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收藏如今已成為文化和經濟投資的新熱點。在全民收藏熱的大背景下,古玩贗品市場也是風風火火,而“不打假”似乎成為圈子裡的“潛規則”。究竟是不想打假還是沒有辦法打假?當中有什麼隱情?

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近年來,我國收藏品市場繁榮,很多人或投資或收藏涉足玉器、陶瓷等藏品市場,就全國古玩古玩市場來說,贗品佔九成。低檔次的贗品大概一兩萬元,好點的要三萬元,高仿也得10多萬元以上。如今,古玩市場上多是仿品,雖然看上去古色古香,但實際上卻價值低劣。許多“文物”是小作坊批量生產出來的。河南、河北、陝西等省份,製假造假的不在少數。

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在古玩攤裡買到贗品,圈內稱之為“打眼”,就是說一個人沒有眼力。古玩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能因為買到贗品而退貨。而且,許多人買了贗品也不敢聲張,怕被別人笑話。

不打假是因為打不了假?

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既然古玩贗品在收藏市

場上如此氾濫,為何還呈紅火之勢?有藏家認為,賣家和拍賣公司都不用對藏品的真假負責,是當前古玩市場亂象叢生的最大原因。

此外,業內人士稱,現在拍賣行基本上都已經在拍賣條款中註明了“不保真”這一項。拍賣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規則,只要是拍賣行聲明不能保證拍品真偽,拍賣行就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前代仿品在當代是寶國內某知名專家說:“贗品分為低、中、高檔次,中高檔藝術品自身都具有技術品質,製作這些贗品的也是藝術家,並非普通工匠,人們可在甄別後適當收藏。現在很多收藏者都認為如果買不到真品,也可以買高仿品作為收藏。不能把高仿歸結為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商品。”


古玩市場為什麼“不打假”?

真正意義上的"贗品",是指製作精良的收藏品。比如宋朝仿周漢時期的藝術品,這些仿品在明清時候就很了不起。高仿並不代表水平低,這些贗品在前代是仿品,在當代是有藝術價值的工藝品,記載了現代仿製品可達到的水平,在未來就是古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