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今天是2020年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龍頭節),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據易經中的說法,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後,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龍,是我國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動物,它的產生源於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百姓對它非常熟悉,形成了一系列的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龍文化的重要內涵是其融合、團結、協作的精神。龍的形象已隨著華人的足跡影響著世界,成為公認的民族精神象徵、感情紐帶和文化標誌。

1988年1月5日我國發行《戊辰年》生肖龍郵票,這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龍郵票,這枚龍票圖案綜合了木版年畫、剪紙、刺繡等幾種民間藝術的特長,票面為正黃色,該龍色彩絢麗,雅緻可愛。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第二套生肖龍郵票是於2000年1月5日發行的《庚辰年》特種郵票,一套共二枚,第一枚生肖圖案“祥龍騰飛”中的龍形象取自漢代瓦當,背景為水波紋,黑龍、金底、“庚辰”紅印章表現了中國藝術中最典型的三種色彩。第二枚文字“旭日東昇”主圖為在旭日、海浪襯托下的“龍”字草書。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2012年1月5日,這一天我國郵政發行了第三組生肖郵票的龍票。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1878年我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就是中國大龍郵票,這是清朝政府在上海海關造冊處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枚郵票,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麵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簡稱“大龍郵票。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由於“龍“呈現至高無上的巨頭,是最高統治者的象徵。大龍郵票在中國郵票刊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非常珍貴。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為紀念大龍郵票刊行110週年,中國郵政於1988年7月20日發行了《中國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一十週年》紀念郵票小型張一枚,以全套3枚大龍郵票為主圖,採取票中票的式樣印製。小型張的畫面以藍色為底色,畫面正中並列著3枚清代發行的大龍郵票。龍票之上,一團熊熊火苗簇擁著 一顆金色寶珠。龍票之下,是明清時期常用的“海水江牙”裝飾圖案。作者採用了中國古代裝飾繪畫中的技法,追求古典、莊重、和諧、富有時代感的藝術風格,這些風格及色彩的運用,都極好地表現了主題。在色彩上,作者採用了藍色。藍色為天空的顏色,而天是中國古人所崇拜的對象,皇帝被認為是真命天子。傳說藍色在清代代表蒼穹,如清朝帝王前去祭天和祈禱豐年的名勝古蹟天壇,其中的祈年殿、皇穹宇都是用藍色琉璃裝飾其頂的。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新中國郵票中也經常出現龍的形象,1949年10月8日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紀1和建國初期多次發行的天安門圖普通郵票,天安門前華表柱上就雕有盤蜒的巨龍;其華表柱的含義是:(1)為道路的標誌,樹立在通衢大道。(2)直立於地面,用以測量日影的標杆。(3)柱上雕刻巨龍是圖騰,表示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豎立在顯著的地方,按時朝拜。(4)是古代君主納諫的用具。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在雕塑、繪畫、陶瓷、青銅器以及生活接觸到的事物,隨時可見龍的形象,構成一個博大精深龍的造型藝術體系。如1953年12月4日發行的特7《偉大祖國-古代發明》特種郵票中的第二枚“地動儀-東漢”和第四枚“渾儀-明”郵票圖案中的儀器都飾有雕刻的各種姿勢的龍。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在1958年10月1日發行的紀55《全國工業交通展覽會》紀念郵票中“力爭上游”的郵票畫面上,是高舉紅旗的工農群眾駕馭著在雲海間騰飛的一條巨龍,這說明龍成為中華民族騰飛,朝氣蓬勃的象徵。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1979年3月29日發行的《中國繪畫-長沙楚幕帛畫》T.33特種郵票,全套兩枚,第一枚為“龍鳳引魂昇仙帛畫”和第二枚“人物馭龍帛畫”均有龍的畫面。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1981年4月15日發行的T.62《中國陶瓷-磁州窯系》特種郵票,其中第五枚“元代-龍鳳紋扁壺”,1982年12月25日發行的T.75《西周青銅器》特種郵票,其中第4枚“牛首雙龍紋鼎”和第6枚“蟠龍獸面紋罍”,1987年4月1日發行的T.115《風箏》特種郵票,其中第2枚“龍頭蜈蚣”等等,均有龍的形象。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2000年3月7日發行的龍(文物)郵票。郵票依序自古到今分別為新石器時代的玉龍,戰國的龍形玉飾,漢時青龍瓦當,唐朝盤龍紋銅鏡,金國坐式銅龍與清朝紫檀寶座嵌螺鈿雲龍。依序排列,見其圖騰演變由簡入繁,反映出中國龍文化的根深葉茂與歷久彌新。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龍文化和我國的歷史、思想、哲學、文學藝術、神話、宗教、建築、民俗、服飾及書法等諸多文化緊密融合在一起,成為中國百姓最喜愛、最重要,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泛的文學藝術提材。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如2001年6月25日發行的《端午節》特種郵票,其中第1枚“賽龍舟”,2003年12月13日發行的《東周青銅器》特種郵票,其中第8枚“龍獸提樑盉”,2004年4月2日發行的《成語典故》(一)特種郵票,其中第2枚“葉公好龍”,2006年6月20日中國和波蘭雙方在各自國家同步發行一套《金銀器》郵票第一枚為中國的“金甌永固杯”,2007年4月13日發行的《舞龍舞獅》特種郵票,其中第1枚“舞龍”,2009年4月10日發行的《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紀念郵票,其中第1枚“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等等,均有龍的形象。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龍的形象又代表皇權,象徵祥瑞,表示尊貴,神聖不可侵犯。如1992年8月25日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三組)特種郵票,其中第2枚“智激孫權”圖案中孫權宮內屏風上繪有一條巨龍;1992年9月15日發行的《敦煌壁畫》(第四組)特種郵票,其中第3枚“唐-乘龍昇天”圖案中一個貴人乘著一條巨龍飛向天空;2010年5月10日我國郵政發行《雲錦》郵票全套三枚,其中第一枚為南京雲錦《真金團龍》。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1998年10月28日發行的《炎帝陵》(小全張)特種郵票,其圖案中有兩條巨龍;1999年8月21日發行的《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覽》紀念郵票小型張,圖案為北京北海九龍壁,九條不同體態的蛟龍,顯示出皇家的氣魄與尊榮。1999年12月20日發行的《澳門迴歸祖國》(金箔小型張),澳門與祖國分離400多年,終於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天,無數彩龍在華夏大地飛舞。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 郵票上的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