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突然變成我的“影子”?正確瞭解親子依戀關係

寶媽們有沒有發現這種情況?

本來誰抱都可以的寶寶,突然弄啥黏著自己了,離開ta的視線一秒都不行,看不見自己的哭鬧不休,弄得自己特別疲累。

這是因為寶寶進入了對撫養人的依戀關係狀態中。

寶寶突然變成我的“影子”?正確瞭解親子依戀關係

什麼是【依戀關係】?

依戀指個體與某一特定個體(一般是撫養人)間的一種強烈、持久、積極、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結(emotion bonding,Joho Bowlby)。與撫養人在一起孩子會感到放鬆;孩子受挫時,看到撫養人會感到安慰。孩子與撫養人的關係會影響到他以後生活中的關係。

父母與嬰兒的關係是一種相互的關係,父母早在寶寶出生之前就已經對寶寶形成了這種親密的情感聯繫。嬰兒依戀的主要表現有: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學語、抓握、身體依偎和跟隨等行為。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嬰兒和撫養人之間建立起同步化互動模式,對依戀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依戀】的發展

跨文化研究表明,依戀的發生時間有文化差異和個體差異,但發展模式基本一致。

一般經過這樣幾個階段:

0~3個月,對人無差別對待,孩子喜歡所有的人,喜歡關注人的臉;

3~6個月,對人有選擇的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對母親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應有別於對陌生人的反應;

6~12個月,積極尋求與撫養人親近,對依戀對象表示深深的關心;

2歲以後,目標調整為夥伴關係階段,孩子把依戀對象作為一個交往的夥伴,認識到他有自己的需要和願望,交往時雙方都應該考慮對方的需要,並適當調整目標。

孩子探索世界時,媽媽是他的安全基地,當他不可避免地產生恐懼和焦慮時,他就會返回安全基地尋找安慰,藉以獲得安心和舒適來減輕焦慮。孩子的焦慮降低後,他又會繼續邁出探索的腳步。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兩種依戀相關的恐懼:

01 “不要你抱”--孩子認生

孩子認生即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ty),孩子在陌生人接近時表現出恐懼和戒備反應,在8~10月達到頂峰,2歲以後逐漸下降。

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認生呢?我們認為大腦發育、孩子逐漸增長的認知能力以及同撫養人之間形成特殊的依戀關係在這裡起了作用。


認知和依戀的發展,使得他們積極地回應熟悉的面孔。在6~9個月,孩子開始探索周圍的世界,當他遇到一個陌生人時會激起他的焦慮和恐懼,孩子這時會向依戀對象尋求擁抱。
孩子認生雖然很常見,但是不同孩子間仍有差異。經常接觸陌生人的孩子,相對於那些很少與陌生人接觸的孩子【比如主要是媽媽或祖母(外祖母)撫養,很少出門的孩子】會表現出更少的焦慮。也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會引起孩子的焦慮感,比如年輕的阿姨和小朋友。

02 “我不要去幼兒園”

初入幼兒園的孩子會體驗到分離焦慮( sparation aniety),即孩子在同依戀對象分離時表現出的恐懼與戒備反應,一般在6~8月時出現,14~18個月達到頂峰。當依戀對象離開時,孩子會產生困惑,比如“媽媽去哪兒了?是不是不要我了?”“媽媽還會回來嗎?”對此他還沒有辦法解答。

如同我們對上面依戀發展的描述,孩子在2歲時還在積極地尋求與撫養人的親近,2歲以後才能逐漸認識到依戀對象也有自己的需求和願望,交往中要照顧彼此的需求,調整目標,而這個階段是需要時間來發展和鞏固的。建議父母在孩子3歲後才送孩子去幼兒園,此時他更有力量來忍受和分離痛苦。

對於有特殊情況的孩子,比如3歲前由長輩撫養,3歲時才接到父母身邊的孩子,可以適當晚一些,先建立起和孩子的依戀關係,再準備送孩子去幼兒園。

孩子剛入圍的分離焦慮,不僅表現為哭鬧,有時也表現為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家長除了照顧好孩子的身體,也要安撫孩子的情結,儘量按時接送孩子,送孩子時約定好接他的時間,並給他一個擁抱;接孩子時先給一個擁抱而親吻,表達思念“媽媽/爸爸非常想你了”。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可以逐漸適應。如果孩子焦慮的情況非常嚴重,家長可以酌情考慮晚些時間再入園。

【依戀】的類型

“我是哪種孩子?”

安思沃斯用陌生情景測試,區分了1~2歲孩子的依戀類型:

安全型依戀( secure attachment):約佔60%,表現為當媽媽在時,會以媽媽為中心進行獨自探索,母親是“安全基地”;當母親離開時,孩子會有明顯的不安;當母親返回時,孩子會跑上前,要擁抱等。母親在場時,這類孩子對陌生人很隨和大方。


焦慮/抗拒型依戀( resistant attachment) :有約10%~15%的孩子為此類型,他們對母親表現出一種矛盾的態度,母親在場時,他們不能自由地探索;在母親離開前就表現出焦慮;母親真的離開後,他們表現得非常難過;母親回來後,他們既想親近母親,又表達出對母親離開的生氣,又踢又打,抵抗母親溫暖的安慰。

迴避型依戀(avoidant atachment):約佔20%,孩子不接近母親,母親離開後,孩子看起來也不難過;當母親返回時,孩子也沒有積極的回應。當母親在場時,對待陌生人有時隨和有時冷漠。
錯亂/混亂型依戀(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achment) :有5%~10%的孩子屬於此類型,他們表現出不一致、矛盾、混亂的行為,當母親回來時他們可能在靠近母親的時候突然跑掉,或者起初非常平靜,卻突然情緒爆發。他們混亂的行為意味著,他們可能是最沒有安全依戀的孩子。

以上內容選自《兒童行為密碼》一書


寶寶也許還因為太小,無法準確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其深意。孩子與父母都是心與心相連的一體,阿布笛時光機,與您一起用愛呵護寶寶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