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黃雨萱曾告訴過我,當我離開時,不要難過,因為我的離開,不是我們的結束,而是開始。——李子維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2020年開年電視劇裡的第一匹黑馬,莫過於臺灣懸疑偶像劇《想見你》,豆瓣網友更是罕見地給出了9.2的高分,這在偶像電視劇裡非常少見。

一部電視劇的大熱和成功,總是多方面共同協同的結果。《想見你》不僅秉承了自《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來,臺劇一貫流暢快速的節奏、時尚精緻的服道化,更是突破性地加入了穿越懸疑燒腦劇情:2019年,女主角黃雨萱因為男友意外離世傷心欲絕,卻在聽隨身聽的歌曲時,靈魂穿越到1998年一個叫陳韻如的高中女孩身上,還遇到了跟男友長得一模一樣的男生李子維。男主角李子維喜歡上了穿越到陳韻如身上的黃雨萱,並在陳韻如死後也發生了穿越。

就這樣,來自2019年的黃雨萱,在早已穿越過上千次的李子維的指引下,幾次穿越回過去,試圖通過改變陳韻如的命運,避免陳韻如的死,從而改變歷史,為自己所愛之人和朋友,換來更好的結局。

《想見你》不同於一般懸疑劇的地方,在於整個故事線採用了“莫比烏斯環”式的環形敘事結構,通過講述多人交錯穿越時空的故事,讓劇情跌宕起伏,結局撲朔迷離,叫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就將結合《想見你》的劇情,帶你淺析“莫比烏斯環”這一經典的影視敘事結構。

01什麼是“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的靈感,來源於數學家的一個發現。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即雙側曲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而莫比烏斯環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如果放一隻小蟲在紙帶上,小蟲可以爬遍整個紙帶的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就被稱為“莫比烏斯環 ”。

“莫比烏斯環”特殊之處在於,它無起點也無終點,或者說起點也是終點,首尾銜接,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如果你用手指順著紙環遍歷,從一面的任意一點作為起點出發,不回頭前進,最終都會重返起點,循環往復且無休無止。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莫比烏斯環

因此,“莫比烏斯環”也成為了無限循環的象徵。這種魔幻的構造,充滿哲學的思辨感,被運用在眾多燒腦的遊戲和影視作品中,成為解謎、懸疑類作品常用的一種結構。

如知名解謎遊戲《紀念碑谷》裡,“莫比烏斯環”就以多種變形的結構出現過,扭曲引力場的凹凸地面和像麻花一樣扭轉的牆面,就是其中經典的兩種。遊戲主人公在這種結構中,可以從垂直站立走成水平站立,這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卻極具魅力和奇妙的遊戲體驗。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遊戲《紀念碑谷》中的莫比烏斯環

再如懸疑電影經典之作《恐怖遊輪》,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同樣也是運用了“莫比烏斯環”式的無限循環結構,講述了一個被困在時間怪圈裡的主角,一旦死亡又會立刻活過來,“遊戲”重新開始,主角不死不滅、不停循環輪迴而無法出去的故事。

02“莫比烏斯環”手法在電視劇《想見你》中的應用分析

1.“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讓原本身處不同時空的個體產生融合和交集,且互為因果

普通一條紙帶的正反面,是永無交集、互不相見的,就像兩個時空的獨立個體。一旦紙帶成為“莫比烏斯環”,其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完成了一次兩個無交集面的融合,象徵著原本兩個世界的人也能產生聯繫,出現在同一時空下,且因果循環。

“莫比烏斯環”是《想見你》中男女主穿越、相遇、相愛以及試圖改變命運的理論基礎,其概念也多次直接出現在電視劇中。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普通穿越劇,一般多采用線性敘事結構,即來自未來的主角,獨自回到過去,經歷過去一段時間,改變歷史,最後留在過去或回到未來,敘事的時間線單一且清晰明瞭。

而在《想見你》的“莫比烏斯環”式環形敘事結構中,包括了男主角、女主角和一個反派心理醫生三個人的穿越,且各自穿越的時間線不盡相同又相互穿插。三個人的穿越迴環,以及穿越後做的事,又共同構成了1998幾個人物的命運轉折。

  • 女主角黃雨萱:從2019年的黃雨萱,穿越回1998年陳韻如身上,讓李子維知道了黃雨萱的存在
  • 男主角李子維:從2003年的李子維,穿越到2010年的王詮勝身上,找到黃雨萱並相戀到2017年
  • 反派心理醫生謝芝齊:從2019年的謝芝齊,穿越回1998年自己哥哥謝宗儒身上,伺機襲擊陳韻如

女主角黃雨萱的穿越,引發了男主角李子維的喜歡,繼而促成了李子維後來為了再次見到女主的穿越。而女主角之所以會發生第一次穿越,恰恰又是因為男主角在瞭解了穿越的方法後,故意促成了女主角的穿越,好讓女主角能有機會回到過去,愛上自己,並改變眾人的命運。

這種男女主交錯穿越、互為因果,且根本無法釐清到底誰才是最初穿越源頭的環形敘事,正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獨特魅力所在,非常類似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經典問題,無解又引人思考。


2.“莫比烏斯環”的結構中,原因便是結果,所做的每個選擇,都可能就是促成整個循環的理由

穿越劇中的主角,最大的願望無一不是通過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從而改變現在。但是,在“莫比烏斯環”的穿越結構中,也許正是那些希望改變歷史的舉措,才真正造成了歷史,這也是“莫比烏斯環”具有哲學思辨的地方。

就像《想見你》中,2019年的李子維,對2019年的黃雨萱說:“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太想要改變這一切,才會導致這些事情一再的發生。”

男主角李子維想促成黃雨萱穿越的原因,是因為知道陳韻如會在1999年小年夜死亡,希望黃雨萱能夠穿回陳韻如的身體,弄清楚是誰殺了陳韻如,並阻止陳韻如的死。然而隨著劇情一步步展開,原來造成陳韻如自殺的,正是源於黃雨萱穿越到自己身上這一原因。

黃雨萱的活潑開朗,討人喜歡,跟原本內向陰鬱的陳韻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陳韻如被黃雨萱“搶”了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更“搶”走了心上人李子維。黃雨萱和李子維,是策劃完成穿越的人,卻也正是他們倆,成了壓垮陳韻如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這樣“莫比烏斯環”的閉環設計,使電視劇情極具戲劇張力和衝突感。就像女主角黃雨萱在穿越回陳韻如自殺當晚,明白了陳韻如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自己後,變得極其崩潰和震驚一樣,觀眾也如同跟隨黃雨萱坐了一趟情緒的過山車,無比震撼。


3.“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中,每一個舉動都會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但未必能改寫結局

廣義上,任何時間旅行都受制於“祖父悖論”,“莫比烏斯環”式的穿越同樣如此,修改歷史會引發一系列改變。

“祖父悖論”,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發表的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首次提出。講的是,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殺死,此舉動會產生一個矛盾:沒有了祖父就沒有了父親,沒有父親就不會再有你,那麼又是誰殺了祖父呢?

而一種廣為採用的解決“祖父悖論”的方法,就是“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在諾式自洽原則中,你可以回到過去,做出相應改變,但結局依舊會如此。

“諾維柯夫自洽性原則”,是俄羅斯理論物理學家諾維科夫在1980年代提出的,有關時間悖論的規則。此原則指出,人可以回到過去,但是不能因此改變歷史的進程。其基本含義為,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想見你》後期,有一場堪稱經典的兩個時期的男主角在同一時空下的對手戲。2019年的男主角李子維,對2010年即將踏上空難飛機的李子維說,你可以選擇不踏上飛機,避開空難。

可是如果不選擇坐飛機發生空難,故事將會改寫,女主角黃雨萱就不會因為失去男朋友而回到過去,那麼高中時期的李子維就沒機會愛上穿越回去的黃雨萱,兩個人就會徹底錯過。所以,雖然男主角李子維也穿越了,但是他不能去改變自己既定的命運,因為一旦選擇改變,從源頭就會發生改變。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所以李子維才會說:“我用盡了一切努力,可是到最後,讓我搭上那班飛機的,卻是我自己。”

這就是“莫比烏斯環”的敘事結構中,更深一層的戲劇張力所在:原本為了改變歷史才回到過去,卻發現,雖然每個舉措都會給過去和未來造成影響,但歷史進程和最終結局,也許從未改變過。

03 “莫比烏斯環”式的故事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啟示

《想見你》的結尾,女主角黃雨萱問過李子維:“如果,這一切都跟你說的一樣,都是無法被改變的一再循環,那我們現在做的,都沒有意義了嗎?”

這是許多運用“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作品,最後會去試圖探討的哲理話題:怎麼走出或打破這種無限循環?一再循環的故事,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和意義?

其實,從電視劇反觀我們的生活,我們又何嘗不是生活在某種日復一日的重複和循環中呢?而“莫比烏斯環”探討的,正是關於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選擇堅守還是放棄,是扭轉還是變通,是面對還是逃避自己所處環境的一系列人生問題。

男女主角想見對方、想改變歷史的執念,導致了時空穿越,使所有人在時間的閉環中無限循環、不停不休,且最終引發了幾個人的連鎖悲劇結局。好在《想見你》最後不至於落入俗套窠臼的地方,也是讓男女主在一次次的穿越中,能反思過去,並最終明白,只有放下執念,才是打破循環的唯一方法。

一如電影《調音師》中說的,“埋葬過去,才能看向未來”。

總是糾結於回到過去、改變歷史,每一個當下也就隨之流逝,變成了過去,最後只能活在無窮無盡的對過去的追悔中。而珍惜當下,打破循環,才是“莫比烏斯環”式故事對我們生活最大的啟示。

結語:

電視劇《想見你》的結尾,女主角黃雨萱明知毀掉穿越工具——音樂磁帶,就無法再回到過去,結束穿越也許再也不會和男主角相遇、相知和相愛,還是決定為了避免其他人受到穿越帶來的傷害,放下想見男主角的執念,打破了最終的循環,走出“莫比烏斯環”的詛咒。

《想見你》會那麼燒腦,是“莫比烏斯環”式敘事結構的功勞

“莫比烏斯環”式的環形敘事結構,使故事的時間線錯綜複雜,人物命運相互交織,讓《想見你》由原本單純的校園偶像劇,一躍成為了兼具懸疑、解謎的燒腦之作,不僅贏得了兩岸電視觀眾的高口碑,也成為了接下來各大電視獎項的大熱門。

英國數學家沃利斯(John Wallis)在論文《算數的無窮大》中,首次使用了類似“莫比烏斯環”的圖形符號“∞”,來表示無窮大。

“莫比烏斯環”也是如此,既可能是積極的正無窮大,也可能是一種陷入死循環的負無窮大,而決定故事走向的方向盤,其實就在你的手裡,由你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