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關注:唐宋緣明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當人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人們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享受。而收藏古董,是一件既能滿足物質,又能得到精神享受的事情。從投資的角度上看,收藏古董有巨大的升值空間,且古董本身沒有“貶值”這一說法,即便升值空間不是很大,總體上是不會虧的。所以無論是愛好、還是投資的目的,收藏對於那些有足夠經濟能力的人來說,都是沒有壞處的。但收藏古董,所要面臨的難題也很多,你永遠不知道,千萬件文物中,哪一件才是真的。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這話也不是誇大之言,中國的文物造假,並不是近代或是當代才有的事情,而是漫漫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幾乎每經歷一個朝代的變遷,都會仿製之前的器物,皇室仿製,再由皇帝賜給皇室成員把玩;而這樣的現象到了民間,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文物造假”。時至今日,文物造假的現象還是十分的猖獗,有的造假分子所造出來的贗品,有時候就連鑑定專家都能夠矇混過關。


北魏陶俑事件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說起國內的假文物,不就不說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北魏陶俑事件。一個專家在北京的潘家園交易市場閒逛的時候,發現了一批北魏的陶俑。這批陶俑的形態從未現世,之後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以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專家一直認為,這寫陶俑是北魏時期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將其買下之後,市場上又不斷的出現北魏陶俑,專家為了防止文物流失,花了大量的價錢將其買了下來。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但越來越多的陶俑出現,專家一時間也慌了,按照這樣的局勢下去,再有錢也不能全部買下來。但碳十四的檢測結果一致表明,這些陶俑都是真的。兩個博物館也邀請了幾乎所有的頂級專家來鑑定,也一致認為是真品,事情必須要從源頭開始解決。公安機關也注意到了這件事情,並且成立了專案組,而順著蛛絲馬跡,查到了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一個名為高水旺的人。而哪些北魏陶俑,全部都是高水旺做的。可見高水旺做仿製品技術之高超,一種專家全都被騙了。


“宋瓷門”事件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安徽有一個名為丁仰振的企業家,靠著自己的努力發了家,便開始搗鼓起了收藏。當地的村民一撿到什麼寶貝,都會賣給他,某一次,他以1600元的價格從一個村民買下了據說是古運河挖出的“寶貝”——長沙窯大執壺。2005年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向民間徵集藏品的時候,丁仰振捐贈了包括“壺王”在內的600多件文物。沒想到的是,一眾專家鑑定過後,一致認為這一件“壺王”為難得的珍品,南宋官窯博物館就這樣將“壺王”納入其中,並獎勵丁仰振1500萬元。

“壺王”被質疑造假

收藏家花1600元買“古董”,上交獲獎1500萬,今被質疑文物造假

可在南宋官窯徵集文物之前,丁仰振曾經拿著“壺王”上了鑑寶節目,當時節目上的專家一致認定為贗品。時至今日,“壺王”的真假之爭還在繼續,而當時參與鑑定的專家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件1600元買來的“古董”,帶著巨大的爭議,一直被質疑為文物造假,博物館還是將其收入,並給了收藏家1500萬,這件事情便是“宋瓷門”事件。普通人要是不知道,尚且能夠理解,但專家說法前後不一,一邊堅持贗品,一邊堅持“壺王”獨一無二,一時間,連觀眾都看花了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