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閣場鎮消失的文物——六方碑

胡林平

六方碑舊址,座落在南街和后街,東街與府南街、正街的交叉路口匯合處。地名猶存,無碑可尋。

六方碑為廣安軍閥楊森的侄子楊幹才(1900—1949,廣安縣龍臺鎮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名將,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49年解放戰爭,自殺身亡)主持所建,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

碑由碑座和碑身兩部分組成。碑座是一個六方形大平臺,高約一米,面積約十平方米,高出地面一米餘,平臺四周刻有飛禽走獸,人物樹木,造型生動,活靈活現。平臺四周修有三步梯子的臺階,均勻分佈,共三方,通向平臺。(平臺上面成了一個簡易的鴿子交易市場),平臺四周有石欄杆,梯子入口處斷開,高一米左右。六方碑顧名思義,碑身有六方,由六方石頭組成,高六點六米,每方寬約一點六米左右,每個側面呈等腰梯形,石碑由下自上漸漸變窄。整個碑用砂崗石砌成,取六方造型,暗含“六合”,“六六大順”之意。碑身六方都刻有文字,主要介紹了修碑的時間,交代修碑的原因:過去的六方碑,處於正街、南街、后街丫字形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立碑以鎮“淫邪”,清風氣,還有捐公果建碑名單,此外還刻有古聖先賢的至理名言。

六方碑,1966年毀於“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遺址處今新建有一座一米多高的平臺,下圓上方,分為兩級,寓意不講規矩,不成方圓。同時圖形方孔是銅錢造型,又含招財聚寶之意。上面栽有一棵黃桷樹,己亭亭如蓋。

六方形平臺上鋪有大理石,成了當地的人的坐的板凳,是老年人聊天吹牛,媒婆說婆最集中的地方。觀閣場景最繁華的地段,號稱觀閣的轉盤,附近新建文化安全廣場,白天供人健身娛樂,夜幕降臨,成為廣場舞的舞臺,歡歌笑語,熱鬧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