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五嶽之西嶽,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2014年8月華山門票(套票,含西嶽廟、仙峪)180元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名字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但都與華山山峰像一朵蓮花分不開。遠望主峰狀如金元寶,周邊環繞幾座小山遠望形似蓮荷,稱“花山”。《水經·渭水注》:“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古“花”、“華”通用,故名。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地處黃河中游流域,與黃河一起孕育了中華民族。學者考證,古代華夏文明主要聚集在以華山為中心的方圓500千米範圍內,中華、華夏之“華”藉以華山而名(章太炎),成為華夏文明發源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早在秦始皇就首祭華山,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皇帝也只是“望祭”而已。唐玄宗時,“玄宗乙酉歲生,以華嶽當本命”(酉當西,“本命”由此而來)。唐天寶九年(750年)群臣請奏封禪西嶽。唐玄宗命人開鑿了華山路,設立壇場,那是的“路”就是些登山的石窩窩。明清時期,隨著朝廷對華山神祭祀次數增多,整修華山道路有了大的舉動。直到1998年還開鑿了部分登山複道以保證遊人安全上下,並且已經修建了東、西兩條索道。

“自古華山一條路”就是唐代修鑿,華山峪的玉泉院是它的起點,全長12.5公里,9567個臺階,覽三全景,讓你領略迷人的風光山色,誘人的驚險神道。

華山峪玉泉院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我從峪口石牌坊起步,這裡海拔400多米,走的是傳統線路,從山下至山上的登山路線為:玉泉院—五里關—莎蘿坪—毛女洞—青柯坪—迴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北峰—擦耳崖—蒼龍嶺—五雲峰—金鎖關。到達金鎖關後,可上中峰遊覽,並以環線遊覽東、西、南三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起步一直走了一段長路,感覺是一段很長的緩坡,除了些石刻、道觀外風景也不多,關鍵是,人還不多。然後開始有了階梯,意味著要開始登山了。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第一關(五里關)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登華山的第一座“關隘”,位於山峪5裡處,是華山的第一個關口。此關西為絕壁高山,東為河道深澗,實為地質崩塌遺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進入關門後,可以觀賞許多人文自然景觀。

(桃林道院)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關內石刻“桃林”,相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描寫的“世外桃源”便是出自於這裡。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希夷峽、莎蘿坪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陳摶,華山隱士,從唐到宋,活了118歲。陳摶隱居華山,學得鎖鼻術(即睡功),主張以睡眠休養生息,時常一眠數日,能一睡三年不起,人稱睡仙。宋太宗趙光義賜他“希夷先生”。“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老子》),言其虛寂玄妙。

石門上行一公里,因坪上有陳摶手植莎蘿樹而得名莎蘿坪,為入華山峪第一塊山間坪地。

毛女洞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傳秦時宮女玉姜為躲避宮人陪葬之難,逃匿華山。她食松柏葉,飲山泉水,久之體生綠毛,遂呼為毛女仙姑。毛女所棲石穴稱為毛女洞,其峰為毛女峰。

青柯坪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位於華山峪盡頭響水石南,蓮花峰(西峰)下,因坪上草木茂盛、古樹交柯得名。坪地廣闊,壑靜谷幽,宛如仙境,故稱小蓬萊。坪上有東西道院,東道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供奉九天玄女,又稱九天宮。玄女為上古神女,曾助黃帝大破蚩尤。

過了東道院,沿石階行約1公里,有一處懸崖絕壁上篆刻“迴心石”三個大字。此處地勢險要,然而再往上走,山勢只會愈加險惡,似在提醒遊人考慮是否還要向上攀爬。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千尺幢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千尺幢”打通是在漢代。這是一條峭壁上的大裂縫,陷在兩旁的巨石之間。往上看一線天,往下望如深淵。370餘級臺階,70度坡度,每級臺階的寬度不過三分之一的腳掌,腳只能橫著踩。“千尺幢”頂端有僅容一人的石洞,當遊人爬上最後一級石階時,便從洞中鑽出,故此洞名“天井”。倘若把“井口”用鐵蓋蓋住,通往華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稱之為“太華咽喉”。1949年國民黨殘匪韓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塊鐵蓋,企圖固守華山,後來才有了“智取華山”的故事。1985年在千尺幢北邊又鑿了一個複道,使遊人上下的安全係數大增。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百尺峽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往上爬”。上完了千尺幢,眼前這段高46米,石階91級的險道就是百尺峽了,也叫“百丈崖”。看得出來,以前是鑿的石窩窩,現在已經是石砌過了,比較安全。

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此石懸著的心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此處卡著的兩塊石頭,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無恙,所以這顆石頭也被稱之為“平心石”。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老君犁溝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過了千尺幢、百尺峽,來到登北峰的最後難關。相傳這裡原來沒有路,是太上老君駕著青牛用鐵犁開的,狀恰似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名“老君犁溝”。

其實犁溝是山水長期沖蝕形成的。傳說道教祖師李耳曾到過這裡,是老君離開塵世的地方,即“離垢”,所以摩崖上刻著“離垢”二字。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現在已在犁溝的右上方鑿成271個石級,兩旁鐵鏈下垂,行走較為安全。

猢猻愁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老君犁溝石級的盡頭便是“猢猻愁”。因其垂直掛壁,連猴子攀援時都要發愁而得名,過了猢猻愁就能到達華山的北峰了。

北峰(雲臺峰)

過了老君犁溝就到了華山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臺,因此又名雲臺峰。北峰海拔1614.7米,為五峰最低,但它是登臨其它四峰的要衝。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北峰上通中、南、東、西四峰,是遊客歷險後理想的休息場所,而且是觀賞山巔之勝的最佳之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絕頂處建有真武廟,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北峰有平臺,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的好地方。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北峰的東壁。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北峰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臺、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如今每年的農曆三月期間,華山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山廟會,三月十五日是朝山盛會日,這一天西嶽廟將舉行盛大的拜岳大典。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1949年6月,解放軍由華山山民王銀生引路,於黃甫峪攀上華山北峰,消滅了國民黨百餘人殘部,創造了“神兵飛越天險,英雄智取華山”的奇蹟,後拍成電影《智取華山》。北峰建有紀念碑亭。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擦耳崖、蒼龍嶺、五雲峰、金鎖關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擦耳崖東臨深壑,西傍花崗岩絕壁,昔日寬僅可容足,行人到此須臉貼崖壁,擦耳而行,故名。擦耳崖實為花崗岩節理面,現已整修過道路。

過狹長陡峭的擦耳巖,可到達“上天梯”。一崖如巨石矗立,四周無依,石階幾乎接近90度。因為上邊是日月崖而得名上天梯。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1985年此處新開闢了一條複道,減少了遊人的等待時間。這裡雖然險,但只有丈餘高,所以不僅不覺險峻,反而增加了遊覽的情趣。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日月崖崖上有兩個紅白圓形石紋,與日月相似,故此得名日月崖。

蒼龍嶺因嶺脊青黑,蜿蜓盤旋,似蒼龍騰空而起得名。是華山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之一。長約百餘米,寬不足三尺,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中突旁收,絕壑千尺,如履薄刃。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韓退之投書處

唐憲宗年間,韓愈(字退之)因諫阻迎佛骨一事,被貶為潮州刺使。宋時廣東潮州不過遠離京師的一個偏僻小地。時值初冬,韓愈騎馬東南來到華山。韓老夫子登華山,吟詩作誦,以解抑鬱之悶。當他下了金鎖關,來到五雲峰,走到“蒼龍嶺”往下一看,石峰上下垂,嶺背只一刃,左右壑萬丈,無風石欲墜,他不由得目瞪口呆,一步也不敢邁了。華山的登山道是唐時才開鑿的,蒼龍嶺上也不過鑿了幾個石頭窩窩,沒有像現在這樣鑿石為階,設置護欄。韓老夫子腿顫心怯,不敢邁步,急得他放聲大哭。哭著哭著,他就寫了一紙求救書,綁上石塊,扔下山去,被山下采藥者發現,這才把他救下了山。當然,如今的道路是很安全的。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金鎖關是建在東、西、南三峰口的一座城樓式石拱門,是五雲峰進入主峰的咽喉要到。鎖關後則無路可通,所以又稱通天門。道家認為,華嶽為仙鄉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所以有“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的說法。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雲梯號稱華山第三險,與天梯相似,不過更高,更陡,高十餘米,基本接近90度,臺階更窄,也就半支腳的寬度,三條懸索,梯子掛在雲端。爬雲梯須用手抓鐵鏈,發力,才能往上爬,如同雲駕霧。爬上雲梯就到了東峰,這是通往東峰觀日出的一條捷徑,並非必經之路。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中峰(玉女峰)、東峰(朝陽峰)

過了通天門就是中峰,也叫玉女峰。海拔2037.8米,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賞華山日出的最佳場所,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東峰由一主三僕四個峰頭組成,朝陽臺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臺偏南。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中峰又獨稱為玉女峰都是名稱上的混亂。

玉女,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女兒弄玉,擅長吹笙,自成音律,聲宛如鳳鳴。一天夜裡,弄玉在鳳樓吹笙,遠處飄來洞簫聲,餘音繞樑,為“吹簫引鳳”。吹簫人自稱是華山明星崖蕭史。弄玉拋棄榮華富貴,與蕭史同來華山隱居,笙簫和鳴,鑿洞成婚,結為連理,玉女峰由此得名。中峰有玉女祠,他們鑿洞成婚處即“天下第一洞房”,不過是現代人的庸俗之作。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東峰有景觀數十餘處,位於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風剝雨蝕造化出的手掌形天然石紋,高數十米,五指分明,形象逼真,人稱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巨靈神開山導河,解山下黎民水患之苦的故事就源於此。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東峰清虛洞前有一孤峰,峰頂建有鐵瓦亭一座,鐵棋一枰。相傳漢武帝時,衛叔卿修道於華山,武帝命使臣及其子到華山去召還,見叔卿與幾個人博戲於石上,因而得名“博臺”。另有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曾在這裡和陳摶以華山為賭下棋,棋敗,將華山輸給了陳摶,亭遂得名“下棋亭”或“賭棋亭”。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是從東峰到下棋亭必經的一段絕壁險道即“鷂子翻身”。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鷂子翻身被稱為華山第二險。其路鑿於上凸下凹的倒坎。下看只見寒索垂於凌空,不見路徑。崖高十餘丈,遊客到了這裡需手攀鐵索腳踩石窩,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稱鷂子翻身。

楊公塔

1931年陰曆五月,楊虎城將軍協同顧祝同、陳繼承、上官雲相等國民黨將軍登臨華山後,對華山美景讚口不絕。楊母聽後對遊華山深感興趣,但畢竟年事已高。於是楊虎城整修山路,同年秋後陪母登臨華山,又於東、西二峰各建塔一座,稱“楊公塔”。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神龜探海

美女越過鎖鏈“駕龜渡海”,身上是綁著安全繩的。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在從東峰到南峰還有“避詔崖”。傳說道士陳摶為躲避皇帝徵召曾避居此處的山洞中。另一處絕壁千丈不見底的長空棧道,是華山險中“第一險”。最初由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高道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萬仞絕壁上鑲嵌鐵釘,搭木椽而築。現在有安全繩掛鎖,屬於另收費項目。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南峰(落雁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南峰,華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古人稱“華山元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傳說北歸大雁飛過華山的時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峰頂有水,名曰仰天池。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松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松檜峰因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松檜峰。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明代建造。

西峰(蓮花峰)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東西兩側狀如蓮花,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海拔2082米。西峰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峰頂翠雲宮又名聖母宮。宮內供奉三聖母像。神話故事《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出三聖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傳說揚州秀才劉彥昌赴長安趕考,路過華山,遇見了仙女三聖母,結為良緣,生下兒子沉香。三聖母之兄二郎神楊戩認為,妹妹仙人下凡破壞了天規,率天兵天將趕走劉彥昌,並把三聖母壓在蓮花峰下。沉香被靈芝大仙救出交給劉彥昌撫養。沉香長大成人,父親備說其事,沉香決心救母。後沉香投師霹靂大仙,藝成之後,他持天賜寶斧,戰勝舅舅二郎神,劈開西峰,救出了母親,一家人終於團聚。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像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至此,從華山峪玉泉院登山,覽遍五峰開始尋覓下山路徑。本不想走回頭路的,想體驗一下“智取華山”的線路。可惜,因為下雨有些塌方,此路不通行。放棄坐纜車下山,只好原路返回。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8:57自牌坊登山起,到下山到達登山售票處19:23,歷時10個半小時。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Tips

遊華山可以選擇攀登和坐索道。攀登者有的選擇夜晚攀登,這樣可以“不覺其險”,早晨看日出後下山。夜晚沿途線路有燈光,自己要備好頭燈。這也是為什麼白天看登山的人不多,山上看卻都是人的原因。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下的食宿還是比較方便。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我個人登山只帶一包,一便攜數碼,不帶飲食。早晨注意填飽肚子,油條油餅之類比較耐飢餓,山上兩瓶啤酒補充水分和體力,10幾個小時一路沒有坐下休息,所以要有體力支撐。個人要根據自己情況安排線路。

一日登華山,盡覽“奇險天下第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