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 全球資產萎靡 投資者該如何避險?

股市暴跌 全球資產萎靡 投資者該如何避險?

公司財報暗藏金礦,如何看懂財報發現價值窪地?點擊下方“專欄”領取超值好課,讓您5分鐘學會看財報,快速提升股票投資分析能力。

深度挖掘潛在投資機會, 關注巨豐投顧(ID:jfinfo)獲取更多精彩、有料的股市資訊。

​本文由巨豐投顧、騰訊新聞聯合出品。

3月的第二週,全球市場可以用血雨腥風來形容,尤其是美國股市二次熔斷,更是給脆弱的資本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不僅僅是股市,其他大類資產紛紛下挫,危機顯然已經來臨。儘管周內最後一天,全球寬鬆背景下各國各顯神通,歐洲股市迎來反彈,美股也出現報復性的反彈,但類似崩潰的下跌趨勢還是讓人對後市存在逐步的疑慮。

大類資產會不會持續大跌?

此次疫情,對國內的影響不言而喻,而全球也無一倖免。尤其是當前,全球聯動之下,一旦需求萎靡,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此前,IMF 預計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僅為3%,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速放緩至1.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放緩至3.9%。世貿組織將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1.2%,遠低於前期預測。如此,全球大類資產一段時期或難以獨善其身。

對於股市,A股出現持續性下跌的概率較低,在寬鬆環境以及政策和估值空間下,中期向好的趨勢不變。而港股方面,估值的優勢更為明顯,後期修復性行情概率更大,近期外資不斷南下,港股的配置價值逐步凸顯;但是對於歐美股市,尤其是美股,連續重挫之後,短期或迎來整理,但高估值下,一旦疫情持續發酵,仍有繼續下挫的可能。

債市方面,全球寬鬆政策頻出,投資者出逃股市而避險債市,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外匯方面,國內經濟穩定,疫情防控比較到位,當前核心資產具備吸引力,整體對人民幣構成利好,但有貶值的風險。而海外,歐洲資產風險還是比較大;大宗商品當中,除了黃金之外,在全球經濟下行週期下,仍有走弱的可能。

動盪之下 全球市場資金是如何流動的?

一週以來大家發現,儘管國內股市表現堅挺,但是外圍普遍走低,而外資流出超過400億。什麼意思,就是即便國內資產具備投資價值,但是全球風險之下,外資首先的選擇是避險。如果外圍市場繼續疲軟,此前持續強勢的外資依舊會選擇連續出逃。

所以,動盪之下,全球的資產首先是避險。從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對比來看,以2003年非典為例,2003年全年,新興市場的累計資金流入呈現上升趨勢,在疫情爆發的2月-7月期間,全球資金持續淨流出新興市場,而7月後,全球資金快速流入新興市場。反觀發達市場,2003年全年全球資金均為累計淨流出狀態。

這個和近期出逃的外資恰恰溫和,也就是說在此次疫情之中,全球資金或將從新興市場流出,而一旦疫情結束,又將重新迴流新興市場。不過,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此前很多時候,比如資產迴流美元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現在,人民幣具有更強的韌性,此次全球資金的流動可能會有所不同。另外,還需要關注的是,在疫情結束之後,我國進出口金額增速、利率及匯率的變化情況,這對於資金的流動將會是很大的參考意義。

面對危機 各國機構和投資者採取何種措施?

2月28日,土耳其基準股指早盤暴跌10%;土耳其監管當局發佈禁令,禁止市場在伊斯坦堡證交所做空股票;

3月9日,韓國KOPSI指數收跌4.19%;韓國財政部出臺政策,禁止做空過熱股票,為期10天,自3月11日起生效;

3月9日,印尼股市跌逾4%;印尼證交所制定交易熔斷和暫停規則,如果指數跌超5%,將熔斷30分鐘,自當日生效;

3月12日,西班牙IBEX35指數收跌14.61%;13日,西班牙市場監管機構要求禁止賣空69支股票;

3月12日,意大利富時指數收跌近17%;13日,意證券交易委員會宣佈禁止做空股票,自當日生效,適用於85只股票;

3月13日,泰國證交所主席表示,臨時調整賣空規則,措施將持續至6月底;

3月12日,英國富時100指數跌近11%;13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暫時禁止部分賣空工具和交易,包括禁止股票賣空;

3月13日,韓國將禁止股票賣空六個月,政策從3月16日起實施……

危機面前,各國已經在行動。而作為直接參與市場的投資者,也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但同樣是危機,對有些人是“危”,而有些人卻是“機”,因而應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危機面前,還是需要看各國具體的情況和基本面。在疫情爆發以及全球蔓延之際,國內機構和投資者更多的是逢低對國內資產進行了低吸,尤其是春節以來,公募基金等在指數波動過程中進行大量建倉和“囤貨”表現,而持續上萬億的成交額,也體現出國內股市投資的高度熱情。

但是國外機構和投資者不同。以美國為例,在疫情爆發之際,投資者和機構紛紛出逃股市,進入債市避險,而股市連續的暴跌和熔斷就是很好的佐證,長期國債利率將至歷史最低水平也是最好的體現。

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此次疫情全球蔓延勢頭超預期,當前美國等國家還處於疫情的初期,對全球資產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而這剛開始就已經導致美國股市出現了兩次歷史性的熔斷。所以,當前整體還不能小覷。無論是機構還是投資者,首先都應該以避險為前提,即便是看好國內資產,也依舊需要審慎配置。

未來該如何避險?

儘管此次黃金也出現的下跌,但是中短期看,黃金依舊是避險的主要聚集地。世界黃金協會此前發佈數據顯示,1月全球黃金ETF總持倉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按月增加2%,錄得31億美元(61噸)的淨流入,截至1月底,全球黃金ETF總持倉量增加61噸至2947噸。隨著全球疫情爆發和蔓延,預計全球投資者追買安全資產,繼續擁抱黃金的可能性會加大。

中長期看,股市或許是不錯的避險場所,尤其是A股市場。此次疫情,全球資本市場無一倖免,股市也遭遇了“不測”,全球多數市場出現較大幅度調整,A股也一定會遭受拖累。但是,國內股市受到外圍市場影響並不大,疫情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已經逐步減弱,伴隨著逆週期調節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球範圍估值優勢的體現,當前A股的投資價值也是避險資金可以考慮的去向之一。

當然,對於避險需求更高的投資者,不妨考慮手握現金流。畢竟,此次全球疫情超預期之下,全球資產整體隕落。而當前,國外疫情還處於爆發初期,一旦出現上升以及高潮,那麼全球資產仍有很大的考驗。預期猶豫不決,不如持有現金流,待風險偏好回升,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作者:郭一鳴 執業證書:A068061212000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A股連板股此起彼伏,如何精準把握機會?點擊下方“專欄”領取股市高手六大秘訣,讓您把握股市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