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人學智慧」他走馬上任,第一件事先做了這個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慾府君先人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世說新語·德行篇第一》

【譯文】陳仲舉的言行是當時讀書人的準則,是世人的楷模。他初次做官,就有讓國家政治清明的志向。他被委任為豫章太守,剛到任,就打聽著名隱居賢士徐孺子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說:“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您先進官署視事。”陳仲舉說:“周武王剛戰勝殷,就表彰商容,連休息也顧不上。我敬重賢人,不先進官署,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跟古人學智慧」他走馬上任,第一件事先做了這個

【易心說】

“陳仲舉禮賢”的故事,被《世說新語》放在了第一篇的開首,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禮賢,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充滿了智慧。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陳仲舉到任一方大員,反其道而行之,不先去官署辦公,而是先探訪當地大賢,用意其實是釋放了兩個信號:第一,通過此舉,太守大人必定在當地留下一個重賢的名聲,有利於團結更多賢才在身邊,創造有利於自己開展工作的輿論環境;第二,以身作則,給下屬營造一個愛賢重賢的氛圍。這並非僅為收買人心,更多的是體現一份尊重人才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