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免費傳授保鮮術 香葉隔年嫩如初


易華:免費傳授保鮮術 香葉隔年嫩如初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截圖

疫情稍有緩解日,又到春茶上市時。

現年64歲的湖北省英山縣退休幹部易華,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免費傳授綠茶保鮮技術。

去年,在全國"兩會"提案的大力推動下,農業農村部於去年12月初,將綠茶保鮮技術列為國家行業標準計劃《綠茶貯藏技術規範》。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廣大茶農收入會受到一些損失,筆者受技術發明人的委託,將該技術無償向全國億萬茶農推廣,使其技術通過保鮮措施,達到保質增值的目的,讓廣大茶農朋友從中受益。

易華:免費傳授保鮮術 香葉隔年嫩如初

易華(右一)在茶園基地調研

10年前,易華髮明茶葉保鮮技術,獲省政府科技發明獎。但各地茶葉貯藏,至今仍各行其是。他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盼相關部門統一名優綠茶保鮮技術標準,減少因貯藏不當帶來的損失。

記者詢問,您的技術開價多少呢?他說,不要錢,免費。


童年孤苦 幸遇大愛


易華1954年出生,4個月後生母病逝。父親續絃。那是個吃不飽飯的年代,父親將他送給一個討飯的婦人。但討了6年飯,1960年,養母也去世了。

臨終前養母說你去湖北黃州,找一個叫易元普的人。才6歲,他邊要飯邊問路,半年後終於到了當時的黃州南湖農場,找到易元普,這才有了姓名:易華。

養父對易華視如己出,國營農場條件相對稍好,有飯吃,還有學校讓他念書。

1984年,易華從當時的黃岡師專畢業,分到英山三中教書。養父告誡他,是國家把你養大的,給你取名"華",是中華的華,你要報恩。


熱愛家鄉 關心建設


懷著養父的教誨,他關愛學生,也關心英山。30歲了仍無心婚戀,一有空就考察英山地質、土壤、農作物種植,跑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英山,寫成萬言調查報告呈給英山縣委,建議東河種藥材、西河種茶葉、南河搞養殖……

當時的縣委書記黃俊大為感動,縣委縣政府立即論證報告的可行性,還考察他本人。不久,將他調入縣委組織部工作。

這讓他更有抓手了。1995年派他任楊柳灣鎮科技副鎮長,他力主大面積種茶葉。

易華:免費傳授保鮮術 香葉隔年嫩如初

易華(右一)在傳授製茶技術


赤子忠心 苦心鑽研


但當時少有人願種茶葉,白天把政府發的茶苗種下,夜裡又去偷偷拔掉。

很久,才有人說實話,種茶不如種糧,種茶三五年才見效,春天採一點,6月就賣不動了,又易變質,才炒的茶,沒幾天就餿了。

哦,是這樣……他就去安徽黃山、浙江新昌、福建安溪考察,結果令他沮喪,全國都這樣!

他陷入沉思。當時多用罈子貯藏茶葉,壇口放木炭吸潮,也有人用開水瓶膽,都貯藏不多。他突然想,冰櫃能保鮮蔬果和肉類,也就能保鮮茶葉呀。

易華於是買5斤茶葉放進去冷凍,3個月後取出,黴了。

-18℃都長黴,還是烘焙過的!看來茶葉變質不光因溫度高,這涉及到乾溼度以及包裝材質。

又買5斤,用鋁箔袋裝,3個月後取出,受潮發黴好了,但茶香沒有了。

他就去武漢請教專家,被告知-18℃會破壞茶葉活性酶,酶凍死了,哪還有香味?回英山,又不知試驗多少次。至1997年初,終於找到秘訣:最佳乾溼度為93%至97%,最佳溫度為0℃至±5℃,必須用雙層鋁箔袋裝。


大獲成功 回饋鄉親


批量貯藏效果怎樣?他決定"以身試法"。

1998年,易華頂著家人壓力,籌資50萬元,在淡季向全縣收購名優綠茶,均價28元/斤,人們爭相賣茶給他,共1萬斤。他租下縣食品公司冷庫,設定保鮮參數貯藏。

秋季茶價漸漲,漲到100元/斤他才賣。明說是貯藏茶,不對味可退貨。但都葉嫩如初,人們瘋狂搶購。150元/斤時,他已賣5000斤了;360元/斤時,1萬斤存茶銷售一空。純賺120萬元!成功了!

但他並未從此改做商人。次年將技術無償教給茶農,全縣建起30多座冷庫。記者查閱2007年11月2日《黃岡日報》,證實英山躋身茶葉總產量全省第一、全國第三,就始於易華那次"以身試法"。報道稱,1981年英山烏雲山茶場人均收入170元,2007年2200多元;1997年英山名優茶產量1萬公斤,2006年90萬公斤。

2007年12月,易華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發明獎。

記者瞭解到,如今,英山全縣25.52萬畝茶園總產量2831萬公斤,產值20.76億元,列全國前茅。11個鄉鎮有10個成為茶葉專業鄉鎮,易華當年任科技副鎮長的楊柳灣鎮,已獲譽"大別山區茶葉第一鎮"。


保鮮標準 尚未統一


武漢崇仁路茶葉市場順口名茶店主李星辰對記者說,茶行貯藏都只知0℃至±5℃,其餘全憑各自經驗。李星辰入行12年,易華每年去,告訴他並非所有茶葉的保鮮適溫都是0℃至±5℃,譬如發酵茶要25℃、鐵觀音要-5℃等等。堆碼、滅菌、色香形味出了問題如何應對,他都無償指導。

有商戶稱,目前湖北茶業界關注的是品牌建設,貯藏只防黴變就行了;保鮮,等品牌起來了再考慮。

省農科院果茶研究所陳勳博士說,易華走在行業前面了,這跟湖北茶業發展的整體水平有關。並非所有茶葉都亟需保鮮,烏龍茶、白茶、黑茶就要求不高,主要是綠茶亟需保鮮。但綠茶佔湖北茶葉總量90%以上,總體講保鮮還是很必要的。但目前多為簡易操作,不夠精細和高標準。

易華很著急,說標準不統一,魚龍混雜,影響湖北茶業整體形象,消費者權益也受損,沒標準又無法打假。

 

 記者手記


 除了感佩,我們還該做點什麼

 記者採訪省知識產權局、省質監局,專家們都對易華大為感佩。

但國家相關行業技術標準,分強制型、提倡型,涉及消費者健康和社會安全的,必須強制執行;提倡型標準,建議發明家與企業對接,促成科技發明成果轉化;政府鼓勵創新、提倡高標準,不便強行推廣某一項該由市場決定的行業標準。

但易華的敬業精神、熱愛家鄉的赤誠,令人感佩!盼廣大茶商能提質競進,儘快將湖北茶業大省的水平整體提升到"強省"層級。

資料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網》《湖北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