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文丨大腳

戰爭不會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們甚至比和平時期更需要它。

——《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

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拿起書來,即使還沒有開始閱讀,封面上寫著的這幾個大字“為你,千千萬萬遍”就足夠引起人們想要閱讀的心思。

正因為人世間關於忠誠的情感嚴重缺失,讓我們希望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這句話的魅力所在。我們會在心裡對照著現實,感慨哈桑卑微的身體裡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這本書之所以讓人著迷,還在於書中的立意。當面對背叛,除了著力表現哈桑的忠誠外,我們還看到了主人翁阿米爾面對贖罪機會的把握,迎合了人們永遠追求善的那一面,也昇華了救贖的意義,善良的人不應該受到傷害。

讀懂了哈桑的忠誠,你也能夠理解關於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忠誠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相互的信任,是愛的延伸

本書描述的是主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之間感人至深的情感糾葛。他們經歷純真的友誼,忠誠的背叛,罪惡的懺悔及遲來的救贖。同時把阿富汗多民族間的信仰衝突,歷史淵源及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都一一展現在人們眼前。

哈桑的忠誠是對主人阿米爾的信任,是他們愛的延伸,因為他們喝著同一個奶媽的奶水長大,他們一起玩耍,一起遊戲,一起做過惡作劇,一起放風箏。自認為低等民族的哈桑沒有被阿米爾排斥,還在一起渡過了讓哈桑記憶深刻的童年。

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沒有童年

即使哈桑知道阿米爾因為懦弱,因為忌妒,對他遭受的傷害視而不見,但他依然忠誠地守護著阿米爾。他用始終如一的忠誠給阿米爾帶來童年時代久違的來自父親的愛。

如同“房間裡的大象”那樣。哈桑並不在意,他視而不見,反而更堅定對阿米爾的愛,“為你,千千萬萬遍”。

即使是在被阿米爾陷害之後,哈桑也因為阿米爾父親的去世選擇回到阿米爾戰亂後放棄了的家,為阿米爾看守他在阿富汗唯一的根,忠誠地恪守著自己善良的執著。

這一種超越為人底線的付出難能可貴,也正是現實中的嚴重缺失給予人更大的震撼。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反觀阿米爾,他出身高貴,生活優越,但恰恰相反的是,他感受不到來自父親的鼓勵及讚賞。父親看不起他對文學的喜愛,對他寫的小說不屑一顧。

他無比忌妒哈桑,因為他認為哈桑的出現分走了父親的關注。

一切的轉折從一場風箏比賽開始,阿米爾希望通過贏得風箏比賽的勝利來換取父親的愛。哈桑同樣知道這場勝利對阿米爾的意義,所以,他面對阿賽夫的傷害依然保持沉默。

但哈桑的沉默,乃至於卑賤到極致的付出換不來阿米爾罪惡後的懺悔,阿米爾用一個又一個謊言來粉飾罪惡感。

阿米爾設計陷害了哈桑,他逼迫哈桑及哈桑的父親阿里離開了這個曾經溫馨的家。

隨後,戰爭的爆發催毀了彼此的生活,阿米爾跟隨父親逃亡到美國。

美國是河流,奔騰前進,往事無人提起。我可以蹚進這條大川,讓自己的罪惡沉在最深處,讓流水把我帶往遠方,帶往沒有靈魂,沒有往事,沒有罪惡的遠方。

正因為如此,阿米爾迫不及待地擁抱美國,他把背叛友情的罪惡埋在心底,即使因為罪惡催毀他的睡眠,他的神經。

直到父親去世之後,他收到了父親的朋友拉辛汗的邀請,拉辛汗告訴阿米爾,這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在拉辛汗的口中,阿米爾不單獲知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弟弟的事實,也找到了一條可以重新做回好人的路。

他也理解了父親對於哈桑的愛的源頭。更深深明白,父親一直幫助有需要的人,建造孤恤院,是別人口中的好人,這一切其實都是在為自己贖罪。而現在終於輪到他贖罪了。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心存善念的人才有被救贖的機會,這才是救贖的意義

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之後只能是懦夫。

阿米爾在多年前因為懦弱,因為妒忌沒有為了自己挺身而出,讓哈桑受到背叛的傷害,現在他終於有機會為了自己挺身而出,他對哈桑的愧疚以及對於善念的嚮往,讓自我的救贖變得更有意義。

他要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一如哈桑對阿米爾說的那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舒適的條件,溫柔的妻子,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久別的故鄉阿富汗,在塔利班政府的控制中,在阿賽夫的阻擾下,極其堅難地把索拉博救了出來,並希望把他帶往美國共同生活,還哈桑和索拉博一個曾經錯位的幸福。

阿米爾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償還對哈桑的愧疚,為了解放罪惡的救贖,他為自己勇敢了一回,他的行為也昇華了對友情的偉大。

阿米爾的自我救贖很徹底,至少比自己的父親更徹底。

父親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罪過懺悔,他獨自出資蓋孤恤院,他對哈桑的偏愛與維護,他成了別人口中的好人,但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得到真正的救贖,他只是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救贖,唯有對哈桑,對阿米爾,他的行為反而讓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產生誤會,造成了命運的悲劇。

阿米爾懺悔於過往造成的罪惡,接納索拉博的加入,一如他對將軍說的那樣。

“你知道嗎,將軍大人,我爸爸睡了他僕人的老婆。她給他生了個兒子,名字叫做哈桑。現在哈桑死掉了,睡在沙發上那個男孩是哈桑的兒子。他是我的侄兒。要是有人發問,你可以這樣告訴他們。”

“以後我在場的時候,請你永遠不要叫他‘哈扎拉男孩’。他有名字,他的名字叫索拉博。”

阿米爾正視信仰的衝突,釋放自己一個人的善良,它沒有因為種族的束縛放任自私。這是一個對現實追求的烏托邦,或許也是作者想要帶給人們的思考。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瞭解阿富汗的歷史,影響人們因為階級帶來的觀念。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救贖的昇華,在於你我的一念之間,善良的人不應該被傷害

索拉博是哈桑唯一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哈桑的正直善良,單純忠誠,然而命運的齒輪極其相似,索拉博如父親一樣,對愛充滿嚮往,但也一如父親那樣受到同樣的傷害。

他對美好的嚮往讓他極其敏感,因為曾經受到的傷害讓索拉博不敢奢望幸福的來臨。

他懷疑,懷疑阿米爾的妻子是否如阿米爾一樣愛他。

他自卑,善良的內心因傷害了他人而感到內疚。

他敏感,骯髒的身體能否奢望可以擁有幸福。

他卑微,希冀能回到原來的生活,即使貧困如洗,但能與愛的人在一起。

於是,面對傷害,他如父親哈桑一樣選擇沉默。他的沉默既不是來自洞明世事之後的泰然自若,也並非由於他選擇了默默不語來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達抗議,而是對生活曾有過的黑暗忍氣吞聲的照單全收。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善良的人都應得到救贖,善良的人不應該受到傷害

救贖的前提是傷害,是背叛,沒有傷害就不需要救贖,救贖的機會也只會留給善良的人,如阿米爾,如阿米爾的父親,他們因為心存善念,為自己曾經的罪行懺悔,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救贖的意義。

也有人被他人傷害卻通過傷害他人來逃避,但也因為同樣心存善念,通過自我的救贖得到善終,如哈桑的母親,她被傷害之後,在哈桑出生僅僅七天就拋棄了他,晚年因為善良回到了哈桑的身邊,做了索拉博敬愛的“莎莎”。

同樣,也有人傷害他人,卻沒有善念,最後的結局是客死他鄉,如阿賽夫兒時的跟班。也如阿賽夫,終其一生,永遠得不到救贖,因為他的心裡沒有善的存在。

善良在戰爭的年代是奢侈品,但也正如開篇所說,戰爭不會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們甚至比和平時期更需要它。善良的人不應該受到傷害,如哈桑,如索拉博。

《追風箏的人》因為風箏造就的罪惡,也因為風箏帶來解脫。善良的索拉博在風箏的迎風飄揚下露出一絲淺淺的微笑,這一絲不明顯的笑容中,我看到了死沉一樣的心境被打破,它泛起的漣漪讓我們彷彿在漆黑的夜空中看到了光明,也為這一個背叛與救贖的故事劃上圓滿的句號,如阿米爾追著風箏,內心的呼喊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