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Roger viver2020年春夏款推出了“I love Viver”系列,在當今越來越絢爛奢華的設計風潮之下卻顯得那麼與眾不同,從它靜態鑑賞角度來看,它的理念似乎想嘗試將男鞋元素重新拉回到高跟鞋的設計上來,那我們就來唸叨唸叨一下吧。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I Love Viver

●●●高跟鞋的黑歷史●●●

高跟鞋這種充分代表和展示女性優雅、性感、美麗的鞋子,其發源之處可遠不如當今這般光鮮亮麗,它只不過是一種男鞋的“工具”鞋而已。

大約在公元十世紀,波斯騎兵經常穿著一種帶有高跟的靴子,這種帶高跟的設計是為了確保他們在騎馬時腳可以穩固地固定在馬鐙上,並且當他們在疾馳的馬上射箭時,這樣的高跟也更保證騎手的射箭精度。

中世紀,歐洲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帶有“水臺”的鞋子,為什麼?因為那時候沒有垃圾箱、沒有公共廁所,所有的垃圾、排洩物都是直接排放到街道上的,這樣的環境你不穿“水臺”鞋能出門嗎?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這是男人穿的

到了17世紀,歐洲貴族男士興起了穿高跟鞋的熱潮,當時穿高跟鞋意味著階級和身份,號稱太陽王的法皇路易十四就是一位狂熱的高跟鞋愛好者。統治者甚至根據人的社會等級來規定鞋跟的高度,比如平民穿多高,騎士穿多高,貴族穿多高……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愛穿高跟鞋的太陽王

●●●高跟鞋的女性化●●●

直到1780年代法國大革命後,高跟鞋才正式成為女性的鞋子款式。

此後高跟鞋才慢慢與女性化、奢侈、性感等字眼聯繫起來,鞋款設計將女性喜歡的諸如羽毛、珠寶、亮片、流蘇等等元素加入進來。直到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材料什麼碳纖維、高分子材料也成為了高跟鞋設計的座上賓。當代高跟鞋的設計基本呈現出一種趨同化,無論其品牌是什麼、哪位知名設計師操刀,各家設計大同小異,就是各種女性元素的拆分、重構、疊加……。雖款式琳琅滿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卻有審美疲勞的感覺。

●●●I love Viver的男鞋元素●●●

1、 Wingtip(翼型包頭)

Wingtip(翼型包頭)給觀眾的直觀畫面就是鞋頭鞋面呈現出“W”樣子的包頭,看上去像一個張開的翅膀,而這種樣式是傳統男士布洛克鞋的設計元素,在布洛克鞋款設計中,翼型包頭可以做雕花處理,也可以不做雕花。採用翼型包頭並且雕花的款式一般稱為全布洛克,在沒有翼展的包頭上雕花的款式稱為半布洛克。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帶有wingtip的布洛克男鞋

2、fiddle-back(琴底)

所謂琴底,是指一項男鞋高級鞋底製作工藝所呈現出的視覺外觀,採用琴底工藝的男鞋,其

鞋底宛如小提琴腰身一般。真正的琴底結構很複雜,它是鞋底、腰身、沿條縫合一整套工藝,目前也只有如Gaziano & Girling、John Lobb prestige等為數不多頂級男鞋品牌在其全定製鞋款上採用,而在其成鞋上也就一般搞個琴底外觀樣式,內部結構並不是正的琴底。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fiddle back 琴底

●●●巧妙融合成心●●●

將原本男鞋的琴底外觀移動至內裡,在加上鞋面翼型包頭,怎麼樣?是不是呈現出一顆心得圖案?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腦洞大開,將兩個男鞋元素結合運用的如此構思精巧,趣味盎然。

Roger Viver高跟鞋鑑賞:我鞋子裡有顆心

融合成心

想想看,當一位男生將此款鞋作為禮物送給他心儀的女孩,女孩看到這顆紅心時會做如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