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寶媽小麗進來發現家中的大寶變得特別不聽話,孩子總是裝作不經意間就弄亂了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寶的東西,有時候是小寶的奶粉,有時候是小寶的尿不溼。小麗教訓了大寶幾次,但是大寶卻不以為然。更讓小麗覺得分身乏術的是,小寶沒出生的時候大寶就已經可以獨自睡小床了,可是小寶出生後大寶卻粘著要和媽媽一起睡。

小麗不明白為什麼大寶總是故意搗亂,而且還變得特別粘人。有時候小麗還沒說幾句,大寶就開始哭天搶地了。小寶剛出生沒多久,本就讓小麗身體疲憊。再加上大寶這一摻和,小麗深深覺得二胎寶媽實在是太難當了。不過更加讓小麗憂心的是大寶的性格也變得“敏感”了起來,聽不得父母的批評,沒事就在一旁生悶氣。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一、孩子為什麼會缺乏歸屬感?

幾天前來自鐵嶺調兵山的一則新聞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一名13歲的初一女生留下紙條後離家出走。在紙條上,女生表示家人總是逼著自己學習,這讓女生覺得很煩。字裡行間,女孩兒表示自己常會被忽視感受,於是女生再三要求家人不要尋找自己。

原來女孩兒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女孩兒現在是和叔叔一家同住。沒有歸屬感的女孩兒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好在最後女孩兒被老師和校長找回,並且調解了女孩兒和親人的矛盾。

1. 父母忽視孩子的情感訴求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理論中提到了層次理論,並且認為內心的情感和歸屬感屬於第三層需求,這對於個體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很多父母滿足了孩子吃飽穿暖的生理需求,卻對孩子的情感訴求有所忽視。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2. 生活中孩子缺少存在感

在很多二胎家庭中,父母會發現小寶出生後大寶的變化非常大,甚至會察覺到大寶會特意做出一些搗蛋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這正是因為大寶心裡充滿了危機感,覺得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存在感而做出的應激表現。

3. 孩子缺少父母的認可

當孩子的想法和行為總是處於被父母否定的狀態,是孩子的內心安全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很多家長推崇批評教育、打擊教育,這使得孩子常常處於一種負面評價之中。缺少父母認可的孩子內心歸屬感缺失。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心理學上把歸屬感歸結為是個體與群體之間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繫。對於孩子而言,最初獲得歸屬感的渠道便是家庭。歸屬感缺失會將孩子推入孤獨無助的漩渦之中。

二、缺乏歸屬感,對給孩子性格成長帶來哪些影響?

1. 妨礙孩子的自我實現

馬斯洛認為只有個體擁有一定的歸屬感,才能夠有機會去完成自我實現。很多在幼時歸屬感不強的孩子,在其成年後也會受到很多社會問題的困擾,個體的自我實現變得越發的困難。

2. 導致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

沒有歸屬感,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是差強人意。為了讓自己覺得更安全,孩子常常會做出討好取悅的行為表現,在家庭生活中如此,在人際關係上更是如此。低眉順眼的自卑,讓孩子無法享受到該有的快樂。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3. 促使孩子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者是他人的行為

缺乏歸屬感常常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孤獨無助的,於是孩子會產生一種過度保護的心理狀態。為了滿足內心的情感需求,孩子很有可能做出傷害他人的攻擊行為或者是傷害自己的討好行為。

三、家長怎麼讓孩子獲得充足的歸屬感?

1. 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瞭解孩子內心需求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析看待孩子所遇到的問題,這使得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極大程度的被忽略了。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父母才可以看到孩子內心的真實訴求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2. 重視平等溝通,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教育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強勢的壓制。父母忽視與孩子平等交流的重要性。總是以嘲諷打擊的方式來和孩子進行說教,孩子生活在一個不被尊重的環境中自然會覺得疲憊。而當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並且表示足夠的尊重時,孩子身上的自我意識開始有所發展。

孩子缺乏歸屬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3. 創造孩子在家庭中的存在感

在需要做出家庭決定時,父母不妨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對於二胎家庭來說,父母可以讓大寶嘗試著參與到照顧二寶的行為中來,這樣也會讓孩子內心的存在感得到滿足。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只要父母對孩子用心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重視,相信孩子是可以感受出來的。大家對於孩子的歸屬感訴求有哪些瞭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