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世人皆知好望角。

  非洲的南非共和國,有一處非洲西南端的岬角,岬角(讀 jia jiao)意指突入大海中的陸地尖角,通常是由海浪淤積下來的砂粒或礫石所組成,地形險峻。非洲的好望角因為地處大西洋、印度洋之間,在沒有蘇伊士運河之前,這裡是往來亞歐大陸的唯一通道,蘇伊士運河開通後,由於條件限制,大噸位的船舶,還是必須由好望角這裡行駛通過。

  好望角是2個大洋的交匯處,不同的水流和強烈的西風聚集於此,使這裡成了一處多暴風雨,海浪洶湧的惡劣之地,驚濤駭浪常年不斷,更有一種排山倒海似的“殺人浪”。特殊的海況使航海的船隻常常在這裡發生海難,讓好望角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也因此,好望角聞名於世。

  非洲好望角上有一標誌性建築,就是一座白色燈塔,它建於1857年,為經過這個海難多發地的船舶,做航行指引,這座燈塔邊上還有一根地標柱(後加建的),標註了此地與世界十個著名國家城市之間的距離,比如標著與北京的距離是12933公里。

  這座燈塔已經在1919年棄用了,如今成為了一處旅遊景點,供遊客來這裡欣賞大洋和峻山的美景,是遊客們到南非必不可少的一個旅遊點。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而在汕頭市濠江區的廣澳片區,也有著一處鮮為人知的岬角,這裡也聳立著一座有140年曆史的白色燈塔,那就是廣澳表角,所在的小山,也稱為燈塔山,這個岬角,更被人稱之為汕頭的好望角。

  達濠島的東南面,瀕臨浩瀚的南中國海,廣澳表角在達濠的東南邊,這裡有一處小山自西向東突向大海,長有500米,寬300米,頂端海拔51米。巖岸,表層為赤紅壤,近岸水深3.8~13米,由花崗岩組成的一條細長的岩石岬角,就好像是一把青銅寶劍直插入到海底。山頂處修建有一座燈塔,這燈塔叫表角燈塔,為粵東沿海乾線的重要燈塔,也是進出汕頭港外航道的重要助航標誌。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廣澳表角燈塔。

  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1860年,在外國列強的脅迫之下,汕頭被動地開啟了開放模式,成為了當時中國幾個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汕頭港也成為通航繁忙的華南海港之一。隨著貿易量的迅猛發展,出入汕頭港的船隻也在快速增加,而表角是進出汕頭港必經之地,因為這裡有岬角,暗礁遍佈,海況比較惡劣,不時有船隻在這裡發生海難。

  當時掌管粵東潮海關的是英國人,為了保障進出汕頭港船隻的安全,英國聯合了共同使用汕頭港的各國,決定在這裡修建一座燈塔,為過往船隻服務指引,保障安全。

  1880年表角燈塔建成,並在世界燈塔中編記在冊,且一直沿用至今。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屹立了140年的表角燈塔。

  1880年5月28日,燈塔建好投入使用,塔身為白色圓形鑄鐵拼裝,塔高6.7米,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設備,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汕頭期間,燈塔有部分被炸燬。二戰結束後,到了1947年,當年的國民政府對錶角燈塔進行了簡單的修復後重新使用。直到1992年,為了適應新的需要,滿足現代航海導航的需求,中國政府在原位置上進行了全面重建,白色圓形塔身改為混凝土,新建後的燈塔,塔高16米,燈高62米,燈光的射程可達24海里,是國家一級燈塔。 2005年11月,同址再加建成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即AIS系統),進一步完善了燈塔的功能。因此,表角燈塔被譽稱為汕頭的“好望角”。

  每一座燈塔,都是海上的保護神,是航海者的指明燈,為船舶保駕護航,更是海員心頭的溫暖,水手的精神支柱,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員們,每次看到燈塔的燈光,就如同看到親人的召喚一樣,大海航行的孤獨寂寞,就會一掃而光。南來北往的船舶從外海經過或者進入汕頭海域,首先看到的就是表角燈塔。

  表角燈塔是清朝晚年建成使用的,前期的燈塔管理員都是外國人,這些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人,都是一心獻身給航海業的人,一代代人心甘情願在這偏僻的荒涼之地,守護著燈塔,用自己的孤單寂寞,為大海里的水手,為來往的船舶指引方向,為船舶的安全,默默地奉獻自己的青春以及生命。

  表角燈塔的守塔人中,更有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1928—1945年在表角燈塔、遮浪燈塔擔任管理員的,是白俄羅斯人伊薩克·戈拉克,期間日寇侵佔汕頭,正氣稟然的伊薩克·戈拉克目睹日寇的暴行,也為中國人民,潮汕人民抗擊外敵的堅韌不屈精神所感動,為了弘揚正義,他多次向抗日武裝提供了日寇船隻進出汕頭港的情報,參與到潮汕人民的抗日鬥爭中來,不幸的是,在1943年,他的事情被日寇發現了,並遭逮捕,被捕期間受盡日寇的折磨,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他才獲得自由。但是,飽受日寇蹂躪摧殘的他,身體已經非常衰弱,完全失去了勞動能力,只能抱憾離開了他心愛的守塔事業……

  2005年,一位澳大利亞的女作家喬安妮,來到表角燈塔尋訪她祖父當年的生活和工作足跡,她的祖父就是這位堅強正義的白俄羅斯人伊薩克·戈拉克,正是她給我們帶來了這段表角守塔人的感人故事。

  140年的表角燈塔見證了汕頭歷史,記錄了汕頭歷史,同時,表角燈塔又是一處風景,一個觀景臺。我們可以在這裡環望大海的波瀾壯闊、礁石的險峻蒼茫,傾聽聲聲呼嘯的浪濤,細看道道歡騰的白浪,更能夠一覽無餘地觀賞海上日落日出,品味一年四季的風花雪月。如是手攜心儀之人,於此共迎冉冉升起的朝陽,那情那景,必是終身難忘。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燈塔山下。

  孤獨的表角燈塔,百多年來,默默地經受著風吹雨打,在茫茫大海間,以一束束強勁的燈光劃破夜空,在黑暗的天幕,為夜航者們送去光明,展示生命力量,勾畫出美好希望。

  現在的表角,因為地理位置的特別,常年風力強勁,被開發為一處風能發電的基地。現在這裡處處可見到龐大的風力發電機塔,這一排排仿若高接雲端的風車,就好像是唐吉坷德筆下的風車巨人陣,它們迎風而立,隨風翻轉,為我們今天提供著充裕的綠色環保能源,也為這片原本荒蕪之地,帶來了新生活的氣息,現代化的動感。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表角的風車陣。

  一百多年來,表角燈塔身歷了歲月流轉,記錄下中國海洋權益的榮辱興衰,見證了汕頭的發展歷史,汕頭港的變化,見證了汕頭由被動開放到主動開放的歷史軌跡。

  一百多年前,汕頭的大門,是外國人強行打開的,而勤勞的潮汕人,也善於利用一切機會,以敢拼敢闖的精神,以包容接納的心胸,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從誕生,成長,到再成長,每一次,都是恰好的運用到各方各面的條件,融匯了中外的智慧、資金、先進的技術等等, 終將自己的家園建設起來,完美地演變成為粵東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在的表角燈塔,功能單一,還沒有開發旅遊,沒有專門的人管理,地方小,上山的路彎曲陡削,燈塔山又是地形險峻。所以,不建議太多的人聚集到來,而到這裡的人,更是希望能自覺地遵守公德,注意衛生,保護好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也要注意好自身的安全。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攬日的風車。

汕頭“好望角”:表角燈塔山

燈塔山上迎朝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