碼難度。比如用一句古詩詞加上數字。

對電腦進行殺毒。

加強上網安全。不要去一些非法網站。

同時還要提醒大家,QQ號被盜有可能發生在很久以前,但不法分子不會立即將其用於犯罪。你的QQ密碼可能被倒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會有不法分子利用你的QQ行騙。所以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QQ密碼進行重置也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師生家長,謹防騙子借疫情行騙

遭遇網絡詐騙,如何求助?

撥打110或者立即到派出所報警,同時仔細回憶受騙的過程,儘量明確其細節;

整理號轉賬記錄,對於嫌疑人賬號不明確的,迅速打印自己的銀行流水單據、網絡支付賬單,找到騙子的銀行卡號、快捷支付賬號;

記錄下和騙子聯繫時使用的所有通訊手段的信息,如手機號、QQ號、微信號、陌陌號、YY號,截圖保存所有的聊天記錄,截圖保存所有瀏覽過的涉及案件的網頁,記錄其網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