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懊悔沒有早點遇見如此好的性教育課(上)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懊悔沒有早點遇見如此好的性教育課(上)
  • 《開得了口,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教育》 ——王龍璽


【寫在前面】:

大衛·魯本在《性知識大全》中寫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從陰莖到陰道的七寸旅程,我們也都曾在子宮裡待了280天。現在,我們沒有理由因為我們曾經旅行的方式或我們成長的地方而感到羞愧。”

提到“性”,我不知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美好的詞語、愉悅的享受,還是不堪入耳、齷蹉的畫面?無論我們怎麼長大,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讓孩子瞭解和學習體面而真實的性知識。

《開得了口,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教育》,無疑是我聽過最美的有關性教育的演講課。它用10集主題內容,為你講述性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主講老師是一位非常年輕、帥氣的男性王龍璽老師(共講8課),他娓娓道來的每一句話,都如清泉流過心頭,令你為之感動和動容,聽後不僅有醍醐灌頂之效,更是感嘆原來性是如何美好而自然之情。

這個演講,我看過多遍,每一次觀看都令我心潮澎湃,感動不已。在一年多前,我同將要步入青春期的女兒分享過該片。真心的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看到如此唯美,充滿人性關懷和詩情畫意的好作品。

想想我們的成長史,走過的路和犯過的錯,就會感嘆讓我們的孩子公開地、坦誠地、自然地接受性教育是多麼美好和必要的一件事。

作為勤奮的搬運工,我把自己從片中聽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剩下的就是你們自己去行動,各取所獲嘍。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懊悔沒有早點遇見如此好的性教育課(上)


1. 觀念:性並不屬於成年人,而是伴隨人一生的狀態。

還記得你第一次初潮或者遺精是怎樣的場景嗎?那時為你留下了怎樣的回憶?我也是因為看了這個視頻,才有幸在面對女兒初潮的時候,亦步亦趨地做出如片中類似的舉動。我們全家定製了蛋糕,為女兒慶祝她月經的來臨,讓女兒感受到身為女性的獨特魅力和價值。

我很感謝,女兒在去年雙十一當天,面對初潮,第一時間告訴我。平時的交流中,也時常聽到女兒提到同學面對月經的“羞恥和困惑”,男同學的嘲諷和愚弄。我感嘆於還有如此多的家長,依然思想陳舊到為兒女傳遞這種不良好的信息和感受,同時,沒有教會一個男孩對女性起碼的尊重。

現實中,我們時常對“性”避之不及,認為這是一件特別下流和骯髒的問題,無法拿到檯面上說。當我們聽到大街上,隨意被掛在口頭的“性器官”的辱罵,就可以猜測我們對於性的曲解和好奇了。

我們無權苛責我們的上一輩,我們並不比他們更聰明或者智慧,我們只是生在一個更加自由和開放的時代,我們的長輩在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條件和機會去接觸這些正當而美好的性知識。而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再重複上一代人的傷痛。


2.證據:性教育的反對聲音來自固執己見而非有力證據。

據說,一些受過教育很高的人,依然對性教育一無所知,甚至現在我們很多的成年人,都無法正確的區分生殖器部位的具體名稱和作用,認為無知=純潔

性器官就如我們提到鼻子、手、書本、杯子一般,只是一個名詞,卻被我們賦予了神秘的、不可公開談論的難以啟齒之詞。我們可以分享“感冒了”,卻鮮少有人會提起“自己的生殖器不舒服”。

相信我們曾經也很好奇“我從哪裡來”,也面臨被孩子追問的課題。你是否還在羞於啟齒,或者自認高明地地欺騙孩子“你是蘋果樹上摘的”、“垃圾堆裡撿的”、“充點話費送的”……

我們總有一種擔憂,認為孩子瞭解了與性的相關詞彙,就有可能變得道德敗壞;瞭解了性行為,就去進行性行為;原本喜歡異性,知道了同性戀,就變成了同性戀……

調研發現,經過正常性教育的孩子,其實相比於那些沒有接受過性教育的孩子,他們在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處理性可能帶來風險的能力上,遠遠的超過了他們的同齡人。

靈魂拷問:我們到底是應該相信科學的調研,還是相信基於我們臆想而得出的結論,選擇權在你我手中。

3.原則:孩子萬一學壞咋辦?無負面影響就不用管。

當一個孩子出現性教育方面的問題,無論他的行為看起來多麼的怪異,或者讓家長難以接受,首先建議要保持平和冷靜的觀察,這些行為是不是真的給孩子或者其他人的生活帶來了負面影響。

如果沒有,不建議對那些具體的問題進行干預,而是通過完整的系統的教育,來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去自行調試和解決。

無論我們面對幼兒摸生殖器,或其他讓你感覺到牽扯到性的一些行為和舉止,家長都不要表現過度,大驚失色,給孩子披上道德敗壞的外衣,讓孩子蒙受羞恥等。

片中講一位老校長,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看到兩隻牛趴在一起,他和他的小夥伴覺得很好玩,進行了模仿。他的父親看到了,把他痛扁了一頓,並呵斥他以後再也不能做出類似的行為。他當時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而捱揍,許多年過去了,這件事在老校長心中一直是無法消融的痛和恥辱。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不懂性,但是,一定不要給孩子們傳遞性是骯髒的、羞恥的、道德敗壞的不良感覺。事情本身可能沒有問題,而我們的過激反應,很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告訴大家,孩子成長到哪個階段一定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只有存在兩種情況,才需要家長出面干預:

①\u0001 某一個行為,讓孩子自己不舒服、不適應,或者對他健康的生活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②\u0001 某一個行為,對於別人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影響,讓別人感覺不舒服、不適應。

4.價值觀:性教育折射的是你和孩子的價值觀衝突 。

在諸多的性教育問題中,家長主要有兩類問題:

①\u0001 事情本身並不是問題,只是出於家長小時候未接觸過良好的性教育,所以主觀上把它們當成問題,主要是出於家長對性的避諱和太過敏感。

②有關價值觀的衝突。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價值觀差異歸根結底是:孩子希望成為的那個人,與父母期望成為的人不相符。問題的重點應該是通過問題,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協商,積極面對,並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非本末倒置的讓孩子與正常的性知識進行隔離。

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並不是每一個善意,都會帶來好的結果。

在家庭談話中,我們更要鼓勵孩子多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命不會後退,更不會在過去停留。我們未必一切都遵從孩子的想法,但是我們也不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成為上一輩生活的延續,而是讓他們能夠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索屬於他們的人生之路。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懊悔沒有早點遇見如此好的性教育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