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文斯

Its over

再見,文斯


時間回到3月12日老鷹隊的比賽最後時刻。在確認因新冠肺炎影響,NBA不得不無限期停賽後,也許考慮到文斯·卡特有可能就此退役。主教練大手一揮,本賽季鮮有上場機會的老卡特脫掉外套,再次回到了賽場。

年齡比卡特NBA球齡還小的當家球星特雷·楊,在老鷹隊最後一次進攻中,高情商的他將球傳給早已習慣等在三分線外的卡特,四旬老漢淡定的接球出手,直接命中。Its over,傳奇就此結束。

再見,文斯


做為一位看了有二十年NBA的老球迷,對這二十年中湧現的球星是如數家珍。性格的缺陷,使我對一切太完美的事物總是敬而遠之。所以,神一樣的,把競技籃球與藝術籃球結合最好的邁克爾·喬丹,反倒不是最喜歡的。後喬丹時代的兩千年初,東科西艾,南卡北麥這四大分衛中,科比處處像喬丹,但在天賦上,距喬丹還有很遠的距離;艾弗森貴為黃金一代的選秀狀元,只有在年青有速度的時候,衝鋒陷陣才會驚得對方風聲鶴唳,年過三十後,速度慢了下來,身高與力量的劣勢被無限放大,最終恓惶收場;麥迪的球風飄逸,跳投時太帥了,突破起來更是矯若遊龍,但做為一個身高上兩米的壯漢,他小腿居然沒有自身的胳膊粗,是註定容易受傷,職業壽命長不了的。而卡特呢,2000年的奧克蘭天空,UFO驚現,幾記把暴力美與舒展美結合得最好的扣籃,直接宣佈從此以後的扣籃大賽Its over。緊接著又於同年的悉尼奧運會上,用一記飛躍法國隊身高達兩米一五中鋒的“死亡之扣”,奠定了“NBA只有兩種扣籃,一種是卡特,另一種是其他人”的江湖論調。

再見,文斯


那個時候,我在想,這四個人中,卡特硬橋硬馬的打法,是最費身體的,他應該會最先退役。因為畢竟生理規律之於籃球運動員,彈跳是最先離開身體的。當最頂級的扣將跳得沒有那麼高時,他註定迅速的淹沒於NBA的滾滾後浪中。但不曾想,科比拼到跟腱斷裂後,又斷斷續續打了截時間,宣佈退役了;而在科比退役之前,艾弗森的晚年,更是淒涼;麥蒂才三十出頭,淪落到CBA,都沒能大殺四方。只有卡特,從九十年代初出茅廬,到新千年的連續八屆全明星,一直打到2020年。在球員平均職業壽命不足七年的NBA,硬是打了二十二年,橫跨四個十年。這項NBA的記錄竟然是由這位最頂級扣將創造出來的!

再見,文斯


查閱了卡特的技術統計,我注意到,原來,這位最了不起的扣將,還是一位精英級別的三分球投手。正是因為有這一手穩定的三分球,才在他跳不起,突不動,頂不開的職業生涯晚年,還能留在NBA這個所有喜歡籃球的人,都向往的最頂級的體育聯盟裡。

再倔強的老兵,都會慢慢的凋零,老卡特已留夠傳奇。2000年的扣籃大賽,您自個扣完落地後,不等評委打分,不等其他對手再扣,雙手手心向下,交叉平攤著有力的打開,嘴裡喊著:“Its over,Its over”。那是一種睥睨群雄的霸氣和無比的自信,那是您為扣籃這個比賽項目貼上的標籤。二十年後,做為聯盟裡最老的老東西,您又用籃球技能包裡最能拿得出手的三分,射落您職業生涯裡最後的分數,這應該是老兵最好結局。

再見,文斯


Its over,老兵。祝願您在新的領域裡,繼續揮灑高光時刻,繼續書寫老而彌堅的傳奇。任何人和其他人,終會別離。所有的故事,也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音調與色彩,讓曾經的激情四溢,變得波瀾不驚;讓曾經興奮得發亮的瞳孔,變得混濁不清。但從未與您謀面的我,總會在閒暇時間,翻出您的視頻,回味我那逝去的青春,那一點就燎原的激情……

再見,文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