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隨著網紅經濟時代來臨,網紅社交如今也成為了一種常態。作為互聯網背景下的產物,“網紅”不僅在平臺上擁有一定話語權,同時也帶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個標籤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同時,它背後的含義也引起質疑。

網紅在社交平臺上塑造的人設可信嗎?光鮮亮麗的背後又會是怎樣?這些都引發大家對網絡社交抱有警惕和好奇。

今年Netflix就圍繞社交網絡出了一部奇特的真人秀,目的是討論網絡社交是否存在真誠。

《The Circle》一改往常的競技真人秀模式,直接利用文字構造出一個虛擬世界,讓所有玩家住在同一個公寓,彼此不能見面,只能利用社交軟件進行交流。節目以競賽形式抉擇出哪位玩家可以成為網紅,拿得十萬美元大獎。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只利用社交網絡進行交流,打破了真人秀必須要面對面溝通的方式。而在素人嘉賓的選擇上也是各有特點,每個人物都可以代表如今網絡中的一種人設形象。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但《The Circle》不足點在於後期為了營造溫情氛圍,削弱了遊戲的目的性。節目規則慢慢變成了一場線上狼人殺,但既不如狼人殺邏輯緊密,又沒有任何玩法策略的體現,導致節目後期的看點只能靠嘉賓支撐。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隨意的遊戲規則


《The Circle》最初是英國channel 4的一檔實驗性觀察節目,由Netflix買下版權制作。這檔節目讓素不相識的玩家關進同一棟公寓,他們的交流只能通過社交軟件完成。玩家可以在網絡上偽裝成任何人,自主選擇想聊天對象或建立群聊。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也會通過一些線上遊戲促進雙方的瞭解,或製造戲劇化的矛盾。每隔一段時間,玩家會互相打分。評分最高的兩位成為“網紅”,他們有權利淘汰一位玩家。最後最受歡迎的玩家可以贏得大獎。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前期因為各位玩家處於不太熟的階段,所以競賽氛圍十分濃厚,每個人都明確目的要贏得十萬美金的大獎。大家通過文字聊天的形式,小心翼翼地試探其他人的態度,或一上場就開始尋找隊友。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雙方之間的猜測與博弈也十分有看點,就像一場線上狼人殺。每位玩家們都在試圖向對方證明自己不是虛構的人設,但私下卻展現出自己內心的小算盤,或猜測對方是不是說了謊話。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的淘汰賽制也增加一絲緊張感。每次淘汰的選手會直接被拉黑,但他們可以私底下見一名玩家,並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向其他玩家公開身份並留下信息。這樣的模式製造了跌宕起伏的劇情,一方面是不知道淘汰玩家會選擇見誰,另一方面是如果他們見到了“網絡騙子”,發現對方與網絡形象不一致所帶來的衝擊和尷尬。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Antonio在見過玩家後,就明確的在視頻中表示他見到了“網絡騙子”。這樣充滿爆炸性的信息,無疑在玩家之間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對於觀眾來說早已不是秘密,但我們可以看到玩家之間的較量和火藥味,他們開始拉小群分析Antonio最有可能見到誰,同時被Antonio“出賣”的玩家也會想方設法保自己安全,以爭取留下來的機會。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所以從節目前期內容來看,玩家們的目標十分一致,就是揪出“網絡騙子”和贏得獎金。而賽制的介入也給了許多戲劇化的反轉和衝突,玩家們希望贏得“民心”展開的策略都是一大看點。

但隨著“網絡騙子”的相繼淘汰,節目的遊戲目標慢慢被淡化,並暴露出更多小問題。首先是新玩家的加入並不合理。每次淘汰一名玩家後,都會選擇加入一名或兩名新玩家,他們在全新的一輪並不會面臨淘汰的風險。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前期為了保持可玩性加入新玩家並沒什麼不妥,還會刺激競爭感。但是在後半段,依然有源源不斷地新人就顯得有些奇怪。新玩家持有一次不被淘汰的特權,這放在競賽的後半段對老玩家們稍顯不公。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同時,因為老玩家們已經互相磨合了幾輪,彼此都比較瞭解。新玩家的突然介入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而他們的性格色彩也不能完全展現出來,給人一種為了湊數而出現的感覺。

其次,節目不再希望玩家們爭鋒相對,漸漸弱化了十萬美金是競賽目標,大家更多是在討論社交網絡是否存在真誠這一話題。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從多個角度討論網絡人設存在的目的,隱藏在人設背後的他們,就一定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嗎?

但這些探討的角度明顯與遊戲規則產生了矛盾,既然是要討論“真誠”的話題,那麼設置十萬美金這個賽制會淡化節目想傳達的深意。觀眾會不會產生疑惑,玩家在社交網絡上表現得如此善解人意,是真實的情感嗎?還是為了不被討厭,可以拿得十萬美金?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而這種溫情模式,也讓玩家們都丟掉了策略性,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真誠“對話,好像大家都忘了這是競賽節目,讓人不明白獎金設置的理由是什麼。

遊戲規則的變換也顯得更加隨意,僅僅只是為了引出一個大爆點,但前後之間的邏輯並不匹配,突然轉換的溫情風格也削弱了競賽真人秀本身的看點。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虛擬空間下的優勢


這檔節目新穎的點在於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個更立體、更有畫面感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玩家們可以盡情展現出多種面貌,通過更新個人簡介來塑造一個“真實”或完全虛構的形象。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這種不能見面的模式也更契合節目想要探索的主題。從嘉賓們構建個人簡歷,到選擇頭像圖片和群聊模式,純靠頭像和文字展現的空間的確也是現代網絡社交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之一。

但這種模式的亮點就在給了觀眾知情權。節目中的玩家並不會知道網絡另一邊對方的“真實”的面貌、聲音甚至態度,他們只能通過頭像和文字進行一系列的猜測。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比如從照片判斷這個人的性格,又或者從文字和表情判斷對方是否對我有善意。特別在十萬美金的遊戲規則下,玩家們一開始都會持有懷疑態度,害怕自己會被優先淘汰,所以彼此發送的信息都抱有討好和試探的意味。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但對於屏幕前的觀眾來說,這些都不是秘密,因為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玩家們的身份,同時還能通過她們發送信息時的語氣彼此的態度。

比如在節目中,單單從文字上來看,Sammie會覺得Miranda發送的信息是冒犯了自己。但是從觀眾角度來看,Miranda並沒有任何惡意。因為觀眾可以看見Miranda的神情,聽見她說這句話時的語氣,所以產生的情緒自然會和玩家不一樣。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節目並沒有打算向觀眾隱藏,反而打造出了兩種平行空間的交互感。玩家在網絡聊天時是什麼性格,同時他們在自己房間中又會展現出什麼樣的反轉。對於觀眾來說,節目的視覺效果並沒有被忽略,這樣的畫面反而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欲”,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讓大家參與討論。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這種視覺的呈現一部分也能歸功於人設色彩豐富。玩家們每個人都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徵,即使在單獨房間只有他們自己也能使畫面不無聊。而他們也會私下抱團建群聊或是暗自較量,這樣的畫面對於觀眾來說也是頗有趣味。

節目裡Joey就開展了一次線上俯臥撐比賽,結果只有Shubham一個人老老實實做了五十個,其他人不是在吃薯片就是在休息泡澡,還一邊發信息假裝自己做了俯臥撐。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玩家們沒有任何面對面互動,僅僅通過文字聊天讓節目內容變充實,也能讓處於第三方上帝視角的觀眾立刻捕捉到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或許玩家一個人在房間自言自語的表演形式放入這個主題還算合理,但過於密集的交談和分析看久了也會讓人有些疲憊。因為在這些交流中,有用的信息量太少了。

觀眾想看到什麼,無不意外是期待大家與屏幕存在反差,或是為了拿到獎金玩家有什麼策略型的談吐。但節目後期已經弱化了這一體現,儘量讓所有人呈現出最“真誠”的一面。如果這些都沒有體現,那單方面的說只會顯得有些枯燥,給人觀感就是碎碎念,更容易失去興趣。


​《The Circle》:網飛又出了什麼奇怪的社會觀察節目?


Netflix這檔節目將真人秀建立在一個虛擬空間中,不僅符合當代網絡社交的隱喻,又給觀眾提供了一個獨有視角保留趣味性。嘉賓們各個有特點的表演也是支撐起這類節目的必要元素之一。

但後期的遊戲給人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突然變化的遊戲規則非但沒有挑起緊張氛圍,反而造成了環節上的失聯。刻意營造溫暖的氣氛與競賽主題並不匹配,讓玩家們的自我剖析不再有任何看點,新鮮感過後也不再具有吸引力。或許《The Circle》這類實驗綜藝更應探究如何在引出深意的同時,還能保持節目原有調性和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