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合理利用“鳥籠效應”,教育孩子其實很簡單

前不久,朋友網購了一個非常精美的日記本,上面有有很精緻的卡通圖案,還帶著一把金色的小鎖頭。

雖然這本日記看上去很是漂亮,但我還是問她買來做什麼用。朋友對我神秘的一笑,告訴我這個日記本一定會讓她的女兒喜歡上寫日記。

一開始我並不相信,可後來聽說,她的女兒當天就看到了這個漂亮的日記本,非常想要,朋友當時什麼也沒說,就把日記本給了女兒。她的女兒拿到日記本愛不釋手,可沒兩天,就忘在了一旁。一天, 朋友裝作不在意地問女兒,那個日記本你使用了嗎?女兒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朋友問,既然你那麼喜歡那個日記本,為什麼不去使用它呢?

孩子問,我能用它做什麼呢?

朋友笑著說,日記本當然就是寫東西的呀,你可以把你的想法,或者做過的有趣的事情記在上面啊。孩子聽後若有所思,真的嘗試著在日記本上寫寫畫畫。一開始只是一句兩句。慢慢地寫的內容越來越多,也習慣了把一天的趣事和一些自己的想法寫在上面,慢慢的真的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為如何教育孩子煩心,就算是用過了很多方法也不管用,

因為孩子根本就“不聽話”,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和你對著來。其實很多時候,善加利用“鳥籠效應”,往往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合理利用“鳥籠效應”,教育孩子其實很簡單

什麼是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的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又叫“鳥籠邏輯”。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就是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據說當年詹姆斯跟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會讓他在不久後養上一隻鳥。卡爾森不以為然,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養鳥。幾天後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著讓詹姆斯不要白費心機了,自己就當是個藝術品擺設了。

可是從此,只要有客人來訪,看到了空空的鳥籠幾乎都會問卡爾森,他的鳥是怎麼死的?卡爾森不厭其煩地解釋自己根本就沒養過鳥,然後換來的是客人疑惑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不得不買了一隻鳥放進了鳥籠,詹姆斯贏了。

事實上,買一隻鳥往往比解釋籠子為什麼是空的更加一勞永逸,

甚至看著精美的鳥籠,也會給人帶來一種心理暗示,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要買一隻鳥來和這個籠子配套。聽起來似乎有些強迫症的感覺,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籠子,然後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充一些東西。

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合理利用“鳥籠效應”,教育孩子其實很簡單

鳥籠效應的特性

很多人會覺得,鳥籠效應太容易讓人失去自我,形成固定的思維。但如果運用得好,同樣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比如像文章開頭我的朋友那樣,將它應用在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優秀特質上。

1、 從眾心理

一些家長有時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點愛慕虛榮,喜歡攀比。其實這就是鳥籠效應造成的從眾心理。很多時候,他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合群。合群這種心理才是那個鳥籠,而孩子所要的,只不過是想填充進鳥籠裡的鳥罷了。

可是如果我們引導得好,孩子們可能會順勢將其轉化為自己努力上進的動力,比如讓他在努力學習上“從眾”,在知識上“攀比”。

2、

慣性思維

人總是會有慣性思維,買了一件新衣服,就要買一條新的褲子;有了一套精美的餐具,就再也用不回原來那破舊的餐桌;正如有了一個鳥籠,最終還是會買一隻鳥。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提倡打破陳規,跳出思維定式。但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有些時候利用這種慣性思維,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心理暗示

鳥籠效應本身就是一個極強的心理暗示。一個空著的鳥籠,特別是一個精美的空著的鳥籠本身,就會給人帶來無盡的好奇心。同時,也讓人相信你想要的結果,便是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

詹姆斯的目的就是讓卡爾森養一隻鳥,而通過設置了一個鳥籠的存在,卡爾森最終不得不認為往鳥籠裡放一隻鳥是最簡便的做法,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幹?合理利用“鳥籠效應”,教育孩子其實很簡單

鳥籠效應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正確應用

很多事物都有著兩面性,只要運用得好,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孩子的學習,和習慣養成上,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鳥籠效應,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難題呢?

1、

用孩子的興趣和喜好打造一個精美的鳥籠

應用鳥籠效應,這個鳥籠一定是精美的,讓人不捨得丟棄。否則為什麼卡爾森最終選擇了買一隻鳥,而不是丟掉了籠子?正如之前朋友拿出的那個日記本,上面都是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更有讓她十分感興趣的精緻小鎖頭。

興趣是一切行為的源動力。有了興趣的因素,才能吸引住孩子,讓孩子真心地投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找到了孩子感興趣的關鍵點,也不能過於刻意。

有些話絕對不能掛在嘴邊,比如“你想不想要新玩具啊?想要就乖一點”,或是“你不是喜歡這件衣服嗎,那就先好好學習”。這樣的話不是打造鳥籠,而是實打實的威脅。無論目的是什麼,就算短期內有效,最終都會招致孩子的厭惡。

所以,不能刻意,學會放手。

2、

用鼓勵和讚揚關緊籠門

當孩子被這個精美的“鳥籠”所吸引,將我們的期望裝進了鳥籠,不要忘記關緊鳥籠,對於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我們不要吝惜讚美之詞,多給孩子鼓勵,增強他繼續下去的信心。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表揚、讚美對孩子的進步有促進作用,但同樣也會產生“審美疲勞”。過於虛偽的表揚還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甚至過度高傲,所以需要格外注意表揚的方向。誇獎孩子要誇其努力、誇其認真、誇其進步,在利用“鳥籠效應”時,同樣需要注意這一點。

3、形成習慣需要讓孩子懂得愛惜鳥籠

孩子的注意力永遠不會只集中在一個點,哪怕是最喜愛的玩具,有總有玩夠的時候。這並不是孩子喜新厭舊,而是他認知這個世界的生理特點。這時候我們要注意,在孩子有鬆勁的感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引導,為孩子圈下既定目標。

讓孩子能夠持之以恆,最終形成良好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教育孩子真的不難,只要用對了方法,並不需要時時刻刻地督促或者像盯犯人一樣緊盯著孩子,他自己也能完成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