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最近的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是春節電影中的一匹黑馬,在剛上映的時候,其票房和排片遠不如《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這兩部電影,但是在上映四天之後,《流浪地球》的票房和排片率都升了上來,而且貓眼電影對它的票房預測也是一路高升,穩居春節檔電影的第一位。就衝這個人氣,就連小編也按捺不住想去看流浪地球的小心情了。不過在此之前,小編先找來了《流浪地球》的小說通讀了一遍,突然發現其實小說和電影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流浪地球》是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一篇短篇小說,整篇小說讀下來,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讀完,這部小說講述了地球在太陽即將毀滅時的龐大的逃離計劃。經過科學家們的預測,太陽即將毀滅,原本在人類世界代表希望和生機的太陽,此時變得恐怖,變成了死亡的代名詞。人們面對災難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鬥爭到底。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通過全球人類的不斷的努力,人們在地球上安裝了12,000臺地球發動機,人們想利用發動機的強大推力把地球駛出太陽系,前往半人馬座的新家園。然而這個想法卻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整個過程中充滿了艱辛,人類在地球的不斷變化和狀態調試過程中,面臨著一場又一場的災難,百米高的巨浪,地下深處湧出的岩漿,不斷變化的極端氣溫以及見不到光明的漫長黑夜等等,人們習以為常的規律的日出日落,已經變成了奢望。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人們根據逃亡的步驟將流浪地球的時期分為了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流浪時代Ⅱ和新太陽時代,這個整個地球進行的大規模的移民過程將會持續2500年,約是地球上100代人的時間。小說的主人公就是在一次漫長的日落中誕生的,從他誕生開始,這一代的孩子接受著不同於之前的教育,所有的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的學科都被壓縮到最低,人們保持著理性,保持著對科學的積極性,就連愛情等人文化的東西都變得不值一提。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可是他們對太陽恐怖的語言也強烈地影響著人們的心態,這一代的孩子們懼怕太陽,認為太陽是恐怖的,地球上的人們分為了兩派,一派是地球派,另一派是飛船派,飛船派主張乘坐飛船離開地球,而地球派認為地球是人類不可分離的家園,逃亡一定要把地球也帶離太陽系,兩派人之間互相敵對。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隨著地球的啟航,人們的生活區域逐漸轉移到了地下,地面上的情況變得非常可怕,極端的氣溫變化讓地表的氣候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地球在圍繞著太陽的自轉過程中不斷加速,再一次從近日點到遠日點,從遠日點到近日點的變化過程中,地球的速度逐漸向逃逸速度靠近,人們的心也隨著近日點和遠日點的變化而起伏不定,就像坐上了宇宙鞦韆一樣。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隨著各種災難的頻繁爆發,人們的希望被一次次消磨又一次次被地球發動機那藍色的光芒點燃,就像小說中說的一樣,在那個時代,希望是如同鑽石般珍貴的東西,有了希望,渺小的人類就能在無垠宇宙中頑強的活下去。男主角的一生是從剎車時代到流浪時代,他見證了地球從原來的災難動亂初期,一直到後來變成茫茫宇宙中漂流著的孤獨星球,他見證過希望,所以,對未來也充滿了無限的憧憬,當地球在無垠宇宙中漂流的時候,他彷彿看到了地球到達半人馬做信息是的美好景象,陽光重現,泥土重新解凍,大地回春,自己的第一百代,孫子孫女在綠色草原上歡笑,這就是主人公心底堅守著的希望。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在整部小說中,“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被提到了三次,每一次的語境和代理人的感觸都是不同的,在這一句話中包含了人類對地球命運改變的無奈,包含了對地球家園的憐惜,同樣也包含著對未來的希望。作品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同樣也為我們展現了在那面前人類希望的可貴,這種抽象的東西卻成為了最後支撐人類的堅實。在這希望之後,是人類這個種族亙古不變的永恆心聲——我們要活下去!​

《流浪地球》:當太陽成為死亡的代名詞,災難面前希望比鑽石珍貴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流浪地球》小說的一些講解,希望能給想去看《流浪地球》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小說中概念上的設定,讓大家能對這部小說有個瞭解,看電影的時候也會對電影的設定更加了解。今天到這兒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們,別忘了關注點贊哦,看過《流浪地球》的朋友們,可以在文末留言評論,給小編講一講你們看《流浪地球》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