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最近“新基建”這個詞火了,而憑藉著醫療器械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新基建”概念催化,3月6日,國內醫療器械“一哥”邁瑞醫療市值已經飆升到人民幣3200億元(461億美元),PE(TTM)超過了70倍。這也讓很多人苦苦等待等邁瑞估值回調的投資者更加不敢上車了。

有人會說,貴有貴的道理。我們國家醫療器械行業和國外差距很大,再加上中美雙邊貿易摩擦帶來的進口不確定,以及國家對醫療器械自主研發創新的不斷支持,醫療器械這一賽道的成長性確定無疑,拉長10年來看,現在的“泡沫”都不是事兒。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醫療器械“一哥”成色到底幾何,與全球醫療器械龍頭相比,未來10年市值成長空間還有多大。


營收、淨利增速超過20% 毛利率、淨利率穩步抬升

邁瑞醫療曾於2006年在紐交所上市,由於PE只給到18倍左右,公司選擇在2016年私有化,並於2018 年10月在深交所創業板重新上市。與“留洋”美國的幾年不同的是,回A股這兩年邁瑞立刻精神抖擻,交的成績單十分漂亮。

2017年至2019年,邁瑞醫療的營收從111.74億元增至165.56億元,營收增速超過20%。雖然作為一家國際化公司,邁瑞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還是來自於國內市場,國外營收增速僅約為16%,國內超30%。2018年,邁瑞醫療國內外業務收入比例約為6:4。

2017年至2019年,淨利潤增速由25.89億元增至46.81億元,淨利潤增速分別為61.78%、43.65%和25.85%。2017、2018年淨利潤增速遠高於營收增速,部分來源於公司業務結構的調整,部分可能是為從美國私有化而“隱藏”了前兩年的利潤(2015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3.3%)。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毛利率直接反映公司的競爭實力。由於在行業內競爭力較強,且不斷向中高端市場邁進,2016年至2018年,公司毛利率從64.6%提升至77.6%,每個細分主營板塊也多呈現上升態勢。此外,2016年至2019年,公司淨利率更是從17.71%增至28.27&。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對於一家想做高端市場的醫療器械公司,研發投入多少直接決定競爭實力。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是10.18億和12.67億元,研發費用佔比分別達9.1%和9.2%,與國內同行相比處於較高水平。


三大業務齊頭並進 多個產品線國內排名第一

邁瑞醫療主要由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板塊構成,並擁有同行業中最全的產業線。由於每年在各板塊投入數億元科研投入,不斷推出高性價比高端產品,建立了強大銷售體系,邁瑞多個產品做到了國內市場第一名和全球前幾名,高端產品在國內成功打入北上廣的三甲醫院。

生命信息與技術板塊是邁瑞醫療的核心業務板塊,2018 年營收52.24 億元,佔總收入的38.10%,同比增長 23.33%。該板塊主要產品包括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燈塔床等。具體來看:(1)監護儀在中國和全球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國內外市佔率分別為45%和10%。(2)邁瑞在全球麻醉機市場佔比約10%,在中國市場佔比26%,為國產品牌第一位。目前德爾格和GE兩家國外品牌在國內佔比合計超過 50%,未來麻醉劑國產化替代將給邁瑞較大的市場機會。(3)2013 年邁瑞首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投放市場後,以超高性價比優勢打破了國外品牌長期壟斷的局面,搶佔了國內20%以上的市場份額。過去3年,邁瑞醫療除顫儀均複合增長率達50%以上,未來增長也十分可期。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體外診斷是公司第二大業務板塊且增長潛力最大,2018 年營業總收入46.25 億元, 同比增長 23.63%,佔總營收的33.63%。其中:(1)邁瑞血液細胞分析儀在2018年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排名第二,與排名第一的希森美康相差約10%,並在不斷的擠壓希森美康的高端市場空間。(2)邁瑞生化診斷(儀器+試劑)在2018年國內市場的佔有率為 8%-9%,排名國內前三,未來有望搶佔貝克曼和羅氏的高端市場份額。(3)化學發光是邁瑞體外診斷板塊未來最大的增長看點。近幾年,全球化學發光國內市場規模增速均超過 20%,國內增速更高。而現在國內化學發光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由羅氏、雅培等國外品牌壟斷,國產化率不到20%,未來進口替代的空間很大。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醫學影像是邁瑞第三大主營板塊,2018年營業總收入35.97億元,同比增長22.55%,其中彩超技術營收佔比90%。2018年邁瑞在中國超聲設備行業中排名第二,市佔率達到 19.40%,與第一名通用電氣十分接近。邁瑞自主研發的低端和中高端機型創造了多箇中國第一,高端產品已經與飛利浦和GE等外資龍頭競爭。2013年公司收購美國Zonare,推出的Resona系列高端產品成為邁瑞進軍三甲醫院的主力。


與國際同行相比到底貴不貴?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上市公司整體PE都很高,因此邁瑞與國內同行相比很難說明貴不貴。我們認為可以看看全球市場,與國外同行比比高低。

對此,我們在醫療器械行業網站Medical Design & Outsourcing發佈的《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百強榜》前50名中選取17家上市公司作為可比對象進行研究。通過統計數據可以發現:

第一,2018、2019年很多公司增速僅為個位數,增速超過20%的寥寥無幾,這與邁瑞醫療等國內醫療器械龍頭動輒20%以上的增長速度截然不同。可見,國外醫療器械行業已過了增長高峰。

第二,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的PE與營收增速相關性較高,且總體市盈率不低。例如美敦力、捷邁邦美、施樂輝、百特等營收增速不到5%,PE依然超過20倍,營收增速在5%-10%之間的丹納赫、史賽克等公司PE在30倍左右。雅培、直覺外科、瑞思邁、碧迪醫療等增速10%以上的公司PE在40-50倍之間。因此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如果邁瑞醫療能持續保持20%以上的營收增速,71倍左右的市盈率雖然較高,但似乎也說的過去。

第三,邁瑞醫療增速較高,但與市值差不多或更大的國外醫療器械公司相比,營收和利潤還是有較大差距。例如,百特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約是邁瑞的5倍和2.5倍。當邁瑞醫療達到百特等公司盈利水平的時候增速很可能會大幅下降,到那時也許會大殺估值。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未來十年市值增長空間到底有多大

我們以2019年邁瑞醫療7.71億美元淨利潤,20%以上的淨利潤增速,2020年3月6日461億美元市值為基數,對公司做了未來10年的一個簡單的市值測算。對於未來淨利潤增速,我們假設了4種情況;對於十年後PE假設,則參考全球醫療百強企業現有業績增速所對應的PE,略偏保守。

第一種:較為積極預期是國家加大醫療體系建設,國產化替代穩步推進且邁瑞能併購優質公司,那麼在未來10年或許可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對應2029年淨利潤47.73億元,假設2029年PE為45倍,對應估值為2147.85億美元,增長空間為3.66倍。

第二種:若前5年將繼續維持20%左右的增速,第5-10年平均增速放緩至15%,對應2029年淨利潤38.59億元,假設2029年PE為35倍-40倍,對應估值為1350億-1543億美元,增長空間為1.93-2.35倍。

第三種:若前3年平均增速20%,第4-7年增長15%,第7-10年增長10%,對應2029年淨利潤31億元,假設2029年PE為25-35倍,對應市值為775億-1085億美元,增長空間0.68-1.35倍。

第四種:假如公司未來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放緩速度加快,前5年平均增速15%,後5年增長10%,對應2029年淨利潤24.98億元,假設2029年PE為25-30倍,對應市值為749.4億-624億美元,增長空間0.35-0.63倍。

鏡鑑全球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未來十年還有多大空間?

由於醫療器械行業在我國還處於增長初期,近2年邁瑞醫療保持著20%以上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但考慮到利潤基數擴大和行業增速的放緩,我們的預期未來10年公司業績增長路徑更接近於第二和第三種,市值增長空間大概率在1倍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