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打抱不平的都是好漢

話說這世間,總有許多不平之事。面對不平,你會怎麼做呢?

你敢站出來打抱不平嗎?世間大多人,都有明哲保身的觀念。面對不平,不敢吭聲的人,也不能太責怪他,因為你不是他,你不瞭解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每個人的能力大小、家庭情況都不一樣。

人一旦來到世間,就不只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與家人和親朋息息相關。

正義之心,大多人都會有的。世間不平之事太多,你要打抱不平,先得衡量自己有沒有這個條件和本事。因為壞人,大多是有勢力的,他們仗勢欺人,很多還是窮兇極惡之輩,搞不好,就將自個給搭了進去。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在清代著名短篇小說《聊齋志異》中,就寫了很多打抱不平的故事,其中有不少堪比梁山好漢的英雄。他們勇敢地與黑惡勢力鬥爭,有的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通過他們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黑暗本質。

在故事《崔猛》中,主角是一個嫉惡如仇的英雄人物崔猛,此人堪比武松魯智深,一見不平之事就出手,最後被抓入大牢,差點小命不保。《馬介甫》中的狐仙馬介甫,也是個喜歡管打抱不平好人。

這些英雄,大多都是武夫。因為打抱不平,更多時候要靠拳頭說話。

作為書生,敢打抱不平的很少。聊齋中的另一故事《張鴻漸》,就寫了一個打抱不平的秀才,最後還殺了人,3次離家在外流浪18年,還與一狐仙相好數年。最終歸來時,他的兒子都已經考上舉人了。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張秀才的3次逃亡之旅

清朝年間,盧龍縣一個讀書人被殘暴的縣令打死了。名士秀才張鴻漸心中不平,替人寫狀紙申冤。可最後,那些告狀的人全都被抓了起來。他妻子方氏說,相公你幫他們寫了狀紙,可能很快會來抓你,你趕緊逃吧!

方氏雖是婦道人家,但她對讀書人的秉性看得一清二楚,方氏說【大凡秀才做事,可以共勝,而不可以共敗:勝則人人貪天功,一敗則紛然瓦解,不能成聚】,她料定其他人被抓後,會把丈夫供出來。結果張秀才前腳剛逃走,衙役們就尋來了。

那個年代結婚早,張鴻漸當時才18歲,妻子方氏也差不多,方氏才剛生下兒子不久。丈夫離開,她就要獨自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可她為了丈夫的安全,沒有絲毫猶豫的勸他趕緊逃走,真是了不起的女人啊!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張鴻漸逃到陝西鳳翔縣,此時錢糧斷絕,來到一山中曠野,分外悽慘。這時他看見不遠有一戶人家,只好硬著頭皮去敲門。

後來這宅院的主人,大小姐舜華出現,安排好酒好菜招待他。

當晚,舜華來到張鴻漸的房間,欲要向他託付終身,張秀才說他已經有妻室了,可舜華並不在乎,二人就住在了一起。

此後,舜華每天拿出銀子給張鴻漸,讓他出去遊玩,並讓他晚點再回來。有一次張鴻漸回來早了,發現他住的地方竟是一片荒地,正驚駭的時候,突然出現在了屋內。後來舜華見隱瞞不住,就只好告訴張鴻漸她們都是狐仙。

張鴻漸和狐仙一塊住了三年,非常掛念家中的妻兒,就讓舜華送他回去。狐仙雖然不願,試探他後,明白他更愛妻子,於是把他送回了老家。

逃亡路上,撞上桃花運,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啊!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張鴻漸回家當晚,夫妻相逢非常激動。正在說話時,不妨屋外有個無賴某甲,聽見屋中的聲音前來敲門,要挾方氏欲佔她便宜。張鴻漸怒火中燒,提著菜刀出來,一氣之下,幾刀將這無賴砍死了。

張鴻漸雖然一介書生,但在這種事情上,他還是很霸氣的,別人上門欺負老婆了。自己就算拼命,也要保護心愛之人,失去理智,也實屬正常。用現在的話來說,也是屬於自衛,只是有點過當而已。

方氏大驚,出了人命這還了得,讓丈夫再次逃走,由她來頂罪。可是張鴻漸知道自己若逃,妻兒絕對是頂不住的。第二天,張鴻漸到衙門自首。不久被兩個差役押送上路,送到京城去審判。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半路遇到舜華,舜華裝作是張鴻漸的表妹,請他們喝酒,以給差役們籌備銀子相誘。這兩差役喝醉後,舜華騎著飛馬,帶著張鴻漸跑了。但到一處地方後,她把張鴻漸推下馬去,自個離開,無情的拋棄了張秀才。

蒲公寫這一段兒,實在有些難懂。或許是仙人更重因果吧,舜華與張鴻漸之間,就只有那三年的緣分,本來分開就是永別了。可她不忍看張鴻漸身死,半路將他解救了。他們雖不是夫妻,也是有情的枕邊人,終究無法釋懷。

張鴻漸就這樣到了太原,在太原他化名宮子遷,租房教書為生,一邊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家鄉的事。這樣過了十年,他才敢慢慢往老家摸回去。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回家後夫妻重逢,家中還多出一個兒媳婦,真讓人感慨萬千。可這時張鴻漸的兒子,正好外出參加鄉試,尚不知情況如何。兒媳婦做好一桌子酒菜,一家人正團聚吃飯時,聽到外面鬧哄哄的,來了一群人。

方氏大驚,以為是來抓張鴻漸的,連忙讓丈夫從後門逃走。張鴻漸第3次離家逃走後,才知這些人是來報喜的,原來他的兒子考中新科舉人了。方氏後悔無比,可張鴻漸已經逃遠,一時也找不回來了。

這事兒說來實在冤枉,但想想又很正常,張鴻漸畢竟是個殺人犯,心虛,一點風吹草動,都如驚弓之鳥一般。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張鴻漸逃到京城附近,在一個姓許的返鄉官員家中,教育他的小兒子。不久那許翁大兒中舉歸來,還帶回一個同科朋友。此人,正是張秀才的兒子。

父子相認後,抱頭痛哭,實在是催人淚下。

張鴻漸逃亡十八年,兒子竟然成了舉人,功勞最大的,是家裡有方氏這樣的賢妻啊!一個好的女人,是家中最重要的後盾。方氏在男人遭遇變故情況下,她獨守空房不離不棄,還把兒子培養成舉人,這其中不知吃了多少苦。

張鴻漸與兒子重逢後,向姓許的官員把這些年的事全部說了,那人敬重他的品德,立即寫信給京中御史,經過調查後,免除了張鴻漸的罪行。

父子辭別許家回到家中,全家人大團聚,終於過上了好日子。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正義在人間

這篇聊齋故事《張鴻漸》,是聊齋中少有的精彩篇章。不僅僅有著離奇的故事情節,更在於文中宣揚了正能量的思想。主要告訴我們以下四點:

1. 見義勇為是值得提倡的,有能力的人要勇於擔當,敢於打抱不平。

2. 見勢不妙,適當的退逃是可取的,並不可恥,因為生命很寶貴。

3. 夫妻恩愛,相互間的信任非常重要。為了對方,不顧自己性命的人,是值得託付終身的。

4. 正義在人間,早晚會到來。錯誤和冤屈,都會在時間長河中得到證明。

讀《聊齋志異之張鴻漸》,談談古代讀書人打抱不平與夫妻愛情

​張鴻漸這個人物,雖然最好的年華,都用在逃命之中。但他的逃亡之旅並不枯燥,特別是最初幾年,遇上了狐仙舜華,還過了幾年安逸日子。但就算這樣,他也沒有忘記家,忘記妻兒。

有人可能會指責他,說他不該揹著妻子與別的女人相好。但這事,我們要和現代區分開來,在那個年代,是可以一妻多妾的。舜華主動與他相好,張鴻漸本身,算不上什麼大錯。他回到家後,把舜華的事都原原本本告訴了妻子,從來沒有欺騙她,這樣特殊環境下的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

願天下有情人,都如張鴻漸夫妻一般恩愛,這樣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檻!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靜月山人),書評文章有部分情節引述自原著,解析文章精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