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中尋找機會:面對恐慌,拿出投資的勇氣

我無法預測股市的短期波動,對於股市未來一個月或一年會漲會跌我一無所知。但是,很有可能,即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恢復之前,股市將會上漲,而且可能是大漲。因此,如果你要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時春天已經結束了。

本週股市方面,美股創歷史的一週內熔斷兩次:週一,美股自1997年金融危機後第一次熔斷;週四,美國股市、泰國股市、菲律賓股市、韓國股市、巴基斯坦股市、印尼股市、巴西股市、加拿大股市8個國家股市均熔斷。

大宗和數字貨幣方面,原油暴跌23%、比特幣暴跌24%。面對全球蔓延的疫情,各類資產價格開始大幅重估。

作為這一場“偉大的博弈”的見證者,大熊與有榮焉。今天就來一起聊聊作為低價股的黃金獵手,面對如此機遇,我們該拿出怎樣的行動。


投資真知-有問有答

各類資產大幅貶值,應該怎麼選擇?

作為投資者,資產配置可以是多樣的。常見的資產形式有:現金、票據、債券、股票、期權、期貨、權證、VC、PE、黃金、白銀、藝術品、原油、數字貨幣等。現金、黃金、票據、債券、股票的長期收益率走勢如下:

在危機中尋找機會:面對恐慌,拿出投資的勇氣

圖 常見資產收益率

上圖是1802年到2014年期間各類資產的收益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1802年投資1美元,截止到2014年:

  • 持有現金,則僅剩下5.1美分
  • 持有黃金,則擁有3.11美元
  • 持有票據,則擁有275美元
  • 持有債券,則擁有1642美元
  • 持有股票,則擁有1033487美元

那持有其他資產呢?據大熊目前所瞭解的知識,它們各自都是一個專業領域,普通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盲目地依賴於他人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投資方式。尤其涉及期權期貨、融資融券等交易,更是要慎重。

因此大熊建議大家遠離那些具備高度投機性的資產,接近優質資產:債券和股票。


大宗資產、數字貨幣的投資建議?

大宗資產,如原油、貴金屬等原材料,如果你確定他們的價格足夠低,那隨著疫情拐點的到來、需求端的復甦,那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則可能會水漲船高。可惜的是,大熊不具備對這類資產進行估值的能力,不知道什麼價格是足夠的低,但是如果你覺得它們沒有清零的風險的話,那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定期不定額定投

數字貨幣,本身不產生現金流,僅僅是提供資產交換的工具,比如貨幣兌換、洗錢。這類資產,大熊看不懂,就沒有什麼建議。


面對全球資產價格大回調,是否要減倉迴避風險?

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資產清零的風險,其他的風險都可以通過資產價格的波動來實現回血,但最危險的是膽小的投資者或投資新手在市場極度火爆的時候入場,結果在賬面虧損時幻想破滅而離場

由此,閒錢理財顯得尤其重要,這樣在你急需用錢的時候,不至於慌不擇路地奪門而逃,黯然離場。確保自己投入股市中(股票、指數基金)的資金是3-5年不用的資金,更短週期的資金大熊建議你根據資金使用期限選擇活期、貨幣基金、短債、定期等理財方式打理。

是否要減倉,大熊自己的答案是不,原因如下幾方面:

  1. 貶值壓力。減倉意味著持有現金,但當今世界大多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的代言人,在危機時大多采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激進的財政政策 ,持有現金長期來看貶值不可避免。
  2. 摩擦費用。只有一種情況下,能獲利,那就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回資產,但這其中差價到底有多少?不要忘記計算買賣手續費哦。
  3. 擇時。減倉後,什麼時候買回來?跌10%再全部買回來,or,每跌5%買30%?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你減倉那一天也許是最大跌幅的一天。
  4. 瞄準燈塔。永遠要清楚我們投資的目標是什麼?大熊的投資目的是穩步增加自己的購買力。投資股票,那就是在低於股票內在價值時買入,在股票高出內在價值時賣出。大熊關注的買入點和賣出點,至於中間是蛇形線,還是上下橢圓線都不重要。

如果全倉真的跌了很多,那我們怎麼辦?大熊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如果遇到更便宜的更優質的股票,那就果斷換倉,比如大熊之前就屯了大倉位的金融股、低成長高股息的股票,它們都在等待茅臺、五糧液、海天味業等大跌,不過大熊不抱太大希望能買到。


街頭濺血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講,最近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與歷史上的歷次大瘟疫並無二致,參考任澤平的《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在危機中尋找機會:面對恐慌,拿出投資的勇氣

本次疫情跟歷史上的多次危機沒有什麼區別,那結果也相似:恐慌的人們紛紛拋售股票。而便宜貨獵手們開始伴隨著熟悉的旋律,開始將市場的恐懼轉化成未來的收益。危機發生後,賣家心驚膽戰,被恐懼所左右,這恰是最佳的投資時機;如果危機造成的經濟後果不為人們所瞭解或被高估,這個機會甚至會更好。

而無論何時,便宜貨獵手的策略都是:搜尋那些價格下跌且價格下跌後的價格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是的,這也是投資的核心-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

當市場在這種危機和恐慌中拋售股票時,便宜貨獵手所期待的所有市場現象和機會都濃縮到了一個短暫而密集的時期:也許是一天、幾個星期、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歷史表明:危機一開始的時候,情況看上去彷彿特別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恐懼都會漸漸趨於緩和。恐懼消失後,股票價格就會回升。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勇氣在未來的恐慌中繼續追加投資,那麼你已經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投資高手。


投賣方所好

引發恐慌的原因是多樣的,有政治事件(如暗殺)、經濟事件(如金融危機)、戰爭(如海灣戰爭)。面對恐慌引起的股票拋售行為,作為便宜貨獵手的我們,可以投賣方所好,無視股市行為,只專注於自己投資回報增長。

媒體的報道一貫是:負面消息備受關注,正面消息備受冷落。尤其在報道與危機有關的股市拋售時,為了激起人們的恐懼心理,他們經常拿當前發生的事情與過去那些大災難事件相比較,比如《1929年美國大股災》、1987年大崩盤等。報紙暢銷靠壞消息,壞消息導致股市大跌,這卻大大利好便宜貨獵手。

買入哪些股票呢?全球投資之父-約翰·鄧普頓爵士給出了建議:在經濟形勢比較差的時候,謹慎挑選低負債高收益率的公司;找到前景最糟糕的地方在哪兒?因為往往這種地方有政府兜底,做一筆短期交易,持有時間6個月內。

大熊的個人的經濟學常識是,買入政府提前消費的低估的基建股票,同時適當配置受傷嚴重但有望改變的股票。而對於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大熊的建議是:結合大熊指數定期定額定投指數基金,參考《指數基金投資》、《大熊指數小程序-詳解》。


小結

每一個例子看起來都有些與眾不同,將其與歷史上的危機進行十分精確的比較並不容易。這對投資者來說應該是警鐘長鳴。如果很容易進行這種精確比較,可能就不會出現拋售現象了。無論如何,聰明的投資者應該不斷從歷史當中學習。

和大眾背道而馳的做法會讓你獲得回報,在這些危機的例子裡,無論具體情況是多麼千差萬別,結果通常都一樣 - 當市場走出恐懼的時候,你的買入已經讓你美美地大賺了一筆


今天起開始投資,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