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考點之指數

在行測資料分析的考查中,增長以及兩數之比都是重點。例如增長以及倍數等的考查一般都是給出相關的量,直接去求解對應的增長率和倍數等,除此之外在考試的過程中其實還會涉及到另外一個概念:指數,根據指數的相關求解也可得出增長率、倍數等。今天中公教育就指數的相關內容做出講解。

一、指數的定義

指數是指將基期值看作100,按照現期值與基期值的比例關係計算出現期值相當於多少,此數值即為指數。

例如,若基期值為40,現期值為60,此時我們若將基期值看作100,根據現期值與基期值的比例為60:40=3:2,所以在基期值指數為100的情況之下,現期值指數應當為150。

二、指數的應用

例題: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1590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為112,上年同期指數為108。

1、利用指數判斷實際值的增減性:

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增長;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減少;指數=100,說明現期比基期不變。

例題中,2002年指數112>100,所以同比增長。

2、利用指數求增長率:

增長率=(指數-100)%

例題中,2002年增長率為(112-100)%=12%

3、利用指數求倍數:

指數中,將基期值看作100,現期值是基期值的幾倍=指數÷100

例題中,2002年指數為112,所以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001年的112÷100=1.12倍。

4、指數作差求幅度變化

指數作差即為增長率的變化幅度,結果讀作百分點。

例題中,2002年指數為112,2001年指數為108,則2002年與2001年相比的變化幅度為112-108=4,即變化幅度為4個百分點。

5、利用指數判斷增長最快及最慢

比較多個增長快慢,可根據指數大小進而判斷增長率大小關係。

例題中,2001年指數108;2002年指數112;若2003年指數98;2004年指數為102。則2001年-2004年增長最快的為2002年。(注:2003年增長為負,即減少)

指數是資料分析中比較特殊的一種表示方式,能更加直觀的體現出現期值與基期值之間的大小關係。中公教育希望大家都能準確掌握,並順利解出題目。

以上就是孝感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的“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考點之指數”,希望能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