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16日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3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強調,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並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央行3月16日實施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對達標銀行定向降準


近期人民銀行完成了2019年度考核,一些達標銀行由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變為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另一些銀行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總的看,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準了0.5至1個百分點。


自2018年起,央行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年度考核制度,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佔比達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業銀行給予0.5個百分點或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助學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小型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的微型企業貸款。考核對象包括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較大的農商行和外資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有助於實現精準紓困。隨著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落地,將釋放資金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領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提升金融紓困的精準度。同時,資金面的寬鬆還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通過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以及對股份制銀行額外降準的方式,可以有效擴大各類銀行的可貸資金規模,降低銀行業負債成本,不僅有助於提高銀行業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還能推動銀行業更主動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額外“關照”股份銀行


“可以說在大型銀行之外,股份制銀行是普惠金融服務的主力軍,額外降準有助於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貸款支持。”溫彬表示。


去年,央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


為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溫彬認為,股份制銀行體制機制相對比較靈活,從客戶定位來看,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在當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支持中小微企業方面,有獨特優勢;另外,股份制銀行產品服務比較多元化,因此,對股份制銀行加大降準力度,是要發揮股份制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比較優勢。

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溫彬認為,這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的體現。


從國外來看,3月3日美聯儲啟動緊急降息,多國央行同步降息或跟進,帶動新一輪貨幣政策寬鬆週期,為中國貨幣政策打開了空間。


中美利差擴大也使得政策空間充足。上週,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首破1%後繼續快速下行,3月6日一度跌破0.7%;而中國10年期國債估值收益率為2.6%左右,相差近190基點,為2015年以來的最大。


從國內來看,2月中國CPI同比增長5.2%,漲幅較1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下行趨勢基本確定,通脹對貨幣政策的牽制逐漸減弱。此外,目前中國大型存款類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2.5%,中小型為10.5%,仍有進一步降低空間。

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下階段,宏觀政策將盡快轉向“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儘早恢復正常生產,在穩增長上下功夫,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妥善應對疫情衝擊與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


三是繼續通過深化LPR改革釋放潛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四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