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按理說安陽的古韻應該不難去尋覓。但真實體驗卻是“還是差一點”。

這個“差一點”,主要是指:整體性差一點、規模性差一點、觀賞性差一點。景點四散,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景點都比較小巧,逛一圈總是意猶未盡;缺乏有效開發,很多古建飽經風霜,底蘊有餘但美感不足。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安陽老城東南角 圖:古城甲

還好這兩年,老城改造的進度有所加快,安陽的古韻終於“初成整體、初具規模、初見美麗”了。一旦有了素材,自然少不了本欄目指定攝影師——小潘的身影。那麼今天小潘給大家帶來的組圖,就是《安陽的古韻》系列。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照片均是小潘在年前拍攝的,疫情爆發以來,他嚴格按照社區要求,基本不出門。那麼這也導致,在疫情結束前,本欄目可能會暫時休刊,畢竟巧“潘”難為無米之炊嘛。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倉巷街 圖:潘恆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後倉坑 圖:潘恆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湯陰岳廟西街(忠武街) 圖:潘恆

老實說,目前安陽的古城開發還處於初期階段,與湯陰相比也不佔優勢,更不用說和周邊的廣府古城、浚縣古城相比了。我們古城鄴話在近期推出了多篇與古城有關的文章,對安陽古城開發改造進行冷思考,並拋磚引玉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文後鏈接中閱讀,同時還可以通過後臺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湯陰嶽嶽飛廟 圖:潘恆

“古”和“新”,是一個既矛盾,又相輔相成的存在。很多地方的古韻其實是靠仿古的“新”烘托出來的,但是一味的去仿古,“古”反而會變味兒。小編認為,想要相輔相成,就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新建的這些建築,是要烘托真正的古建築的,景區也好、古街也罷,都要不忘自己的“初心”,可以有商業,但開發不要過度,去一個景區,吃了缽缽雞、烤麵筋、鐵板魷魚,然後又喝了杯奶茶,這在普通商業街都可以辦得到吧?而且還更便宜。

換個角度看安陽——安陽的古韻

湯陰岳廟街 圖:潘恆

但是話又說回來,小編並不排斥建造專門的仿古商業街或者仿古小鎮,這是商業開發的“風格”問題,但是這些街道或是建築,小編認為只能說有些“古代範兒”,但稱不上“古韻”。

小編並不希望“古韻”一詞成為之前“帥哥”“美女”那般爛大街,如果可以的話,就讓它繼續高規格、高標準下去,畢竟這個詞本身就是那麼的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