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一位山東籍的語文老師,為學生朗讀了一首題為《臥春》的陸游的古詩,要求學生聽寫出來。

語文老師朗讀如下:

《臥春》

暗梅幽聞花,臥枝傷恨底,

遙聞臥似水,易透達春綠,

岸似綠,岸似透綠。

有位學生聽寫如下:

《我蠢》

俺沒有文化,我智商很低,

要問我是誰,一頭大蠢驢。

俺是驢,俺是頭驢。

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這樣的聽寫勢必會讓人忍俊不禁,不是有意的,卻也莫名的戳中笑點。

是孩子太聰明瞭故意調皮寫的,還是孩子聽到的浮現在他腦海裡的就是這樣的字句呢?


小成在廁所裡碰見錢老師,小成要洗手,錢老師也要洗手。

小成說:「老師,請你先死。」

錢老師知道小成發音錯了,把洗(x)說成了死(s),希望小成自己發現錯誤,就說:「我不死。」

沒想到小成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竟然接著問:「你為什麼不死?」

錢老師說:「我不想死。小成,你怎麼還沒發現,你把洗手的『洗』說錯了,說成死亡的『死』了。」

這雖然是一則幽默的小故事,我們卻也不能不引以為戒。


我們知道,發音不準有時是因為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因語速加快容易把一些發音字母混淆了

比如f和h

下班家中有急事,得趕回家的時候,出電梯偶遇同事請吃飯

拒絕的時候,邊跑邊說我要"回(fui)"家了。然而我們經常沒意識到,是的發音發錯了。

久而久之,這個“肥”家便也成了口頭禪

成年人的主觀意識相對來說比較強,想要把音標說標準不難,只要在溝通交流的時候稍加註意,便也很容易就糾正過來。

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但是,如果發音不準放在孩子身上,長期下來,你還覺得沒關係,沒有去糾正他的發音習慣,而是覺得長大了就會好的,那就有可能使他錯過最佳矯正時期,從而使他產生自卑,不愛跟外界溝通交流。

一位二年級新來老師在批閱學生考卷的時候

驚奇的發現,在看詞寫拼音的題目上

有一位同學對d跟t;g跟k完全都寫反了

她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在一年級的時候按理應該是都已經學會的

所以第二天她單獨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

寫出了幾個簡單的字,讓他單獨拼出來聽一下

結果,發現不是學生不會,而是學生髮音完全發錯了

所以在寫拼音的時候,完全按著他的發音來寫了

導致那道明明會的題目,最後被扣了五六分。

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後來老師跟學生相處時間長了,卻慢慢發現,這個學生總是自己一個人坐著

下課間也不愛跟同學一起玩,似乎也不怎麼愛笑。

一天老師把學生又單獨叫到辦公室

問:“你為什麼不喜歡笑呢?”

他開始低著頭,扯著衣襟,什麼也不說

老師後來摸摸他的頭,跟他說,沒關係的,雖然我是你的老師,我也想跟你做朋友,隨後從抽屜拿了一顆棒棒糖給他。

說道:“你好,朋友”

這個學生一臉驚訝的,看著棒棒糖就笑了。

他開口說:“因為我總是一個人,沒什麼事可以讓我笑啊。”

老師心裡咯噔了一下,二年級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隨後繼續問:“怎麼會是自己一個人呢?在家裡有爸爸媽媽呀,在學校下課了你可以跟同學玩呀”

他說:“爸爸媽媽總是沒空,回家了就是叫我做作業,做完睡覺,然後他們都各自在忙。學校的同學也不喜歡跟我玩,笑我說話他們聽不懂,所以我也不喜歡跟他們一起玩。”

好像一切便都得到了答案一樣。

最後老師還是摸了摸頭,想跟他說什麼來著,卻又收住了,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開導的,便叫他回教室了,然後拿起手機給學生的媽媽打了一通電話。

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是的,發音不準已經成為孩子的一個說話習慣了,不可能一時半會就能糾正過來的

想要改正孩子的發音習慣這也不單單是靠學校老師的教學,往往父母才是幫助孩子改正發音的重要角色。

所以當我們認知到孩子的發音並未生理缺陷造成的,而是由於平常在學說話的時候,因對外界認知不夠導致的。

那作為父母是很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對孩子的發音不準進行矯正的。

別再一味的覺得孩子長大了,什麼都會好的,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那麼如何來矯正孩子的發音呢?以下幾個小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01、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孩子剛開始呀呀學語的時候,建議只用一種語言和孩子交流。我們經常見到的是,孩子的爸爸媽媽教普通話,爺爺奶奶教方言。孩子在初學時期,他的語言系統尚未能分辨,如果兩種語言同時灌輸的話,對他來說,這並不是多麼好的交流方式,反而他學得也並不精準,在發音時容易帶有地方腔調。

02、父母要有意識地矯正孩子的發音

別再用等長大了自然就會好,這樣的話語來安慰自己,給自己找藉口了。孩子的發音一旦成為一種習慣,在他的成長道路上,比其他小孩走的路都還要難走,還要曲折。所以當父母發現自己孩子發音不準了,一定要先分析找出發音不準的因素,並且“對症下藥”。撇開專業的醫學角度矯正,我們在教孩子發音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看成人的口型(唇形、舌位),必要時可以把孩子的手放到說話人的嘴邊或喉部,讓孩子感覺說話時的氣流或喉部的振動。

03、通過各種靈活的方法糾正孩子的發音

可以通過玩遊戲比如唱兒歌,學繞口令,表現優秀的可以得到獎勵來增加孩子的興趣。家長既要在生活中注意隨時糾正孩子的發音,但也要適度,不能為了一個詞,不顧當時的客觀情況,一味要求孩子發音正確,從而影響了孩子與別人的語言交流,甚至使孩子對說話有一種恐懼感。


糾正孩子不正確的發音,是一項困難而複雜的事情。父母要有耐心與信心,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急躁、不耐煩的情緒。多聽、多說正確的語音是矯正發音的關鍵。

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也有遇到因為發音不準而發生不愉快的經歷呢?父母們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父母必修課#喜歡就關注@黃夫人的育兒經,一起成為剛剛好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