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紅一方面軍和紅2、6軍團長征經過貴州、雲南兩省時,一路上打土豪、做宣傳,吸收了數千當地群眾和俘虜兵參加紅軍。據不完全統計,紅一方面軍兩佔遵義期間,動員了3000多名群眾和2400多名俘虜兵參加紅軍,在四川會理又招募了4000新兵。紅2、6軍團僅在新化錫礦和畢黔大地區,就招募新兵3800餘人。

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不過,招得多,損失也多,長征路上頻繁的戰鬥和瞬息萬變的形勢,再加上來不及對這些新兵們進行系統的訓練和教育工作,使得這些新兵中有不少人掉隊,成為失散紅軍。這些失散紅軍掉隊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受傷生病,有的是因為迷路走散,還有的是因為受不了苦開小差。今天介紹的任紹全,就是這群失散紅軍中的普通一員,他同時也是雲南大理境內的最後一位失散紅軍。

任紹全,1919年4月18日出生在貴州黔西縣大爛泥溝村。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先後因病身亡,時年6歲的他只好給村裡有錢人家放牛。這樣悲慘的身世,使得任紹全放了十年牛,仍然沒進過學堂一天,斗大的字不識一個。

1936年2月,17歲的任紹全正在村口給村裡人放牛,這時一支軍隊從村口路過,其中一位頭戴紅五星八角帽、身穿灰布軍裝的幹部徑直走到他面前,親切得問道:“小夥子,想不想參加紅軍啊?”任紹全有些吃驚,隨口問道:“參加紅軍有哪樣好處?”幹部笑了,用鏗鏘的語氣回答道:“參加紅軍能救天下的窮苦百姓,讓窮人都有飯吃有衣服穿,過上好日子!”

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黔西縣定新鄉紅軍烈士紀念碑

參加紅軍能讓窮苦百姓過上好日子?這對於從小就接觸到舊社會殘酷和冷漠的任紹全來說,有著非常強大的吸引力,他二話沒說就丟下放牛鞭子和牛群,跟著紅軍隊伍離開了村莊,從此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事後才知道,路過村口的是賀龍、蕭克指揮的紅2、6軍團。1936年1月,由於在便水戰鬥中未能擊敗蔣軍李覺縱隊,紅2、6軍團被迫退出湘鄂川黔蘇區,踏上了長征之路。2月,紅軍渡過烏江抵達黔西地區,這時由於貴州軍閥王家烈被蔣氏設計拿下,黔西地區局勢較為混亂,賀龍、蕭克遂決定在當地建立根據地,任紹全也就是在這時加入了紅軍。

將任紹全帶進紅軍的是紅2軍團第5師,是賀龍的部隊。這支部隊的特點就是會招募流離失所的窮苦孩子,讓他們在隊伍中逐漸成長為革命戰士。2月5日,紅5師奉命去襲佔大定縣城,並在途中遭遇貴州保安旅宋醒部的一個營。戰鬥非常激烈,不過任紹全因為剛入伍又年紀小,沒有讓他上前線,只是安排他在後方幫忙運送傷員和彈藥。

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紅2、6軍團在黔西地區的活動,引起了蔣氏的擔憂,他調動嫡系軍及湘軍、滇軍、川軍共計120個團的兵力,向紅軍殺來。賀龍、蕭克鑑於敵強我弱,率部退入雲貴高原上的烏蒙山,與敵周旋一個月後進入滇西境內。4月20日,紅2軍團奉命攻打賓川縣城,這時任紹全擔任連長的傳令兵,他和戰友們一起,僅用2個小時就攻克了賓川縣城,還抓獲了300多個俘虜。

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賓川縣城鐘鼓樓,紅2軍團長征時攻克賓川,曾經在此激戰

為了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2、6軍團離開雲南,渡過金沙江後進入西康省,於1936年7月進入西康香城(今屬四川甘孜)時,任紹全突然發起了高燒,連行走都困難。因軍情緊急,部隊在離開前,把他委託在香城一位藏族老媽媽家裡照顧。為了給任紹全治病,老媽媽天天上山挖草藥。由於得不到部隊的消息,任紹全只好在香城住了下來,與當地藏民一起淘金度日。

1941年,藏族老媽媽去世後,任紹全離開了香城,想回貴州老家。當他走到石鼓鎮的時候,正遇上當地的蔣軍到處抓壯丁,任紹全也被抓了去。之後的四年,任紹全隨遠征軍轉戰保山、龍陵、南坎、高黎貢山等地,參與了抗擊日寇的滇西會戰。

小紅軍流落民間,當過國軍,幹過小工,最後加入游擊隊

滇西會戰中的遠征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二年,任紹全因為受不了蔣軍官長對下屬的毆打和剋扣,十分想念紅軍,便找機會逃出了部隊,在大理鶴慶黃坪鎮姜寅村給人打小工。

1948年,經人介紹,任紹全參加了滇桂黔邊縱七支隊,終於再次回到了自己人的隊伍。

新中國成立後,任紹全乾脆在雲南住了下來,和當地一位姑娘成了家,後來還擔任了王營大隊(今姜寅村)生產大隊大隊長。作為在大理的最後一位失散紅軍,他晚年生活安寧,於2008年逝世,享近89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