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主播,玩家,遊戲企業,三種不同的角色,在疫情中做了同樣的選擇。當足不出戶成為常態,遊戲成了避風港時,這些或多或少遭遇過誤解的人群,開始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主播們大多沒感到這期間的直播有什麼不同,但作為身披影響力的普通人,他們做起了主播「該做的事」。

主播,玩家,遊戲企業,三種不同的角色,在疫情中做了同樣的選擇。當足不出戶成為常態,遊戲成了避風港時,這些或多或少遭遇過誤解的人群,開始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主播們大多沒感到這期間的直播有什麼不同,但作為身披影響力的普通人,他們做起了主播「該做的事」。

河北保定,安新縣第一小學坐落在北大街一側,位置四通八達。幾十年前,嘟師傅就在這裡念小學,現在學校後門建起了疫情檢查站,他又以志願者的身份回到這裡,天天執勤,分文不取。

嘟師傅是鬥魚主機區的主播,平時直播時間大半在午夜。養成的特殊作息倒讓執勤時間好受了些——三班輪流倒,登記人員,測體溫,噴消毒液,嘟師傅每天就這麼守在檢查站裡。

不過說是檢查站,其實就是個小棚屋加上攔車的欄杆——老鄉們用樹枝,鐵絲現做的。而最開始的時候,連把凳子都沒有,一站就是一天。嘟師傅說,像腳上踩了一塊冰。後來資源跟上了,環境好多了。嘟師傅也買了市場裡的大棉鞋,穿兩層襪子,就這麼扛過去了。

要論主播當志願者有什麼不同,大體上是沒什麼的,但還是有些細枝末節的差異。周圍的鄉親們都知道嘟師傅同時也在做主播,於是就不讓他每天都去,留些時間多休息。檢查站再往裡走幾十米,就是嘟師傅從小長大的老宅子。

而當志願者期間的動向,嘟師傅也都在魚吧裡更新,事無鉅細,買的新鞋墊也會給水友們看看。底下的評論,也都是清一色的加油和鼓勵,觀眾們也在彼此打氣。

人心暗中聯結。評論多了,也有觀眾開始回覆「我也在做志願者」。我肅然起敬,嘟師傅說。

另一邊,播《英雄聯盟》的主播「溪子大人」也有做志願者的想法,但因為買不到口罩只能作罷。溪子人在武漢,看到四地馳援,便少了幾分慌亂,起了做事的想法,果斷減免了自家訪客的租金。而具體金額數量,則「在承受範圍之內」。

除了宅在家不給社會添麻煩,我能做的,只是力所能及不收租金這種小事,溪子說。

類似的捐款行為,也在主播間席捲開來。三萬塊錢,打給武漢市慈善總會,這是主播「午夜抹抹茶」的第一次大額捐款。但名義上,又不僅是他的。因為在捐贈人姓名這裡,午夜抹抹茶填進去的是「直播間全員」——觀眾也有份。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對於他們這些有更多時間在家直播的人來說,直播間的熱度倒也略有上升。全民家裡蹲,口罩和人際交流同時變為稀缺品。液晶屏幕成了傾訴情感的對象,而直播是其中最溫情的方式。

「溪子大人」說,在封城期間他遇到過一些在同在武漢的觀眾。在這個危機而特殊的檔口,隔著屏幕的主播和觀眾忽然成了命運共同體,讓當主播的溪子突然有了種責任感:「我人在武漢,能用樂觀的狀態來直播,讓武漢本地的水友寬慰,也讓其他城市的水友知道真正的武漢人是怎麼生活的,我覺得這是有積極作用的。」

「夥計」用武漢話說,讀音就是「活接」。溪子總是這麼叫直播間的觀眾們,聲音熱情有力。溪子說,觀眾一聽這一聲聲「活接」,就會說「哎喲你也是武漢人,你在武漢啊?你蠻精神咧,那我也不慌了。」

這是他作為一個主播,倍感親切和成就感的時候。

當原本用作休閒的遊戲成了為數不多的去處,玩家們在這裡儘可能的散發善意。

現實裡,「武漢人」這個標籤近乎成了道德困境的代名詞,意味著出入受限,四處無門。而遊戲裡的老豌豆倒不這麼覺得,最近他在玩《絕地求生》時,喜歡一上來就報出自己武漢人的身份。原因他沒解釋,但不難理解。

在這一切以前,武漢一向安逸。老豌豆也於此定居有 21 年,無災無難,直到現在被困在這九省通衢之城裡。沒發生疫情的時候,他每天會玩一兩小時《絕地求生》,現在也如此,雷打不動。但體驗卻開始不同。

在某一局《絕地求生》裡,老豌豆和素不相識的三個隊友排到一起,告訴了隊友他是武漢人後,得到了不少照顧。遊戲中局,開始跑毒,安全區遠極了,憑老豌豆當時的血量和儲備必然趕不過去。在他放棄希望的時候,三位隊友開始不顧危險,接力給他送藥送子彈,就這樣,老豌豆愣是被推出毒區,走到了安全圈裡。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似乎是一個絕妙的隱喻。但在遊戲裡,這也僅僅是如今的日常一景。如今的老豌豆是個特殊的玩家,但不是個特殊的武漢玩家。

疫情爆發的檔口,全民一片憂心,那時似乎是這期間的至暗時刻。就在這會兒,微博上一個博主把 ID 改成了「武漢加油」。於是進了遊戲,一切就不再平常,一位陌生人私信問他是不是武漢人,而詢問的原因則是想「支付寶給你打 1000」。「為什麼陌生人的好意總能讓人感動」,博主說。而這件看似不經意的,遊戲裡的小事,也成了那一天的「清流」。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而一些競技類遊戲的屏幕裡,原先花裡胡哨的 ID,也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武漢加油」。有玩家說,碰到對面五黑,ID 是清一色的「武漢加油」,很感動;有玩家說,現在開一局遊戲,大家會一齊先發一句「武漢加油」;有玩家說,隊友知道自己是武漢人後,就會給出小心又熱情的鼓勵。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當然,也有人覺得「不好意思」,因為總會碰到有對手讓著他,表現得小心翼翼。在一向講究公平競技,實力至上的遊戲裡,輸贏在忽然之間成了小事。

如今這些玩家們喊著的,是要贏下「這一局」。

而要問武漢人這期間遊戲體驗如何,大部分人感覺是「來之不易的放鬆」。虛擬世界裡的短暫逃避,讓人更有精力去面對現實。

一位身在疫區的玩家告訴我,他們小區在大年三十夜晚遭遇莫名停電。一家人坐在黑暗中,情景淒涼。他靈機一動掏出手機,拉父母玩起了鬥地主。三人玩認真了,還計算起了輸贏金額,休閒娛樂方式彼此平行的兩代,第一次通過這種方式交匯到了一起。

因足不出戶的限制,從不停歇的社會開始徐徐停擺,一環扣一環的產業從起點陷落。而被普遍認為能在這期間「吃香」的遊戲行業,同樣在嘗試做些事情。

很多電競選手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時刻:他們站在鏡頭前,叮囑大家「多洗手」「少出門」。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上面提到的場景,來自於騰訊電競聯合旗下十一個賽事號召上百位電競人發起的抗「疫」活動。通過與多家行業媒體合作,採訪不同行業的電競從業者,讓公眾看到電競人面對疫情最真實的一面,大概也是他們提出這個口號「共同戰疫,我們在一起」的含義。

這類舉動的意圖明顯,效果也顯著:經過多年的發展,電競也已經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不少喜愛電競的孩子們來說,他們視選手如偶像,這些電競人的話語,也就格外聽得下去。

在這次的抗疫行動中,我們看到了電競已經成長為一個可以長期釋放正面影響力的新型載體。這也意味著一個很明顯的轉變:原來看似遠離「公眾人物」形象的電競人,也開始背上了和名氣相符的責任感——同樣的事情,也體現在了遊戲產業裡。

翻看各大企業的捐款名單,你會發現遊戲公司也成了中流砥柱之一(我們曾經做過一篇統計,可點我回顧)。捐款的數量途徑各不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而在遊戲內舉行的募捐行動,也成玩家們最熱衷的活動之一。

但抗疫的方式並不僅限於捐款,遊戲既是互動藝術,又是消費產品,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抗疫中發揮更有機的作用。如近期國內便有 61 位遊戲人聯合起來,製作了一款名為《逆行者》的遊戲,無盈利元素,只是這些遊戲人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根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佈的《2019 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19 年中國遊戲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 6.4 億人。宅在家裡的這段時光,遊戲連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玩家,企業們自然也深知這個現狀。於是近些日子來,遊戲內推送疫情相關資訊的事情多了起來。讓玩家們在遊戲中娛樂之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接受相關知識。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要說國內覆蓋玩家最多的遊戲企業是哪家,公認的答案是騰訊。在這段時間裡,騰訊在自家幾乎所有遊戲裡都推送了抗疫知識,引導玩家關注「騰訊醫典」。通常情況下,這種跨項目、跨部門的「異業合作」需要面對很多流程,但此次卻並未遭阻力。在負責推送功能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大家響應都挺積極,甚至有很多自發的策劃。因為這些事,「和每個玩遊戲的人都息息相關」。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截至 2 月 17 日,僅在騰訊遊戲內的推送覆蓋程度,已經達到了 4.85 億人次。不難猜測的是,部分不太關注疫情訊息的人,就這樣通過遊戲內的「醫典」資訊,瞭解到了相關的注意事項。有一些玩家反饋說,感受到了被關心,「我們覺得挺好」,這位工作人員告訴我。

審視「宅經濟」

主播,玩家,遊戲企業,三種曾被誤解的角色,在這場戰役中開始被重新審視。

2 月 19 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主旨在於大力發展「文化+互聯網」。其中也針對電子競技產業進行了扶持——地方政府開始對電子競技產業的恢復上心。

政府的重視並非毫無緣由,在無法避免的經濟下滑時期,「宅經濟」扛下了部分衝擊:直播網站流量大漲,應用商店遊戲下載量激增,硬件設備暢銷。遊戲產業開始發光發熱,背後是在其中得到身心放鬆的玩家們。這些曾經被認為象徵負面的宅經濟,以這個契機開始讓人覺得不再消極。或者說,電子遊戲成了社會的精神後勤之一。

回看疫情之中,主播鼓勵觀眾,玩家相互打氣,企業擔起責任。這些訊號告訴我們,遊戲產業原本需要長時間改變的社會印象,已經在如今這個時期開始猛然轉變。隨著 5G 技術的逐步鋪開,如今「宅經濟」的盛景在未來或多為常態。

無論是在未來的恢復療傷途中,還是平穩迴歸的日子裡,我們也希望遊戲產業能像當下這般承擔起更多,帶來更多。

宅家一個月,遊戲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