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從第四季《吐槽大會》開播的時候,我就已經很明顯的感覺到它變了。它的“含誕率”越來越低,“商業化”越來越重,甚至連“吐槽”也變成了“洗白”。這些問題並不是第四季才有冒出來的,而是在一季收尾的時候就已經暴出現了。

隨後的三季,口碑不斷的下滑,甚至有好幾期都被批評:吐槽內容在避重就輕;任何有黑點的藝人只要上這個綜藝,裝模作樣的自嘲一番就算是翻篇了;這節目根本就是“洗白大會”......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李誕也曾在開播之處吐槽:沒想到這破節目,居然能夠做到第四季。是的,正如李誕自己說的那樣,《吐槽大會》的確是個破節目,太多的事情違背了初衷,太多的事情不能無可奈何。

開始容易,結束卻很難。確實,對於《吐槽大會》來說,這個IP太具有價值了,第一季開播就給觀眾們帶來“驚世”製作,到了第四季僅前5期就已經達到了10億流量。要堅持下去,難,想要放棄,更難,想要再上一個高度,難上加難。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2009年,李誕註冊了微博,他是微博的第一批用戶,正好趕上了營銷所帶來的紅利。李誕那個時候,沒事就在微博上發發自己寫的字或者詩,曾經有人找到李誕,出價1500塊錢讓李誕發個廣告。

當時的李誕一口回絕了。他那個時候還是個文藝青年,打心裡瞧不起這種打廣告賺錢,甚至給自己立志一輩子也不要做這種東西。或是名氣的積累,又或是才華橫溢,東方衛視的王牌節目《今晚80後》的王自健找到了他。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從此李誕,成為了王自健的口中那個“蛋蛋”,慢慢的他也從幕後走到了幕前,被觀者所熟知。再到後面,《今晚80後》停播,李誕也帶著原來“80後”的團隊出走,成立了“笑果文化”。

那個時候網綜也剛開始流行,李誕又剛好了躺上了網綜的第一波紅利。他找到了幾個投資人,買下了美國喜劇中心吐槽大會的版權,然後大張旗鼓的搞起了《吐槽大會》。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第一季剛上線的時候,便遭受到莫大的關注。這是第一次有人當面把那些明星們給拉下神壇,不帶任何尺度的吐槽他們。結果,上線第三天,《吐槽大會》面臨下架,原因還是那個尺度的問題。

整改回來之後,《吐槽大會》變乾淨了,但同時也變得不那麼好笑了,口碑也越來越不好了,到第四季的時候《吐槽大會》的口碑甚至跌落到了低谷。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節目內外的人都很清楚,《吐槽大會》吐來吐去都是劇本罷了,沒有人想來真的了,想來真的實在是太難了。在第4季開播前的半年,總導演譚曉紅就在想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這個工作的難度不僅在於,你要不斷地敲定新嘉賓,還要連續的給嘉賓們寫稿子,還要和幕後的團隊溝通哪些能寫哪些不能寫,甚至還有節目的效果要怎麼做,想要“迴歸真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久而久之,《吐槽大會》也經常變成了各大導演和藝人的宣傳工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控制成本,才能夠邀請來更多的嘉賓。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即使如此,敲定嘉賓也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總導演譚曉紅就曾表示過,徐崢做主咖的那期,肯定是請黃渤和沈騰來做嘉賓是最好的,但是檔期的問題,壓根就敲不下來,調整錄製時間也趕不上。

除了請嘉賓之外,怎麼和嘉賓的團體談判也很難。每次說服嘉賓,譚曉紅都得用盡畢生的談判的能力。第一期主咖請來李佳琦的時候,譚曉紅差點就洩氣了。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李佳琦這個人沒任何黑點和黑料,唯一就是那個不粘鍋直播翻車事件有些槽點。可李佳琦團隊出於對藝人的保護,團隊十分明確的拒絕談論這個話題,譚曉紅說破了嘴皮子也沒有用。無奈之後,就錄吧。

錄完之後的某天,李佳琦的團隊又突然想通了,於是又急忙聯繫到了譚曉紅數說能不能補錄。譚曉紅自然是很開心的答應了,至少效果是差點,但是至少是有真正的槽點了。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不過令譚曉紅頭疼的李佳琦團隊並不算什麼,真正頭疼的是“甄子丹”,這幾年坊間一直傳聞都是“戲霸”的這個話題。甄子丹團隊也是怎麼都不答應談“戲霸”這個話題,每次聽到這個話題也很難受沒有自信。

譚曉紅決定了好好的和甄子丹聊聊,因為如果不談這個“事情”那完全就沒有必要錄製下去。最後就是整個節目組和甄子丹的團隊和他本人聊了快10個小時,最終才把錄製給敲定下來。

錄製結束以後,譚曉紅也鬆了一口氣,但是也更加的惆悵了,下一期請誰都定不下來。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在《吐槽大會》的第四季開播之後,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作為節目的策劃人,李誕在池子走了以後,出鏡率也越來越低了,原來的吐槽鐵三角,也只剩下了張紹剛還站在主持臺上。

這幾年,李誕頻繁出現在其他的綜藝節目,甚至還成為了《奇葩說》的導師,甚至他的情感生活,代言廣告,深夜酒吧買醉.....這些八卦也頻繁的上熱搜。李誕也早已經把自己的簡介從文藝青年偷偷地改成了藝人。是的,走紅的李誕,不再是個單純的脫口秀演員了。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不過李誕的出走,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脫口秀終究是舶來品,是從美國那邊傳過來的,在過去的兩三年裡面《吐槽大會》也沒有推出新人,大眾都把《吐槽大會》當成是飯後茶點的八卦,整個脫口秀文化更是“尷尬”般的存在,這令李誕很失落。

於是,他選擇了出走,自己退一把,讓新人進一步。他讓節目組把更多的鏡頭給到了新人的身上,把越來越多的脫口秀藝人給推出來。於是在《吐槽大會》第四季開始,呼蘭和卡姆也成為了吐槽的主力軍。但是觀眾們不滿意不買單,觀眾們覺得李誕變了。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李誕,自己也說自己變了。在實習期電梯裡面發生的一件事,他就知道自己變了,那天他在電梯裡面一個記者沒有買到回家的火車票,旁邊的人說了一句,沒事我幫你託關係買到。

這一瞬間,李誕知道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他明白了自己的掙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於是乾脆就不嘚瑟了,就跟著大家一起運行。慢慢的,他學會了在歡唱裡面享受,做時代中的過客。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吐槽大會》做了四季,口碑雖然不斷在下滑,但是這個IP和流量卻越來越大了。第一季收官就曾達到了近14億的播放總量,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來看,就是口碑變成負的,也要堅持把這個IP給消耗完。

可是對於笑果文化來說,可能IP還沒消化完,自己就已經經營不下去了。話題受限制,沒有嘉賓願意上節目,口碑下滑,觀者不買單,贊助商減少,整個節目變得越來越枯燥和乏味。

14億流量的綜藝,金字塔尖的煩惱,可能沒下一季了

笑果文化的創始人葉烽也打趣的說道:“在現有的尺度下,每做一季都覺得是賺到了,就是不知道做完這一季下一季還能不能做,還會不會有嘉賓和贊助商來買單,且看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