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河北武安市朝陽溝村,據說是戲劇《朝陽溝》故事的創作原型地,值得一看。

去年10月6日,我和縱情山水群的朋友坐一輛大巴車直奔朝陽溝。下的車來,一眼望見山崖上一道白瀑,輕靈曼妙,“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往上看通到跌水巖”,似乎想努力證明,這裡的確就是戲劇中的朝陽溝。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細雨濛濛,一把把雨傘像盛開的花朵。雲霧迷漫,山峰若隱若現。人在長溝穿行,似乎徜徉於雲間。林木蓊鬱,清泉從石階上滿溢而下,形成清亮的一潭。紅旗招展,“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里”,“繩坡蛟核桃樹遮天蓋地,大青莊畜牧場牛羊成群”,熟悉的唱詞不時出現在路邊,給人想要哼唱的親切感。水潭一個連著一個,秋荷、噴泉,樹影兒一團一團。情泉前,兩條鯉魚石雕口吐泉水,銀環挑著水正想上山。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裡空氣好實在新鮮。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邊走邊看,在感慨朝陽溝的秀美時,有人起了爭論,說真正的朝陽溝不在這裡,而是河南登封市的大冶鄉曹村。當年楊蘭春在那裡體驗生活,那裡才是戲劇《朝陽溝》創作及劇中主要人物銀環和拴保的原型地。而邯鄲武安的朝陽溝,原名列江村,是楊蘭春的出生地,是為了紀念楊蘭春而改名朝陽溝的。他這麼一說,大家都有點掃興。其實,這兩個村莊都和戲劇《朝陽溝》有關,何必分什麼真和假呢?只要心有《朝陽溝》不就行了?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朝陽溝是一個小小的山村,紅色的石頭房高低錯落,在雨中乾淨而整潔。河水青青的流,鮮花豔豔的開。二大娘舊居與李支書舊居、銀環拴報舊居之間僅隔著一條公路,燈火相窺,雞犬相聞,該碰撞出多少故事來呢。村裡沒有居民,家家的門敞開著,安安靜靜的,等著遠方來的人。屋裡的陳設都差不多,方桌圈椅,桌鏡瓷缸,牆上掛著毛主席語錄,炕上鋪著粗布方格床單,疊著花面被。頗有年代感的陳設,勾起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栓保銀環舊居是村裡最氣派的一座四合院,紅石築基,青石砌牆,門前幾口黑甕,還堆放著一堆玉米。院子很大,地上鋪著石板,放著幾盆花。巧珍屋裡,有一架老式織布機,坑上放著一架紡車。銀環屋裡,牆上掛著宣傳畫,屋頂上吊著一個圓籃。看故事簡介才瞭解,1957年,在山東菏澤上高中的栓保和山東姑娘銀環是同學也是戀人,他們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放棄升大學、當演員的機會,一齊回到栓保老家朝陽溝參加農村建設,組織全村青年學習文化知識,傳授科學種養技術,帶領全體村民,修梯田,建水庫,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為朝陽溝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站在兩人的舊居里,彷彿能看到這一對年輕人全心投入鄉村建設的激情,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好久沒這麼放鬆了,追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穿起銀環的花衣藍褲,編兩個麻花辮,坐在炕上搖紡車,在織布機上織布,對著貼窗花的窗子發呆,在縫紉機前做衣服,又或者揹著軍挎包,在方鏡前照一照。好像又是那個蹦蹦跳跳的孩子了,童年的遙遠時光又回來了。搬著小凳子看電影,對那個銀幕上的銀環是何等的喜歡。

過朝陽溝生產隊,朝陽溝小學,我們去參觀楊蘭春展覽館。位置有點偏僻,不留心很難找到。幾間平房,一蓬野草,樸素低調,和普通民居沒什麼區別。屋內陳設,有楊蘭春生前的照片,用過的實物和圖片資料介紹。慢慢走,慢慢看,心中的敬仰一點點升騰燃燒。楊蘭春是二十世紀我國戲曲藝術界最有影響的藝術家之一,也是中國戲曲現代戲的奠基人。他編導的豫劇《朝陽溝》1958年在河南首演之後,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曾多次進京演出,1964年,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並親切接見了全體演員。誰能想到,這位“朝陽溝”之父因為家貧,只上過三年小學呢?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山村不大,一會功夫就轉完。時間尚早,我們四個人組成一個團,去村外爬山。山路寂寂,鋪滿飄零的黃葉,雨滴在樹枝上掛成一長串,再慢慢滴下來。順著一條小路走上去,就像一次探險。鳥鳴清幽,唱著太多的長歌短詞。馬茹子、狼眼刺拐、酸棗,都有一種尖銳的性格。黃白的野菊,在雜草中招搖,牽牛花將樹枝纏的蓬鬆而豐腴。總有花這麼開著,總有人這麼好著。一種踏實,一種溫情,一種徹底的放鬆。想起羅朗.古內爾說的一句話,大自然只對有心停下來傾聽的人展示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知青池面積很大,雨打水面,山和樹與影子連在一起,沒有一個鮮明的分界。秋風蕭瑟,次生林內霧氣四散,我的褲腿被草叢打溼,鞋子灌了水,腳板生涼,但這絲毫不妨礙我爬山的興致。古山寨短牆頹垣,亂石堆砌,有誰曾在這裡生活?簡陋的雞窩和豬舍,主人又是何人?山路上一串紅燈,給遊人增添了一點勇氣。仰頭看石壁,嶙峋聳立,如老人怒吼。低頭處,一叢樹靈芝層層綻放。對著蒼茫的山谷大喊一聲,喊出胸中濁氣,而一樹紅葉在雨中更顯鮮亮。草木,也是有靈魂的,帶著一顆素心,佔領山頭,先於人類到達這裡,比人類更接近生命的本意,它們是遺落在人間的謎語。在大自然中行走,嗅著淡淡的清香,一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春水的氣味,好想嚐嚐。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在聖母洞稍作休息,吃點零食,攢攢力氣。聖母站在高高的祭臺上,莊嚴而又慈悲。雨越來越大,我們也略顯緊張。小路溼滑,不自覺加緊了腳步。百畝松林松香陣陣,樹樹掩映,遠遠看去,就像《桃花源記》裡的那個山洞。辨別方向,我們急忙下山。路邊的水多了起來,跳躍著,水聲嘩嘩,像一條調皮的小白龍,在山澗奔騰。一塊巨石上,刻了一個紅色的“愛”字,這是對朝陽溝很好的註腳。那是銀環對拴保的愛,是青年對農村建設的愛,是劇作家對創作的愛,是我們對美麗朝陽溝的愛。只有一代代的建設者和奮鬥者,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朝陽溝,行攝楊蘭春筆下的農村故事,尋找銀環栓保的愛情戀歌


秋天的朝陽溝是清涼飽滿的,落雨紛紛,有一種簡單的明媚。每一個美好的瞬間都不能重現,我們唯有珍惜,珍惜每一次相遇,和每一次別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