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人在生氣的時候,總是會口是心非的說出一些傷人的話,父母也不例外。


但殊不知這樣的話會成為一把利器,深深的扎進孩子幼小的心臟,把他們傷得體無完膚。


塞繆爾說:“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這面鏡子也是我們的孩子,你用可怕的言語傷害他,他就遍體鱗傷的離你遠去,你用溫柔的話語滋養他,他便還你一片愛的晴空。


所以為了孩子,下面三句話,父母再生氣也千萬別說!


後悔的話


“就不該生你!”

“要不是因為你,我當初......”

“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拖油瓶!”


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十個媽媽裡有九個都想要把他塞回肚子裡去,於是抱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也常常把這些話開玩笑似地掛在嘴邊。


有口無心,家長可能只是想要加重語氣中的強調意味,但在孩子聽來,卻會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他們會想:“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我是個累贅嗎?”“也許我就不該存在?”,漸漸的失去對自己對家庭對未來的自信心。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中女兒蘇明玉和媽媽趙美蘭的關係一樣。


趙美蘭後悔生下蘇明玉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而明玉也因為得不到愛,在絕望的喊出“那你生我幹什麼?”的質問後,和家裡一刀兩斷,再也沒和母親聯繫。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所有的孩子一開始都只是一張白紙,而家長就是這張紙最初的作畫人。


要知道家長每一句不該說的話,都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而且利用孩子的軟弱和無法改變的事實去傷害孩子是最致命的,所有兩敗俱傷的親子關係都是始於此。


賭氣的話


“有本事你就走!”

“你如果再回這個家,我都看不起你!”

“你去,你去了就別認我這個媽!”


14歲的跳橋少年、服用安眠藥自殺未遂的考生、留下遺書墜樓身亡的女學生......


誰也不希望悲劇一次次上演,所以請別再用這樣話去挑戰孩子的底線,要知道世上只有兩種人不懼怕死亡,就是老人和孩子。


老人得到過失去過,對於世間再無留戀,而孩子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不知道離別是多麼的痛苦,所以不怕。


你一時衝動的話語或許不能真正激怒孩子,卻能在孩子心中引燃一枚炸彈的導火索,一點點燃燒,一點點蔓延,總有一天這個因為無知而不懼的孩子,會給你一個沉痛的耳光。


在一部韓國的電視劇《天空之城》中,一位望子成龍的媽媽,為了讓孩子順利考上首爾大學,全年無休的逼迫孩子學習。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並且時常用過激的言語搞得孩子情緒崩潰,“不學習你就去死!”“考不到第一不準吃飯!”給孩子帶來了非常大的心裡壓力,最後報應來了,母親追悔莫及。


如果你把孩子當做一株石縫中的小樹苗,堅韌不拔逆境而生,那他必定過得辛苦些,還有夭折的危險。


但如果你把孩子當做一株需要日光養分的向日葵,細心灌溉溫柔呵護,那他定然向陽而生,一生順遂。


貶低的話


“你是豬腦子嗎!”

“怎麼別人就可以,你就不行?”

“笨死了!”


為了讓孩子長長記性,不少家長最容易的就是在說話上下功夫,怎麼難聽怎麼來,彷彿不把孩子最後一點自尊踩碎了,絕不善罷甘休。


當代藝術家謝勇為了讓人們更直觀的感受到語言帶來的傷害,將這些話做成了一幅幅動畫,每一幅都讓人心頭一顫。


“廢物”變成了一把強力的弓弩,每一發利劍都正中孩子的“紅心”。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豬腦子”組合成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每扣動一次扳機,都會讓孩子心碎不止。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丟人”是一把巨斧,每一下都能讓孩子粉身碎骨。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貶低孩子的話有多可怕?


它們就像一個無形的牢籠將孩子永遠的困在地獄裡,一生都走不出自卑的陰霾。


作為母親,再怎麼生氣也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別讓一時的衝動毀掉孩子一生的未來。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請先深呼吸,默唸十個數後再心平氣的和孩子去溝通解決,畢竟,害怕的情緒一旦籠罩住孩子,那孩子除了服從,再也學不會任何本事。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童年治癒,被家長呵護,在快樂溫暖的家庭中長大,耳邊是鼓勵的話語,身邊是關懷的雙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