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隨著疫情緩解,

土地出讓工作也正常回歸。

上週二(2月25日),

綠地競得常熟城鐵片區2020A-002地塊,

成交樓面價10723元/㎡,

該宗宅地的成功出讓,

也為2020年的常熟樓市,

揭了一個好的開篇。


我們不禁思考,

常熟炙手可熱的地塊那麼多

為什麼疫情過後

首先復甦的會是城北?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是常熟面向城際高鐵的特色門戶。該地區未來將依託火車站全面發展,在火車站周圍將形成新的商圈。根據規劃,常熟市高鐵新城核心區東至海洋涇,南至北三環路,西至耿涇塘,北至虞福路-常昭路(規劃),規劃總用地面積321.09公頃。


高鐵新城將打造為“驅動城市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生態與智慧並存的宜居新家園,常熟面向長三角的城市新名片”。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它城市高鐵新城不同,常熟市高鐵站距離城區僅1.5公里,整個高鐵新城與主城區僅隔一條三環高架,可以說是城區的延伸,更是未來常熟主城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熱點。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火車站在建圖 來源網絡


從區域建設來看,常熟火車站預計今年6月將投用。目前常熟高鐵站緊鑼密鼓的建設並沒有受疫情太大影響,已接近尾聲,其他新世紀大道快速路等路政工程也一直在建設完善中。

在教育資源上,高鐵新城將新增一所公辦中學、一所小學、三所幼兒園(其中一所為民辦),而規劃的中學、小學、幼兒園均將在2020年開工。此外該區還規劃鄰里中心、長租公寓。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片區基礎設施及公建設施配套將逐步到位,發展前景十分明朗。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數字科技新城”規劃建設於常熟主城區東北部、常熟高鐵新城核心區,緊鄰滬通鐵路、南沿江城際高鐵常熟站,面積約321公頃,是常熟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標杆項目。新城將以“產城融合”為發展定位,圍繞“數字產業、數字生活”兩個方面。

“數字科技新城”致力於打造“驅動城市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生態與智慧並存的宜居新家園、常熟面向長三角的城市新名片”。


數字科技城規劃圖↓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東至海洋涇,南至北三環路,西至耿涇塘,北至虞福路-常昭路(規劃)


目前《常熟市城鐵片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公示已經結束,高鐵新城新建設將以數字經濟產業為支撐,集智慧住區、活力商區、創意辦公為一體。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根據規劃,將首先開發城鐵站南核心區約1000畝土地,打造面向長三角的集5G數字生活社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等多項重要功能載體,並融合工作、生活、休閒、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24小時活力數字科技新城。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數字科技新城”致力於打造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


另外,高鐵新城內規劃了3個生態走廊,規劃多個居住區公園和綜合公園,一個面積大約為40-50公頃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可以說,未來的高鐵新城不僅是產城融合的焦點,更是綠色宜居的生活示範區。


3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隨著高鐵新城30號地塊的正式成交,城北的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未來該區域還將有哪些住宅將會推出呢?


小編了解到,高鐵新城大量宅地拆遷後,區域內剩餘大量新地未開發,其中規劃有6宗住宅用地和1宗商業用地預計有望今年出讓,土地面積達

610.8畝,可建面積達77.1萬方


具體分佈位置如下圖 ↓

城北崛起!勢不可擋!常熟火車站6月底完工!7宗新地擬出讓


大量新地出讓,城北數字科技新城的科學定位和開發規劃,大量的先進的產業依託,城北必將崛起!成為第二個“蘇州工業園區”!城北未來可期!


臻心提示:

●本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與示意,不作為要約或承諾;

●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相關規劃、規定及開發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發生變化,出賣人保留對宣傳資料修改的權利,本資料所發佈的內容為 2020年3月30日前的信息,敬請留意最新資料。

●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以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附件等協議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