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同心戰“疫”政協委員不缺位

堅守崗位、忘我工作;各盡所能、勇挑重任;捐款捐物,凝聚力量……疫情防控中,灞橋區政協委員用不同的方式衝在前、作表率,為全面戰勝疫情彰顯政協人的擔當作為。攜手戰疫,政協委員不缺位!

“我已經做好犧牲準備”

防控工作之初,剛在脫貧攻堅戰中鬆口氣的市級優秀駐村幹部、灞橋區政協委員程遠就主動向指揮部申請到疫情防控一線去。“我曾任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指揮長,我去可以發揮我組織能力的特長。”

就這樣,程遠“如願”進駐了基層派出所,主要負責現場指揮協調任務。當發現入戶數量巨大,按照2名民警+2名工作人員同時入戶的工作模式無法實現時,他決定改成“1+1入戶錄音摸排,集中錄入”的模式,並將現場指揮協調工作前移到一線,共同進行入戶摸排工作。入戶接觸到的重點疫區人員,都還未過潛伏期。但疫情緊急,程遠戴上1年前購買的電動新風口罩,卻把自己籌集到的40個N95口罩分給其他同志。戴口罩說話聲音小,幾天下來他嗓子喊啞了,只能通過手勢和大家溝通交流,但這些困難都擋不住他堅定的腳步。“我已經做好犧牲準備了!”這是程遠在陝西致公黨員群裡說過的話。

妻子打來視頻電話告知家裡地暖漏水、牆紙爆裂,程遠只是告訴妻子將地暖關掉。面對妻子的責備,他寬慰說:“我整天接觸的都是重點疫區來陝人員,近期我就不回家了。你們自己在家克服一下,先保大家,才能護小家。”

院長當起了護理員

今年是梁麗莉和老人們在一起過的第22個新年了。22年裡,梁麗莉就像親閨女一樣守在老人們的身邊,今年更是不例外。

政協委員梁麗莉是灞橋區敬老院院長,敬老院就是她的戰場。從1月23日啟動院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起,她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老人早飯前,將所有活動器材進行消毒。每日對居室、公共區域消毒兩次,每日對員工和入住人員進行兩次體溫監測,梁麗莉帶領著23名員工一起奮戰在護理一線。不論夜晚幾點,只要老人有需求哪裡不舒服,梁麗莉都第一時間都會趕到身邊。

疫情當前,消殺物資緊缺,而梁麗莉的日常規範化管理,此時在抗擊疫情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敬老院日常儲備的84消毒液、過氧乙酸溶液、醫用酒精和N95口罩足夠使用一個月。應急物資是物質保障,而平日裡對員工的嚴格要求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人員保障。平日裡多次組織的突發事件應急演練這時候顯了神威。員工們嚴格按照流程操作,為老人們的健康築起了“銅牆鐵壁”。

讓敬老院的老人們遠離疫情,是梁麗莉最大的心願。由於整日操勞,疲憊的身體已向她示警,滑膜炎也復發了。但稍作休息後,帶著微腫的雙眼,她依舊選擇堅守在護理工作的最前線,選擇和老人們在一起、和她的23名兄弟姐妹們在一起。

戰“疫”打響以來,灞橋區政協常委、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宋虎傑,先後組織召開九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根據疫情發展變化指揮醫院針對新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討論、落實改進。先後選派4批13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戰“疫”一線,戰鬥在重症監護病房和方艙醫院。此外,他還組織全院力量投入疫情防控中,承擔各類人員預檢、標本採集、醫學觀察以及醫學觀察點、疫區、疫地的終末消毒處理指導工作。

1月29日,宋虎傑在召開防控領導小組會議途中,不慎左側跟腱斷裂,左側腓腸肌撕裂,他吃住在醫院,繼續指揮全院疫情防控工作,2月6日手術後,不顧術後疼痛仍堅持工作,指揮開設發熱門診,安排141名醫務人員參與到每天24小時的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是國家、省、市殘聯確定的殘疾人康復人才培養基地,為了保證特殊兒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宋虎傑召集全院十餘名醫生、康復治療師開通了線上“兒童康復在線指導”系列免費課程,涵蓋醫療、護理、康復的課程45節,累計在線培訓人數2.8萬餘人次。

委員有擔當,政協有力量。疫情發生以來,灞橋區廣大政協委員主動作為,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戰疫志願軍”。張濤先後向武漢市慈善總會和灞橋區紅十字會捐款共計40萬元,同時為防控一線人員捐贈醫用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張鵬、馬磊、常梅等50多名政協委員紛紛捐款捐物,總金額達75萬餘元。一次次付出、一次次馳援,一筆筆捐款、一項項物資,無不浸潤著政協委員不畏疫情、團結一心的大愛,譜寫出同頻共振同心戰“疫”的同心圓。

通訊員 賀妍 華商記者 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