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餘歡

賈平凹的散文集中記載了杭州一寺廟的門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為利乎,坐坐再去”。


人生數十載,百行百業,各謀其位,忙忙碌碌,何不停停歇歇,飲杯茶去,於生存中享片刻生活。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生活之趣,就是用漫長的時間做許多微小的事情,不必高級或奢華,只心之所向,人間煙火,自得其樂,亦足以。喝茶之後,再去修各自的業,為名為利,皆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閒適斷不可少。


茶席之上,小小天地,杯、盞、壺、則……逐一而置,豪氣豁達、精緻風雅,皆見君心。但這些於茶者而言,誠然普遍了些,倘若在茶席之上,連一方小小的蓋置也納入其中,至少此刻必是卸下生存的負擔,而樂在其中。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物是心的形化”,小小茶置,方寸大小,可有可無。然往往注意到細微處者,才是心之致歡者。此情於其主,或似烹茶於蔡襄,蔡襄為北宋著名茶學家,然其年歲大矣,不可再飲,他依舊每日烹茶,即便不飲卻不曾簡化任何一個過程,才不願辜負每個瞬間。


蔣勳說過一句話:美學的基本規則--無用的,才是美。一點無用和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而有用和無用,終究是自己的。過程如此,器具亦如此,雖不可為眾人所解,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唯獨心中歡喜。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蓋置,雖名有奇怪,但也形容貼切,為放置蓋子的地方,是日本茶道具中的一種,日本茶道以禪為宗,強調“清寂”,故不少茶道具呈現古樸自然之韻味,蓋置亦然,小小一物,盡顯風雅。蓋置最早由日本茶道引入臺灣,而後在我國傳開,取材與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花木然®“伺趣”茶壺蓋置,結合現代化家居的造物理念與茶人多樣化的個性需求,精心設計四個不同的款式。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精選黃楊木與紫光檀拼搭製成,兩種原木在榫卯技藝之下有了融合的可能,讓執著於原木的花木然僅在原木色的基礎上就能作出了極簡的色彩搭配。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這樣一遭的心機設計不僅可以打造出極致的視覺美感,更可提升長久耐用的內在品質。


雖然蓋置本是為保持壺蓋及茶席的清潔而設置,但你若有閒情,亦可當作獨立的工藝品和收藏用品,置於手上把玩,隨著使用時間,其表面的色澤也會增添歲月的沉澱感,神秘而迷人。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器要穩,心要定,壺有壺承,杯有杯託,則有則枕,蓋有蓋置,各有依託,才能各自安穩。


蓋置很小,小到盈盈一寸,小到少有人知,小到可有可無,然而在茶席的天地間,小小的蓋置卻起到了點睛之妙用。


在壺與杯之間,蓋置的出現,就如同空谷中的一株幽蘭,煢煢孑立,幽光迷人。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小器·餘歡

花木然®伺趣茶壺蓋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