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日本宣佈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從此開啟美國獨佔並改造日本的歷史。實際上,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背後另有玄機,日本與盟軍經過半個月協商,提出三個條件,並得到美國的同意後才宣佈無條件投降。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就會感到好奇,日本到底提出的是哪三個條件呢?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二戰時期戰鬥場景劇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及其僕從國所掀起的一場席捲全球的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這場戰爭先後有63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口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可謂損失慘重。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出現在德國宣佈投降後,日本成為全體同盟國的主要進攻目標,其戰敗眼看只是時間問題。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波茨坦會議上的英美蘇三國領導人

為迫使日本儘快投降,同時擔憂蘇聯參戰影響美國獨佔日本的計劃,時任總統杜魯門與蘇英兩國首腦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晤,並在當年7月26日聯合發表《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那麼,日本真會乖乖聽話就此停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日本面對這份宣言無動無衷,依舊與盟國在亞洲大陸以及太平洋上苦戰,甚至還叫囂著“一億玉碎”。面對日益慘重的傷亡以及日本拼死抵抗的頑強意志,美英中三國無奈宣佈對日本除侵佔和懲罰的一般原則外,將給予不同於德國的待遇。在遭遇原子彈襲擊後,迫於多方壓力及戰爭帶來的慘重損失,日本天皇裕仁於1945年8月14日宣佈向同盟國投降,並提出三個條件,美國出於私心,全部答應下來併為日本進行斡旋。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二戰時期裕仁視察軍隊舊照

第一,豁免天皇並保留天皇制度。眾所周知,日本天皇在日本人民心中地位崇高,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是“現世神”,不僅是日本的君主,更是日本民眾的精神領袖和庇護者。對日本人而言,日本不能沒有天皇,也不能沒有天皇制度。日本侵略者給東亞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傷痛是永遠無法原諒的,其背後元兇就是日本天皇裕仁。正常情況下,裕仁是毫無爭議的甲級戰犯,按照國際法是會被判處絞刑的。面對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美方加以研判,看到了日本天皇對於統治日本的巨大作用,最終放棄追究天皇的戰爭罪責,只是令其發表《人間宣言》了事。因此,日本天皇制度不僅得到保留,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員也依然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日本神社山門

第二,要求在本國組織審判。按照國際法的相關原則和慣例,戰敗國戰犯是要前往戰勝國受審的,然而日本方面提出要求,盟軍要處置日本戰犯必須在東京進行,並且日本方面要自己處理戰犯。因此在二戰結束之後,戰勝國在東京建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的戰爭罪犯,這次審判也被世人稱為“東京審判”。由於各方面原因,東京審判一直拖到1946年3月20日才開始審理。在開庭之前,日本方面準備了許多偽證,以幫助一些戰犯脫離或者減輕罪責。日本政府甚至可以通過犧牲一部分人的方式,從而保全另一部分人。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東京審判”舊照

第三,同盟國不能駐兵在日本。不得不說,日本人確實深謀遠慮,這個條件不僅保全日本領土完整和領土主權,更是保全了日本今後的發展不受阻礙。對比之下,其盟友德國的遭遇就要悲慘許多——自從德國戰敗之後,德國領土就被四個國家分區佔領,後來又在此基礎上成立西德和東德,分裂對峙長達半世紀。

二戰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反倒提出三個陰險要求,如今都實現了嗎


▲日本代表簽署投降書(舊照)

客觀而言,美國之所以應承日本這三個條件,其實是私心使然。美國深知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根本無力承受其他國家的壓榨,一旦重蹈德國覆轍,將迎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美方與日方取得一致後,助其暗渡陳倉,從而使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令人唏噓的是,日本最終答應美國在日本駐軍——或許是美國太過強悍,又或許是為了感激美國為其斡旋,日本最終默認了美國的態度和行為,還時常為駐日美軍提供優良服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