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汪野亭 (1884—1942),名平,字鑑,號平山、平生、老平、垂釣子,亦號傳芳居士,平山草堂主人,齋名平山草堂,江西省樂平縣人,近現代著名繪瓷藝家。工畫花鳥、山水。在繪瓷技法上,採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作品別具一格。為瓷都景德鎮二十年代形成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是20世紀前期景德鎮陶瓷美術革故鼎新的著名陶瓷藝術家。他的山水畫,一直為後人所仰重、仿效,足足影響了半個多世紀。他從藝30多年從未離開過景德鎮,創作了許多代表那個時代的精美作品,受到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睞並爭相收購。

如王琦的畫風瀟灑豪放,王大凡的畫風形神兼備,汪野亭的青綠山水自成一派,南的竹,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的花鳥,現在看來仍然生機勃勃,尤其是鄧碧珊的游魚,似乎到今天也無出其後者。

“珠山八友”創作的鼎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文革前的數十年間,留下的作品不多,歷來是陶瓷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劉雨岑(1904年一1969年),男,原名“玉成”,後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別號“澹湖魚”,安徽太平人,景德鎮“珠山八友”之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世居江西省波陽縣。一九二三年畢業於江西陶業學校,後至景德鎮從事陶瓷藝術創作活動。1969年於批鬥中精神失常、腦溢血突發辭世,時年65歲。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劉雨岑藝術上的高峰期,他設計出的數十種日用瓷畫面,被大量複製生產;繪製的陳設瓷作品,屢屢被《景德鎮瓷器選集》、《中國陶瓷·景德鎮彩繪瓷器》(中日合刊)等大型畫冊和全國多種報刊選載。1959年,劉雨岑榮膺陶瓷美術家稱號並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歷任中國美協江西分會副主席,景德鎮陶瓷美協主席,江西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特邀委員,景德鎮市政協副主席。他在60歲生日時,取號巧翁,希望能活過77歲,再圖技藝變法,為陶瓷事業作出更多貢獻。可惜這耿耿痴心,毀於文化大革命那場災難中。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珠山八友瓷板畫 - 鄧碧珊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鄧碧珊:男,(1874年一1930年),字“闢寰”,號“鐵肩子”,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江西餘干人,清末秀才。科舉廢除後,在餘干縣從事教學,後來到景德鎮瓷業學堂任教習,於是一面代人書寫瓷字,一面功習魚藻畫技。1874年,鄧碧珊出生於餘干縣龍津鎮鄱陽湖邊的一戶人家。父親以打鐵為生,暇時也常下湖捕魚,母親勤勞節儉,家境較為殷實。兒時的鄧碧珊常隨父親下河捕撈,極喜魚兒。興致來時便伏於案几之上以指沾水畫魚,並用指甲點鱗,頗見童趣天真。父親見小兒如此聰慧,自是疼愛有加,及至啟蒙之齡,便送入一家學堂唸書。由於鄧碧珊聰明機敏,悟性極好,學業大有長進,練就了一手好書法,而且愛好繪畫,常自找些字畫來臨摹,成為家鄉小有名氣的秀才。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珠山八友瓷板畫 - 程意亭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程意亭:男(1895年—1948年),原名程體孚,別名甫,藝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齋名佩古,江西省樂平縣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程意亭8歲喪父, 由其兄長撫養長大。14歲起在祥盛糧行學徒。其父程志承生於1 853年,歿於l 903年。其母汪水嬌生於1854年,卒年不詳。程意亭有四兄弟。1 920年與汪春蘭結為夫妻,生育三子。按程意亭之意願,希望小兒子學畫,繼承父業,但其本人英年早逝,無法傳藝,故無一子繼承其繪事。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珠山八友瓷板畫 - 何許人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何許人(1882—1940),原名處,字“德達”,乳名“花子”,後改為“華滋”,安徽省南陵縣人。以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句,更名為何許人,景德鎮“珠山八友”之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在清末民初景德鎮瓷畫名家中,何許人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一位。他辛勤耕耘,終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獨樹一幟。何氏弟子為其立像並撰悼亡詩道:“壬午降人世,歿於庚辰年。平生好丹青,雪景海外傳。出身非寒苦,一熾赴貧賤。由潯入浮樑,藝壇新技添。珠山結八友,廣交天下賢。先生雲遊去,美名揚畫苑。”何許人開啟了景德鎮瓷上雪景山水畫之先河,他的雪景山水技法流傳至今,發展成為具有景德鎮特色的一個瓷繪體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畫名家。

珠山八友瓷板畫 - 王琦

王琦(1884——1937)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別號陶迷道人,齋名陶陶齋,江西新建縣人。十七歲時來到景德鎮,以捏麵人為生,後學畫瓷板像。由於他的畫造型能力強,又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所畫肖像畫很受歡迎。1916年他在上海看到許多名家原作,又對黃慎人物畫傾慕,開始改變畫風在瓷器上專作意筆人物及草書長題,從此很少再畫肖像畫。1922年瓷業美術社成立,王琦與汪曉棠一道被推為副社長,為“珠山八友”之一。

珠山八友瓷板畫 - 王大凡

珠山八友瓷板畫收藏價值高真假難辨

王大凡(1 888—1 961),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戰亂,後移居安徽省黟縣,其本人出生於江西省波陽縣皇崗村祖上經商教書。由於戰亂,父親王家耀生意失利,靠母親呂玉翠做粑維持生計。王大凡兒時讀私塾3年,13歲前曾學徒理髮,1901年隨父母到景德鎮投靠姐姐開的“紅店”,與哥哥王大屏在姐姐的“紅店”學藝。三年學徒期滿,王大凡在姐姐的店裡獨立畫瓷。此時,他姐姐用高薪聘請當時著名的洪憲瓷畫家、淺絳彩畫家汪曉棠來店繪瓷,為王大凡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汪曉棠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瓷上文人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仕女畫尤為著名。汪曉棠早年在杭州以繪紙扇扇面畫為生,書法受清代“二王”影響,繪畫與費曉樓、沙山春、錢慧安一脈相承。汪曉棠比王大凡只大3歲, 因此容易溝通,倆人由友誼發展到師徒。汪曉棠不僅教王大凡的繪畫,而且還教他詩詞歌賦。在汪曉棠的引導下,王大凡刻苦鑽研且嶄露頭角。1915年,王大凡與王琦、潘勾宇、汪曉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業公司、景德鎮商會推薦,送巴拿馬博覽會參展。王大凡的《富貴壽考》粉彩瓷板畫,榮獲巴拿馬博覽會金質獎章,是當時惟一的金牌得主。

珠山八友瓷板畫 - 鑑別要領

專家鑑定經驗和自身體會結合,總結出了以下的鑑別要領:

一、從作畫用的瓷器和瓷板上加以甄別

“珠山八友”都是繪瓷名家,對用於創作的瓷器都嚴格的選擇,他們所用的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疵點,看到胎質粗松,燒製變形,厚薄不勻,翹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為贗品。

二、從題款的字跡上辨別

“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書畫俱佳的精湛之作,雖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那些字體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謹的,絕不會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簡化字,但幾率很小,若看到建國後的簡化字,正好露出了馬腳。

三、從瓷器繪畫的品相辨認

民國迄今不到百年,“珠山八友”作畫的瓷器又經反覆選擇,所以畫面一般還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徵。若見題款文字磨損,畫面,模糊不清,多是作舊騙人。

四、從落款的干支紀年分辨

“珠山八友”生卒年齡差距較大,必須對每個人的生卒詳細瞭解,有的作偽者不瞭解“珠山八友”的生卒,落款時任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若發現“珠山八友”卒後年款,必是偽作。

五、從繪畫的風格辨認

“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氣十足,沒有一點大家風範。對少數摹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必會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相形見絀。

要掌握這些鑑定要領,關鍵是要了解“珠山八友”字畫的風格和一生的風格變化,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卒年份。有些人往往不是從要領上去鑑別,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紋,看瓷面是否老氣,看框架配件等等,這樣鑑定必將誤入歧途。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鑑定“珠山八友”的作品的標準,板背筋麻紋是燒製瓷板的工藝問題,有筋無筋,有紋無紋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於框架配件純屬人為可變之物,與鑑定毫不相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