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峪村:一個古老藏寨的華麗轉身

編者按:去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中,我省有12個鄉村入選。這12個“最美鄉村”分別是:敦煌市月牙泉鎮月牙泉村、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村、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木耳鎮博峪村、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鎮天堂村、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鄉尕秀村、酒泉市敦煌市陽關鎮龍勒村、隴南市康縣長壩鎮花橋村、張掖市民樂縣民聯鎮東寨村、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曲奧鄉香告村、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毛寺村、張掖市臨澤縣板橋鎮紅溝村。為大力宣傳以上12個“最美鄉村”、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使“最美鄉村”成為帶動當地文化旅遊和鄉村產業發展的靚麗名片,促進農戶增收致富,本刊編輯部特策劃系列報道,讓相關“最美鄉村”陸續呈現在讀者面前。

博峪村:一個古老藏寨的華麗轉身

紅色文化基因

博峪村位於木耳鎮西南部,洮河南岸,卓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5公里,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小村寨。

“土司文化”在卓尼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幾百年間一位又一位優秀的土司在這片土地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中最為有名的要屬曾為中國工農紅軍做出全面支援的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而博裕村便是楊土司的故鄉。

據說,卓尼土司的始祖大約在唐朝末年率其家族和十六部落離開西藏,經過幾個世紀的輾轉遷徙,在元末明初由四川若爾蓋進入甘南的迭部地區。

在博裕村,“土司文化”與紅色革命向來是密不可分的。當年楊積慶土司為支援路經此地的長征紅軍,修棧道、放糧倉,做出了極大貢獻。後來軍閥統治者卻以此為罪名將楊土司與其大兒子殺害,這便是歷史上的“博裕事變”,也正因此,博裕村被稱為“紅色旅遊聖地”。

博裕村以土黃色、藏紅色和緗色為主的建築色調,凸顯了土司衙門遺址歷史背景及藏族歷史文化。這裡的“苫子房”是全藏區獨特的藏式建築風格。坐在“苫子房”裡,陽光透過木窗灑在長桌上,喝上一口八寶茶,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博峪村:一個古老藏寨的華麗轉身

卓尼縣作為藏傳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不僅興修了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寺廟,還編著了很多寶貴的藏傳佛教書籍。在博裕村,村裡處處可見五彩經幡,微風輕拂,似乎一遍又一遍誦讀著經文,庇佑著這一方靈秀之地。


打生態牌,吃旅遊飯

近年來,博峪村通過“旅遊+傳統農牧業+綠色農家樂服務業”的脫貧致富思路,初步實現了一產和三產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鄉村旅遊餐飲服務業已成為整個博峪村的主導產業。

博峪村地處通往國家4A級景區——大峪溝景區的必經之路,然而在很長時間裡,在這個風景如畫村子裡,老百姓過得並不富裕。

博峪村:一個古老藏寨的華麗轉身

2015年,甘南州發起全域旅遊無垃圾的“環境革命”,卓尼縣委、縣政府充分考慮博峪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引導群眾打生態牌、吃旅遊飯、走致富路。

按照鄉村旅遊的發展標準,博峪村對全村基礎設施條件進行完善,組織農牧民群眾赴陝西袁家村考察學習,赴定西參加農家樂服務管理經營培訓。藉助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博峪村開始打造以“農家樂”“藏家樂”鄉村旅遊景點、觀光休閒營地等為載體的旅遊產業。目前,博峪村已開辦農家樂60多家,大部分群眾不出村就在家門口掙錢。

博峪村:一個古老藏寨的華麗轉身

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博峪村為了實現生態宜居,結合生態文明小康村項目,體現自然生態、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對全村所有民房進行了民族特色化風貌改造,凸顯了藏族歷史文化。村黨支部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充分發揮好基層戰鬥堡壘作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一監督”“村民監督委員會”及“十戶聯防”制度。

近年來,博峪村在生態旅遊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整合土地資源,對耕地進行整合流轉,統一建成種植油菜花觀賞區和特色農產品採摘區,全力打造集餐飲、棋牌、休閒、遊樂、園林綠化和鄉村情調於一體的多功能休閒觀光田園綜合體,做好‘生態+產業+旅遊’的文章,延長產業鏈,加快推動農業與旅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