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一本通”國學箴言之:聖人為腹不為目

“國學一本通”國學箴言之:聖人為腹不為目

聖人為腹不為目。(《道德經》第12章)

釋義:關於肉體感觀享受,關於物質與精神。

“為腹”,安飽的生活;“為目”,感觀的享受。

為人要會懂得享受、快樂於儉樸安飽、簡單愜意的生活,而不過於追求物慾,追求感觀的享受與刺激,不過度沉湎於種種玩物,如現代人玩手機、玩遊戲、玩賭博、玩各種寵物等等。

就是,做人當重精神,重精神的享受與自由,而不過於重視物質的享受,不要沉湎於動物式的感觀、肉體刺激,不要玩物過度,玩物雖也可能玩成一技之長、玩成一種事業,但玩物過度可能玩物喪志、喪德、喪身等等。

闡釋:在這方面,後世中國人則相反,容易重物質,傾肉體感觀,或脖上套條粗大的黃金、黃色“鐵鏈”,或滿足、沉溺於吃“魚翅”、吃“魚鰾”、吃“猴腦”等低級愚昧的口腹之慾,而且推升到虛假的“面子”上,顯擺、誇耀成交際的資本,實際十分淺薄無知,而讓天下人恥笑。

後世中國人甚至完全沒有精神、沒有原則、沒有情感的真誠,只有物慾享受和無節操、無原則的利益獲取。

現代許多中國人則不注重什麼是真正有用的,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盲目攀比一些淺表的、虛榮的、乃至幼稚的東西,還把這類大人間的無知攀比帶給身邊的小孩,投射到孩子的教育上,讓本該純真的童年、少年混入中國成人的“面子”、“虛榮心”等等,小小年紀就揹負、浸染這些,這樣的生活、人生、社會,實際上淺薄空虛、虛頭巴腦而又沉重無奈,累人且又可笑,反而讓天底下成熟理性的人們看不起。

所以,中國人確實應該記住中國先哲老子的話,做人要“為腹不為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