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Aion LX作為廣汽新能源Aion系列的第二款車型,也是目前產品序列中的旗艦車型,憑藉突破600km(NEDC工況)的續航表現,自上市之日就獲得了大量用戶的關注。

除此之外,它也是基於GEP 2.0專用純電平臺的第二款車型,同樣搭載廣汽新能源AI 2.0系統的產品。

再加上廣汽新能源首款車型Aion S從2019年4月上市,到全年累計銷量32126輛,穩居自主品牌緊湊型新能源車銷量排行第三,都讓我對廣汽新能源和這臺Aion LX滿懷期待。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今天我們不去聊平臺,不去聊聽上去高大上的名詞,從實用、便利性等角度來看看Aion LX表現如何。

豪華感十足、系統便利性有待提升

近年來,汽車行業“四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尤其是智能化和網聯化,不僅是產業發展的趨勢,更是消費者的訴求。

而新能源汽車更是“四化”升級過程中的先行者,廣汽集團雖有多年的造車經驗,但從Aion LX這臺車上還能看到“新勢力”的造車理念和對於技術、設計的大膽嘗試。

從Aion S到Aion LX,甚至於廣汽集團的高端燃油車上,雙12.3英寸屏幕的設計已然成為了廣汽的家族式內飾設計風格。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加上Aion LX旗艦車型的定位和售價,車廂內的用料也都是皮質和反毛皮質包裹,豪華感和科技感十足。中控臺採用圓滑的線條來勾勒造型,看著飽滿,同時層次感分明。

Aion LX12.3英寸中控屏整塊屏幕微微向主駕側偏轉了12°,採用了冷彎工藝打造,造型非常搶眼,同時更方便駕駛員讀取信息或對其進行操控。

屏幕畫面精細度較高,再加上UI設計非常漂亮,顏色配比也不浮誇,屏幕能夠很好地融入中控臺中,整體感很強。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主界面最左側為“返回”、“主界面”、“菜單”三個按鍵集成的DOCK欄,設置在離駕駛員最近的左側的位置便於操作,這點是要給好評的。下方兩側是空調控制區域,由於是分區的空調,所以控制按鍵也佈局在了離駕駛員和副駕位置最近的地方,使用起來很順手。

屏幕亮度調節、聲音調節、熱點、藍牙等功能被設置在了頂部的下拉菜單中,操作方式與智能手機相似,同時還集成了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開關。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視野中間是卡片式設計的功能頁,用戶可以根據所需自定義顯示信息及順序。基於此屏幕上可顯示的信息量一下增加了不少,且能夠作為快捷鍵使用,這點也是要給好評的。

視野右側可顯示導航信息,且顯示信息很豐富,日常使用幾乎不用單獨再打開導航界面。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而系統的不足也比較明顯,第一點是系統學習成本比較高,有些功能設置隱藏比較深。

比如,播放手機中的音頻時,我們需要先連接藍牙,這步通過下拉菜單中的藍牙控制按鍵就能實現,比較方便。

但是在切換音源過程中,我足足找了5分鐘,這個功能被集成在了QQ音樂APP中,且是在本地音樂的界面下,這種操作邏輯我實在不敢苟同。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此外,Aion LX車機系統還有一點讓我感覺“不智能”,在於可自定義下載的APP幾乎沒有,應用商店內並沒有第三方軟件支持安裝,僅有兩款官方應用。

在我看來,現階段每個APP的功能相對垂直,尤其是內容類APP,這就好像我們的手機中聽音頻的軟件可能就會有三四款,各個APP負責不同領域的內容及不同內容的版權分佈,才能讓我們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用戶體驗。

而在車機系統上,相對封閉的軟件管理,就會讓我們的體驗受到影響。可提供第三方應用不僅是為了凸顯系統優化程度,更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不同習慣,這是智能化車機優化產品體驗的方向。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第三點不足是在於語音交互系統。基於騰訊車聯打造的車機系統,在語音控制的功能性上自然是不成問題的,像是控制車窗、天窗、自然語言的識別轉化都沒有問題,例如並不需要死板地說出將空調溫度調低一度,只需說“我有點熱”即可降低空調溫度。

但問題在於語音識別的精準程度,相比於同級別車機系統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我在視頻中說“我有點冷”,系統卻識別成了“我有點熱”,識別精準度還有待提升。



視線來到儀表盤,Aion LX提供了3種主題界面(主題顏色跟隨駕駛模式變化)。

使用下來三種主題不論是UI設計營造的科技感,還是顯示信息的豐富程度,表現都非常不錯。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綜合來講,Aion LX的車內設計、車機系統的UI設計以及系統的清晰度,我都是非常肯定的。

但是在人機交互的便利性和對於具體功能點的表現上還是有著不小的進步空間的。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續航表現可圈可點

除了追求智能化,對於看好或關注Aion LX的朋友,最關心的一定是這臺車的巡航表現,畢竟現在市面上NEDC工況續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車型還是少數,而Aion LX正是其中一臺。

先來交代一下這臺Aion LX電池系統的基本信息,目前Aion LX全系搭載的都是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池容量方面60款(NEDC工況續航里程503km)為70 kWh,70款(NEDC工況續航里程520km)為73 kWh。

80款(NEDC工況續航里程650km)、80D款和80D Max款(NEDC工況續航里程600km)的電池容量均為93 kWh。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此次我們的測試車輛,為80D的版本。我將駕駛它在市區內(不上環路)和高速公路兩種工況下行駛,以便清晰地看出這臺Aion LX在不同工況下的電耗表現。

首先來看看在市區工況下的續航表現。

在續航測試開始前,此時我將小計里程清零。在北京市區內駕駛了近2個小時(室外問題10度左右),小里程顯示行駛了46公里,此時剩餘續航里程為457公里。

此段道路測試,總里程為46公里,我在工作日的晚高峰出發(受疫情影響,路況平時好很多),工況基本上是95%通暢、5%擁堵。

車輛駕駛模式為ECO模式,未開啟I-Pedal(單踏板模式),空調溫度為23~25度、風量為第1檔(最小),載人一員,基本上是為大家完全模擬了早高峰上班通勤的情況。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實際的表現為,我在出發時候清零了小計里程,表顯剩餘續航里程為520公里,行駛了46公里之後,表顯剩餘續航里程為457公里。

也就是說,這臺車實際行駛46公里,掉了63公里的續航里程,掉電比例(實際行駛里程:消耗續航里程)達到了1:1.36左右的水平。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對於這種市區晚高峰路段,這臺車的表現是符合我的預期的。當然這也是和目前氣溫逐漸回暖加上道路通暢有關係,累計行駛的電耗水平為23.2KWh/100km,這樣的數據表現,放在這種中型SUV上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

此外,對於大家最關心電動車跑高速的問題,我也為大家做了測試。

在通過高速取票閘口之後,我再次清零了小計里程,測試結果顯示,實際行駛69公里,掉了107公里的續航里程,掉電比例為1:1.55左右。

對於平均車速在110km/h的高速路況下,這樣的續航表現,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純電動車在高速工況下,由於物理屬性的原因,掉電本身就會快一些。

但表現的綜合電耗為22.7 KWh/100km,比市區路況還要低,且與實際掉電比例不符,所以這臺Aion LX的表顯電耗並不太準確。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所以綜合來講,對於這臺Aion LX 80D的車型,NEDC工況續航里程為600公里,根據實際掉電比例測算,日常駕駛實際續航里程至少有420公里左右。

對於這樣的表現,在使用它的這些天裡,明顯感覺里程焦慮小了很多,對於沒有私人充電樁的朋友,選擇這種續航里程儘可能長一些的車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體驗廣汽新能源Aion LX,傳統車企的“新勢力”理念

總結一下,Aion LX的外觀與內飾設計足夠豪華,對得起自身價位,也是廣汽傳祺所長,不過車機系統的成熟度包括對於用戶體驗的考究還值得提升。

通過這臺車,其實也很好反映出了目前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面對新能源“大跨步”時代,所做出的不同反應。

從產品推出及迭代速度,自主品牌確實領先合資一步,頗有彎道超車的意思。但合資品牌雖然推出產品的速度晚了一些,但其用戶體驗和成熟度都是令人滿意的。

還是期待我們的自主品牌能在保持自己風格的同時,有越來越多系統成熟、用戶體驗極佳的新能源產品推出。【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