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科研與寫作,文科與理科科研有所不同

論文是科研成果的基本載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論文是研究成果的最終表述。就科研和寫作這兩者的關係而言,首先必須要從事科研活動,提高我們的科研素質,只有在科研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寫作,而科研和寫作是兩個既互相聯繫又互相區別的環節:首先要進行科研活動,科研活動有了成果以後再用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寫作的過程。

簡述科研與寫作,文科與理科科研有所不同

在達晉編譯看來,這裡應當指出,文科的科研和理科的科研是有所不同的:理科科研是一種科學活動,而文科科研是一種學術活動。因此,論文是一種學術成果。我們把作為科研成果的論文都稱為學術論文,以區別於其他論文。那麼,什麼是學術?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太容易回答。

以一種較為學術性的語言表述,學術是指系統化、專門化的知識,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學科化論證。因此,學術當然應當具有科學性,文科可以分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而且,在文科中所採用的科學這個詞,又顯然不同於自然科學。例如,在社會科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價值判斷,而自然科學則更多包含客觀描述。

不僅文科與理科科研的性質與形式有所不同,而且,文科與理科在科研與寫作的關係上也存在區別。理科的科研與寫作的關係是可以清晰地加以區分的。理科的科研就是在實驗室裡做實驗,在實驗做出成果、取得數據以後,再將實驗的成果以文字的方式予以表達形成論文。

對於理科來說,無科研則無寫作。因此,理科對科研是更為注重的,要求也比寫作更高。也就是說,理科科研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做實驗上,實驗做完以後,把實驗成果以一種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寫作過程是相對較為簡單的。甚至只要把實驗的數據和過程結論自然地記錄下來就可以,這是理科的特點。

簡述科研與寫作,文科與理科科研有所不同

然而,文科的科研和寫作的界限卻不是那麼清晰,這也是學習文科的同學會有的一個困惑。因為文科科研不像理科的實驗那樣具有物理性的直觀內容。對於一個理科學生來說,天天進實驗室就表明他在做科研。但對一個文科學生來說,什麼是科研?這種科研活動本身不具有直觀形態,往往不容易把握。

實際上,文科的科研是讀書、思考,甚至是旅行。文科科研是隨意的,自在的,不拘形式的。正是由於文科的科研活動具有這種散在性的特點,文科學生有時候會難以把握,以至於虛度光陰。這樣就出現了在沒有充分的科研活動基礎上進行論文寫作的情形,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優秀的論文。因此,對於一個文科學生來說,首先要去看書,要去思考,逐漸地積累知識,嵌入所在學科,進入一個與本學科的前賢對話的境界。

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的想法逐漸產生,然後再進行寫作。經過思考以後,在資料的基礎上提煉獨特的觀點。這一提煉過程,為寫作打開了最後的通道。因此,文科的閱讀書籍,資料收集,文獻梳理,觀點綜述這些所謂科研活動,都是為最後的寫作服務的,只不過是寫作的預備而已。

在文科中,這種科研活動和寫作活動又是可以互相促進,並且是交叉進行的。也就是說,在文科中並不像理科那樣把實驗做完,已經取得實驗成果,再進行寫作。而是在科研過程中就開始寫作活動,而且在寫作過程中,又同時從事著科研活動。寫作和科研這兩者是一種互相促進的關係,難分彼此。當然,在寫作之前肯定要有一定的科研基礎。然而,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科研完全做好以後再去從事寫作。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不斷地完善學術觀點。

簡述科研與寫作,文科與理科科研有所不同

一個學者從事科研的過程,都要用論文或者專著這樣的形式反映出來。不斷地進行科研,不斷地發表論文;然後,論文積累形成專著。論文以及不同階段的專著,都是學者在不同階段的學術研究成果的總結。通過學術成果可以把一個學者在科研活動中跋涉的過程,真實地呈現出來。不同時期的科研作品能夠反映一個學者的學術成長:從青澀到老道。即使是思路的曲折,觀點的修正,也能夠以其作品清晰地在這個學者的學術履歷上展示。所以,作為一個學者要不斷地科研,同時要不斷地寫作,要把兩者緊密的結合起來。

作為一個文科學者來說,寫作是極為重要的。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累積的過程,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當然,寫作只是科研成果表達的一種方式,除了寫作以外還有言說,也就是口頭語言的表達。像課堂的講課、會場的發言等,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方式,也能夠反映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只不過,對於學者來說,書面表達更為重要,一定要進行寫作,要有論文發表。

簡述科研與寫作,文科與理科科研有所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