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名牌大學文憑從倉管做起,安徽首富王文銀的創業發家路

2019年胡潤中國百富榜發佈後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但是其中有一個很多人看起來比較陌生的名字:王文銀,他以一千一百億的身家位居劉強東、雷軍這樣的巨賈之上,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安徽首富王文銀究竟怎樣白手起家,在二十餘年的人生中從一文不名到身家千億呢?

放棄名牌大學文憑從倉管做起,安徽首富王文銀的創業發家路


1990年從南京大學畢業的王文銀被分配到了上海工作,每月400元的工資在當時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但是出生在窮苦家庭窮怕了的他並不滿足於現狀。兩年之後的1992年王文銀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工作,隻身一人南下到了深圳選擇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

彼時的深圳可謂是充滿機遇,憑藉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可以不費力的謀得一份好的職位,但是王文銀卻只拿著自己的高中文憑去應聘工作。時至今日他依舊認為要創立自己的事業就要從底層做起。

輾轉街頭數天之後的王文銀在一家港資企業得到了一個倉庫管理員的工作,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崗位上王文銀也爭取做的出色。這家企業主要生產電線插頭等產品,倉庫中的生產原件有數千種,每種都有自己的編碼。而王文銀在一週的時間內記住了所有原件對應的編碼,甚至製造部門調取物料時他可以馬上說出對應的編碼以及剩餘存量,記憶力之強令人咂舌。而王文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就被老闆看中,短短一年之內王文銀猶如坐火箭一般連升七級,一路從倉庫管理員晉升到了總經理助理。

在企業嶄露頭角沒幾年的王文銀被日立公司重金挖走,在日企打工的王文銀慢慢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認為自己積累了足夠多資本和經驗的王文銀毅然決定從日立辭職,創造自己的事業。

1995年王文銀在深圳創立了攜威電線製品廠,創業初期的王文銀身體力行,經常和車間工人一起加班加點工作,有時甚至就直接在車間過夜,在這樣的奮鬥下攜威的銷售額連月上漲,第三個月的銷售額甚至比第一個月翻了五翻到了一千萬。

但即便如此王文銀也並沒有滿足,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100臺機器投入生產,一躍成為珠三角地區最大的電源生產商之一。隨著客戶大量增多工作也愈加繁忙,身為老闆的王文銀也沒有絲毫懈怠,他在和客戶商談業務的同時也在一線工作,帶頭衝鋒。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許多企業都面臨著破產倒閉的狀況。王文銀卻不退反進,大量用低價收購廠房和中小生產企業擴大企業規模,一舉成為業界翹楚。到1999年時王文銀的資產已然過億,他藉此機會組建了正威國際集團,產品遠銷海外許多國家。

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響各類生產資源價格都有大幅度下降,王文銀不顧身邊人的強烈反對購入了幾座大型的銅鎢礦山。

在2005年王文銀以28億的投資購入了安徽的一座大型銅礦。事實證明他慧眼獨具,這些礦產成為了讓正威集團做大做強的資本。

2008年經濟危機,王文銀又果斷低價大量的收購銅原料以及銅礦。光是正威名下的礦產價值便已經達到了數千億元,在2011年正威集團的年營收便達到了一千億,到2014年甚至達到了三千多億。2016年王文銀便以138億美元的資產躋身同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六位。

2019年正威集團的年營收連續第四年達到五千億元,而手握正威集團90%股份的王文銀身價更是高達一千一百億。

王文銀能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他獨到的眼光以及智慧,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商機,敢為他人所不敢為;善於思考,勇於打拼,敢於出手。

他在多年打拼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對於市場變化的規律,抓住時間差,利率差,匯率差,積差和價差在正確的時間買入賣出賺取差價,在商海浮沉中穩坐寶座。

正是以這樣的智慧和膽識,王文銀帶領下的正威集團雖然至今仍未上市,卻成為了和華為這樣的超級企業平起平坐的公司。而這樣的一個商界傳奇人物相比於馬雲王健林那些大佬來說卻十分低調,名字對一般人來說也是鮮有聽聞。

作為一個“隱形富豪”王文銀的傳奇還在繼續,未來的王文銀又會如何向我們展示他獨到的商業眼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