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人員成功構建全球荒漠化風險評估系統

新華社蘭州3月12日電(記者張文靜)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建平教授及其團隊歷時5年,基於衛星遙感數據和地面觀測數據,成功構建了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數,並利用數值模擬預測了未來荒漠化風險演變趨勢。該指數可用於評估全球範圍內荒漠化脆弱性,對決策者在制定敏感地區土地恢復和荒漠化防治的政策中具有重要意義,併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黃建平介紹,荒漠化不僅嚴重威脅全球生態環境安全,而且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球存在荒漠化問題的國家和地區有100多個,荒漠化面積達到了360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總人口六分之一的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因此,荒漠化的風險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在損失沒有發生之前採取預防措施,以降低荒漠化災害帶來的損失。”

據介紹,荒漠化涉及的過程相對複雜。此前,在荒漠化的評估方面,國內外學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初期多基於地面調查,以此評估某一地區的荒漠化狀況。雖然地面調查能夠獲取較為準確的數據,但其能夠研究的空間範圍有限,在進行大範圍荒漠化監測時存在一定的侷限。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荒漠化監測向著定量化遙感方向發展。

黃建平告訴記者,該團隊主要進展是利用人類活動強度指數及氣候環境指數構建了適用於評估全球荒漠化風險的評估系統,評估了當前全球荒漠化風險分佈,預測了未來不同情景下的全球荒漠化風險演變特徵。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表明,全球荒漠化脆弱性指數可在同一指標體系下將全球荒漠化脆弱性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個等級。當前,中、高和極高荒漠化風險的地區分別佔全球面積的13%、7%和9%。同時該研究還預測,到本世紀末,在未來高排放情景下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中等及以上荒漠化風險地區佔全球面積的比例將增加23%左右,荒漠化風險增加的地區主要在中國北方地區、非洲、北美和印度。

該團隊建議,由於大多數地區的荒漠化風險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導致,為了防止未來荒漠化進一步擴展,需要降低人類對環境的直接干擾程度,採取相應的減緩氣候變化政策。

記者瞭解到,該團隊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土地退化與開發》。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