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前幾天看了一側新聞,新聞報道涼山州昭覺縣有序開展春耕生產,這倒是沒啥,大家都開始復工復產,疫情基本結束了,農村種地因為季節,也不能等,需要按照季節進行耕種各季作物,完了就影響一年的收入。

但看了新聞的配圖,我倒是覺得有點心酸的感覺:一牛,一梨,一個男孩,三個男人,構成了一幅農耕圖,一男人扶著木梨,一頭黃牛用力的拉著梨,前面三個人應該分為撒農家肥一個(用簸萁攥著),撒種子一個(籃子提著),和一個小男孩散化肥,這可能是全家男人出動來種地,婦女在家忙做飯。

我也是農村人,沂蒙山區的農民,我家也種了十幾畝地,記得以前的時候,我們那也是這種場景,春耕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地耕不了,啥莊家也無法播種,所以,過了年之後,趕緊趁地了水份適宜,地裡的土不幹也不溼的時候,正是犁地的好時間,地裡幹了,梨不動,地裡溼的的厲害,泥巴粘在梨上,下不來,無法耕地,所以說,種地不等人,等氣候,看來涼山州這地方適合耕種了,大家忙著耕地播種。

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但這種場景,早就埋在記憶裡了,十幾年前的事了,但現在看新聞,居然還有這種耕種的方式,感到比較意外,我從未去過他們這種地方,但我還是覺得太落後,不適應現在農業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經濟發展,就這樣種地,能不賠錢嗎?三個大人,如果外出務工,一天賺多少錢啊?就種這地,一畝收入會是多少啊?賣了糧食,除掉各種開支,還能剩嗎?

其實,種這種地,就適合農業機械化操作,使用機械化可以節省人力,操作快,也許就十幾分鍾就搞定。

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也許有人會問,這種地塊不適合機械,從照片看,這裡的地很平啊,為啥不能使用機械操作,使用機械操作,省時省力,節省勞動力,種這地,一個人就可以了,其實二位成年人可以外出打工賺錢或者搞第三產業等等,這樣就還有其他的收入,是不是比這強多了。其實,不光耕地機械化,就是澆水,打農藥,收割等等,都可以機械化進行,今年的山東,很多地方就是機械化操作,上面的犁地和下面的幾張照片,也是山東農村農業生產的照片。

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農業機械化,任重道遠

也許有些人會問:種十畝地不值當買這麼多機械去操作,光這些機械就需要很多錢,還不知道種多少年的地賺回來那,其實,我告訴你,這些機械你可以不買,你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一個電話就來了,這些機械集中在專門的搞機械化作業人員手裡,你不用買,也不用租,在你需要的時候,包括耕地,播種,澆水,收割等等時候,一個電話,自來有人給你完成。

農業操作機械化在發達地區早已推廣,看來在盆困地區實施還有一段時間,這就需要政府去引導,今年2020年,國家要求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所以,一些盆困地區更應該去推廣機械化種田,富餘勞動力外出賺錢,這也是脫貧的一種好的辦法。你們說那,歡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