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二小鄭迎進老師的課題研究之路

  2001年,我走進了西安高新二小,開始被身邊優秀的同事帶動著、裹挾著,10年後參與到課題研究的道路上來。這一路走來,經歷了7次課題研究,擔任了3次主持人,慢慢地從被動跟隨,轉變為積極探索。

西安高新二小鄭迎進老師的課題研究之路

  懵懂——課題研究實在深奧

  2011年,當時我擔任著學校科學學科教研組長,負責科研的主任找到我,鼓勵我帶領組員參加西安市小課題研究。於是,我們第一次毛手毛腳、跌跌撞撞地開始了科研“首秀”。當年西安市小課題在全國首創網絡管理,所以,基本是電腦盲的我就讓組裡最年輕的老師擔任課題主持人,創設博客,上傳活動資料。在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二級培訓活動中,我們才懵懵懂懂地認識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校本研修,而且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核心的手段。與大課題研究相比較,小課題更貼近教學、貼近現實。從小現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雖說如此,大家對如何做課題研究,還是不瞭解,只能按照小課題的幾個重要結點,按時上傳資料,可想而知,我們的第一次小課題研究只能算“完成了作業”。

  頓悟——課題研究就在身邊

  雖然第一次基本完成了小課題研究,但是,二小有好幾位老師結題時被評為“優秀”。好奇心、好勝心與求知慾促使我對課題研究產生了興趣。閒暇之餘,我上網拜讀了一些專家、教師的科研論文,“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及時瞭解學生所需。”對呀,教給學生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學目標。原來這些實踐中的體會就是課題研究中最重要的精華。

  帶著這樣的感慨,我在網上認真地搜索,希望能從中找到“課題研究”的真正內涵。“實踐過程是最好的科研過程。”“課題研究過程就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問題入手,調查研究,最終找到問題的根源,潛心嘗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

  教學專著中一句句並不難理解的解釋,讓我茅塞頓開,原來課題研究並不是我所理解的深奧的理論研究,而是以實踐為根本;科研成果也不全是那些難以理解的專業化很強的高深理論,更多的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切實可行的成功經驗和足以讓人引以為戒的失敗教訓;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也不是那些有著十幾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的專利,課題研究屬於所有執著追求、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人——包括我在內。

  嘗試——課題研究促我成長

  2012年,我再次申報西安市小課題研究。當時我執教六年級科學課程,關於“月相”的觀察與記錄,學生普遍做得不好。究其原因,除了觀察週期長、學生好奇心持續時間短以外,還有一些學校、教師方面的原因。為了攻克這個難關,我把組內教師召集在一起,初步確定研究主題為“如何引導學生長期觀察、記錄月相變化”。當時,就有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應當把其他年級長期觀察任務也羅列進課題研究範圍,解決所有年級孩子持續觀察難開展的問題。我不禁為大家鼓起了掌,這是科學組課題研究的轉折點,通過第一年的“不情願”“不理解”,到第二年的“我想幹”“想辦法幹”,大家都感受到了小課題研究對改善、解決教學問題還是很有幫助的。最終,我們確立了研究主題“如何培養學生長期觀察的能力”。

  反思我們的教學過程,為什麼在長期觀察活動中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越來越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悉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活動,沒有跟進學生活動。科學課在學校地位不突出,教師職業幸福感不強。基於此,我引導組內教師和學生一起親歷觀察,上傳觀察記錄,與學生同甘同苦,感受長期觀察的艱辛、體驗研究的樂趣與科學探究的成功感與愉悅感。2012年,我們的過程性資料異常豐富:三年級飼養蝸牛,四年級天氣日記,五年級無土栽培,六年級月相觀察等,老師堅持每天觀察,他們和學生的觀察產生了共鳴,同時,老師解決了學生們觀察過程中的困難,給了他們最實際的幫助,師生在這個過程中都有了幸福的體驗。2013年,小課題順利結題並被評為優秀,科學組憑藉這個小課題不僅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題,也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這樣的結果極大地鼓舞了我開展課題研究的信心,也使我向專業型、科研型教師邁進了很大的一步。

  成熟——課題研究讓我幸福

  課題研究的道路是曲折迂迴的,一次次嘗試的失敗和沮喪,一回回創新的成功和喜悅匯成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為我的教育教學嵌入了美妙的音符,注入了不少活力。在“科研興校”思想不斷深化的今天,從2012年開始,我開始兼管學校教科研中心工作,負責學校課題的組織管理。在這個新的崗位上我參加了多次專業培訓,在一次次與“高手”交流的過程中,在工作歷練中,使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教學現象的洞察反思能力提高了,對教學行為的改進創新意識增強了,業務水平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13年,我校開始生本理念下課堂改革實驗,我帶領學校幾位業務骨幹第三次申請西安市小課題,本次申請,我駕輕就熟,主題更明確——“高新二小生本教育課堂實驗改革研究”,指導研究更嫻熟,更加註意課題研究過程性資料的整理,也更加關注課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及解決的策略。這項小課題幫助我校初步提煉出了“高新二小生本課堂模式”的雛形,因課題活動開展紮實、過程性資料詳實、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被評為優秀課題。

  從小課題研究拓展到省、市、區規劃課題研究,這幾年我在課題研究中一步步成長,先後兩次被評為“科研先進個人”。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我始終認為課題研究給我最大的幫助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做事的態度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把事情看透,把問題摸透,用最擅長的方式、最合理的方式、最巧妙的方式把事情做好。教師真正的成長,一定是走一條科研相伴的道路,“探索有佳境,奮鬥無止境”,我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著改革、創新與發展的路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