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學生疫情期間作息時間曝光!5點半起床早讀,一天8套卷

請去關注【高考直播】微信公眾號與百萬學霸一起學習!

可能絕大多數的學子都聽過衡水中學的傳說。很多人認為,能進衡水中學,等於一條腿已經跨進大學校門了,但是好成績與他們的努力是脫不開關係的。

衡中學生疫情期間作息時間曝光!5點半起床早讀,一天8套卷

幾乎每年高考,衡水中學的升學率、高分人數,都會連續幾天登上各路教育媒體的頭條。


但就像哲學中對立與統一的矛盾,衡水中學除了收到的稱頌、讚揚,還伴隨著各種質疑、不解。


其中一個質疑點就是:之所以衡中的升學率高和高分人數多,是因為他們網羅了幾乎所有的優秀學生,按傳統思維來講,優秀的學生都很聰明,學東西比普通人快。


然而,如果你真正地去調查、瞭解,那麼事實會告訴你:試卷上的每一分,他們都為之付出了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


最近受疫情影響,除了少數省份公佈了開學時間,全國大部分中小學目前還暫停開學。


微博上一名衡水的高三同學介紹,他們作息跟在學校一樣,每天5點40分起床早讀,上網課,做8套題。


他說2020年是新高考,沒有退路,但也不希望中高考延期。


衡中學生疫情期間作息時間曝光!5點半起床早讀,一天8套卷


而羨慕衡水中學超高升學率的人中,又有多少做到了早起和每天8套卷子呢?


如果沒有疫情,衡水中學的學生怕是一天24個小時的每一分鐘都捨不得耽誤,紀錄片《衡水中學24小時》中就詳細介紹了衡中的學生如何把24小時過成48小時的:


這裡的每一位學生

一日三餐平均只花15分鐘

淨學習時間超過14小時

每天的作業是考試

每週末、每月末還是考試

當然這其中還穿插著期中、期末考試

他們每個月只放一天假

每次不超過24小時

每年寒暑假只有不超過兩週

沒有清明十一五一假期

除去假期沒玩過一分鐘手機電腦

並且假期裡也有滿滿的學習計劃

(以上數據來自紀錄片《衡水中學24小時》)


衡中學生疫情期間作息時間曝光!5點半起床早讀,一天8套卷

除了努力外,衡水的同學學習效率也很高,衡水同學總結了一份自己的學習經驗:


01 做事條理清晰


衡水中學的學生做事情總是條理清晰,知道把事情分成輕重緩急,明白自己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並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條。


02 主動給自己“加餐”


很多老師都會佈置額外的作業,供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


其實老師佈置這些作業別有用心,是為了讓學生們循序漸進地適應試題的難度。


如果長期視而不見的話,就會覺得題目的難度突然陡然增加,做題越來越吃力。


知道真相的你現在還敢不做額外的作業嗎?


03 不懂就問為什麼


他們不會不懂裝懂,而是勇於承認自己也不是什麼都懂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害怕老師,知道在需要老師幫助的時候及時提出來。


這樣有利於老師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對症下藥。


還可以讓自己對問題理解得更透徹,也會改變老師對你的看法,對你的成績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04 明白學習的目的


很多同學總是在考試前才開始複習,這樣雖然記得快,但是忘得更快!


學霸們之所以學習好,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是持之以恆的。


不管有沒有考試,他們都會很認真的學習。當臨近考試的時候,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對於他們而言,學習的目的並不是考試,考試只是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而已。


05 廣泛涉獵,不給自己設限


他們的閱讀面非常地廣泛,不止侷限於老師的閱讀清單,還有可能來自於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甚至是老師在課上講的一句話。


確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目光侷限於課本的知識上,很多的知識都是融會貫通的;


有可能你在某本書上看到的東西剛好解決了一個困惑你已久的問題。


06 善於記錄自己不懂的東西


每當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及時地記錄下來,不管是課內的問題,還是課外讀物中的問題。


無一例外,都整整齊齊地記錄在一本專門的筆記本上。


並且及時記錄,及時解決,並把問題的答案也寫在一旁,以便以後查閱。這樣久而久之,收穫的就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


07 明白應該在哪學習


你只需要找一個你認為舒適的地方,一個安靜、有私人空間、有安全感並且能擺得下你的學習用品的地方就足夠了。


也許是一張書桌,也許是圖書館,也許是你的臥室。他們都知道學習地點的重要性,切記不要在床上學習,這樣很容易讓你分心。


08 善於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


好學生通常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他們深知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用於所有人,所以他們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管是自己做錯題本還是和朋友一起學習,又或者是大聲把要記憶的內容念出來,只要是能幫助到你的方法,你就應該堅持使用。


09 無法改變規則,就改變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這個老師教得不好或者班上的學習氛圍不好等等。


當然,換個老師或者換個班級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但是很多時候卻無法實現。


如果你不適應這個環境,那就嘗試改變;如果改變不了,就改變自己。有時候,與環境、規則抗爭,傷得往往是我們自己。


我們能輕易地更換自己的老師嗎?我們能讓高考題目變得非常簡單嗎?如果不能,那就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強。


其實,從自己身上下手,遠比試圖改變環境有效的多。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一些習慣與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時,如果你沒有能力改變環境時,最好乖乖地改變自己。


這不是打壓你的個性,這是在為你以後的目標做鋪墊。


10 學好不喜歡的科目才是王道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比較拉分的科目,即使是學霸們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們要保持住自己的優勢科目;


另一方面,我們要在自己的拉分科目上付出更多。


不然的話,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好的科目越來越好,差的科目越來越差。


不管你最喜歡的科目考得有多好,它帶給你的滿足感永遠都比不上你的短板科目的進步。


其實,真正快樂的,不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而是能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做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