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我2006年在《英都鄉訊》發表《京華何處文襄居》,又經網上轉載,先後有清史專家王政堯及熱心英都文化的人士告訴我,北京還有一處洪承疇居住過的府第,後來他的孫子洪奕沔獻給地方官府辦義學了,就是有名的金臺書院。而在洪承疇的故鄉英都在老一輩人的口中也曾經有過洪奕沔在京城獻地辦學的傳說。朋友們提供的信息,促使我進一步探究。時過8年,今年5月12日,我和洪本炎先生一道,赴京實地考察金臺書院。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金臺書院位於北京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大街203號。東曉市,因清代這裡曾是繁華的早市而得名。通過對東曉市大街今貌的觀察,仍然依稀可見這裡當年熱鬧的集市的痕跡。

我們循著門牌號數找到“東曉市大街203號”,灰磚砌成的圍牆上鑲嵌著一方白底黑字的牌匾,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立的保護標誌。文曰:“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金臺書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佈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一九八四年九月立”。旁邊另有一方同樣白底黑字用中、英兩種文字書寫的關於金臺書院簡介的牌匾。院牆保護完好,門臺上掛有白底黑字豎式牌匾,文曰:“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門臺及院牆瓦當簷口下方的木飾部份塗了鮮豔的紅色油漆,幾位工人還在對門臺繼續施工,塗髹油漆。門臺對面掛瓦照壁(屏障)貼著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的校史簡介,標題為“古韻新曲,書香滿庭”,文中介紹金臺書院小學“前身是清朝名將洪承疇的賜園──洪莊”。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我們跨進大門,一位管理人員問明來意後告訴我們,這是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維修施工,沒有人接待遊客,可自行參觀。

進入大院,迎面就是書院的主要建築:“官廳”。硃紅色垂花門臺上,掛著康熙皇帝題寫的金字牌匾“廣育群才”。因在維修階段,我們無法進入大廳參觀。官廳的兩畔有文場,就是當年學子讀書的課堂,內有桌椅。文場寬敞明亮,迴廊樹木扶疏,書院置身於城市山林之中,鬧中取靜,環境優美,確是勤奮攻書的好地方。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查得有關資料,金臺書院前身系清廷給開清重臣洪承疇賞賜的私宅,稱為“洪莊”。康熙三十九年(1700)京兆尹(古代首都附近地方的長官,亦稱順天府)錢晉鍚在宛平、大興兩地設義學,收受孤寒生員入學。宛平縣的義學設在長寺,大興縣的義學就設在洪莊。後來,宛平的義學併入洪莊,名為“首善義學”。從此,設在洪莊的義學規模更大了,終年書聲琅琅不斷。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首善義學創辦之初只租用洪氏莊園的一部分房舍。後來,施世綸授順天府尹,他打算把洪莊的空地買下來,擴建義學,將義學升格為書院。當時洪承疇及洪承疇的兒子洪士銘均已逝世,洪莊的主人為洪承疇的獨孫子洪奕沔。他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之職,因多次隨駕出征,屢次立功,升為“參領”,貝子王子輔國公見他“敦篤”,把長女許配給他,就是“額駙”,漢語稱“郡馬”。洪奕沔得知此事後慷慨表態願意獻地辦學,乃具摺奏請朝廷,康熙皇帝看了奏摺大喜,准奏,嘉獎了洪奕沔的義舉,並親筆為義學題字賜匾:“廣育群才”。從此義學增建學舍,擴大規模。至乾隆十五年(1750),義學正式改名為“金臺書院”。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清廷設立書院,最初只在省會設立,後來有條件的州、府、縣也相繼設立。金臺書院因在京師且出過優秀人才而名聞全國。舉人陸潤庠曾在金臺書院進修備考,後來中了狀元。附近居民因而把金臺書院稱為“狀元府”,據傳說過去曾立有“狀元”牌匾。

查《清史稿》及《福建通志》等志書得知,施世綸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三月授順天府尹。施世綸到任之後,興利除弊,為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好事,擴建義學就是其中之一。施世綸是施琅的兒子,洪奕沔是洪承疇的孫子,都是為清廷統一大業作過重大貢獻的功臣名將之後;都是泉州府人;都是受父蔭或祖蔭薦舉授官的。他們家教良好,年輕有為,具有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思想基礎。因此,施世綸到任伊始即重視教育,決定擴建義學,培育人才。而洪奕沔大力支持,慷慨獻出皇恩賞賜的莊園辦學,可謂珠聯璧合。這也是兩位泉州籍人士同任京官的一段佳話。

義學升為書院後,隸屬順天府官署管理,所收生員主要是京師所屬地區和各省準備參加會試、殿試的舉人、貢生。順天府準備參加鄉試的童生也可就讀。金臺書院設學長(即院長、主持人)1人,都由有名之士擔任,還設有學副2人,上舍6人,內課16人,外課20人。並經常聘名師為“附課”來講課。朔望之日,府尹常常親臨監考,對成績優秀者給予“膏火”(即學費)獎勵。如發現人才,立即上疏向朝廷推薦,建議破格錄用。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現存金臺書院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後的格局。據記載,門前對面的掛瓦影壁屏障,就是這次重修所建。書院共有大小房間64間,其中有可供聚會、講學、備考的講堂30間。光緒三十一年(1905)皇帝頒詔廢科舉、辦學堂,書院旋即停辦,改為順直學堂。之後,先後易名為京師公立第十六小學、東曉市小學、北平市第十二區中心國民小學、九區中心小學、崇文區第一中心小學等。1973年改為崇文區東曉市小學,2000年改名為北京市崇文區金臺小學,2011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這一命名,體現了這所小學校發祥於金臺書院的不平凡歷史。

現在,金臺書院小學已經全部搬至新校區,金臺書院作為歷史文物得到妥善保護,供人們參觀。

「《田野家園》選萃」洪奕沔與北京金臺書院

洪奕沔獻出私第辦義學的善舉,奠定了金臺書院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規模,是對京師教育事業的重大貢獻。這一善舉還直接影響了他的後代,他的第八代孫洪永清也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將位於南鑼鼓巷59號的洪承疇奉祀祖先的宗祠捐出辦學校,並親任教師。體現了洪氏一門世代重視“廣育群才”、無私奉獻的良好家風。★

(本文載《田野家園》第468——472頁,作者:榕光,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黃山書社2019年10月出版。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如蒙轉載或引用務必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